-
公开(公告)号:CN10831887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11483671.8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13/90
Abstract: 基于IAA谱估计技术的ISAR图像横向定标方法,本发明涉及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横向定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估计出的目标转速不准确,导致ISAR横向定标精度低,给后续的目标识别、三维重构带来不便的问题。一、得到转台目标的ISAR成像回波数据,计算所有J个距离门回波的归一化幅度方差,选择方差最小的M个距离门回波信号;二、得到频谱加窗的长度,窗型为矩形窗;三、得到预处理后的M个距离门回波信号;四、得到M个去斜信号的角频率估计值;五、求出等效转台目标转动角速度的估计值;六、计算ISAR像的横向尺度,按横向尺度重新绘制ISAR像,完成ISAR图像的横向定标。本发明用于雷达成像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06490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28463.1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7/41
Abstract: 一种基于虚拟孔径的舰载高频地波雷达方位高分辨方法,本发明涉及舰载高频地波雷达目标方位高分辨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合成孔径方法不能应用在海态环境、传统舰载高频地波雷达信号处理方法不能在方位向区分邻近目标的问题。本发明先使用正交投影算法对回波信号在多普勒域进行处理,检测出目标以及目标所在的多普勒频率;再将阵列划分为三个子阵列,利用子阵列在对目标所在的多普勒频率的信号使用正交投影算法进行海杂波抑制,并通过求和将子阵列信号等效成单个阵元信号;最后使用重叠相关算法对等效的三个等效阵元的接收信号做虚拟孔径处理和波束形成,得到目标方位的高分辨结果。本发明应用于雷达目标方位估计和分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86879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44344.6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15 , G06K9/44
Abstract: 一种基于ISAR图像的舰船目标模糊识别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ISAR图像的舰船目标模糊识别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均匀分段,对上层曲线的分段过于简单,同一结构内的曲线被分到不同的段中,造成段内均值和编码的误差,并且结构编码对上层结构曲线的描述也不够充分,造成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具体过程为:一、提取上层结构曲线;二、计算分段后的分段相对均值特征;三、使用训练样本估计构造目标类别模板;四、计算并得到待识别目标和目标类别模板的模糊集合形式及隶属度函数;五、计算待识别目标与不同类别模板的模糊集的贴近度,将待识别目标判定为贴近度最大的类别。本发明应用于舰船目标识别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604944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673951.0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单站船载高频地波雷达的表面流测量方法,属于船载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信号空-时处理领域和海洋表面流遥感领域。解决了传统岸基高频地波雷达采用双站式测量方案测量表面流矢量场存在的同步探测难、遥感面积小、测量费用昂贵和观测效率低的问题。将被测海域划分为多个扇形网格,每个网格为一个探测单元;利用时-空联合谱估计方法及谱搜索获得每个探测单元上实测正负一阶Bragg谱峰的位置,并求取相应探测单元上的径向流速,获得被测海域的径向流场分布;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取每个整体上最优表面流矢量场;利用对多个测量时刻在同一探测单元内测得最优的表面流矢量场进行加权平均,获得被测海域表面流矢量场。具体用于海洋表面流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887120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10196685.3
申请日:2010-06-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单波束机械扫描雷达测量目标方位角的方法,它涉及雷达、通讯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单波束机械扫描雷达测角精度不高及运算量大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利用单波束机械扫描雷达获取回波信号,然后对所获得的回波信号进行相参积累以获得较高的信号检测信噪比,在检测到目标信息后取方位角间隔为雷达天线主瓣宽度的任意两个回波脉冲作为单脉冲技术测角所需的两个波束,再计算所述两个方位角上目标的二维像和信号强度和差信号强度,进而计算和差比值k,从而获得目标误差偏角δθ,则目标方位角θT=θi+θk+δθ。本发明适用于雷达测角。
-
公开(公告)号:CN101382592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810137369.1
申请日:2008-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7/00
Abstract: 一种获取雷达距离门对不准损耗的方法,涉及雷达性能评估领域。它解决了目前的方法都忽略了交叠的距离门的相关性或采用了未经验证的计算方法,导致得到的距离门对不准损耗不可信的问题。针对两个交叠矩形距离门上的Swerling 0型目标,它的步骤为:根据系统所要求的虚警概率和发现概率Pd,获得归一化检测门限η及目标落在距离门中心时信噪比SNRr;根据距离门宽度及其间隔,得出两距离门交叠率c和目标偏移量范围;推导两交叠矩形距离门中目标信号的联合发现概率Pjd;给定信噪比,计算多个不同目标偏移量时的两距离门联合发现概率Pjd,取其平均值逐步增大给定的信噪比,直到这时所对应的信噪比与SNRr之差即为距离门对不准损耗。本发明应用于雷达性能评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526610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071717.4
申请日:2009-04-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7/41
Abstract: 一种基于幅度相位独立控制的相参杂波的产生方法,涉及雷达系统仿真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利用非高斯相参杂波模拟方法产生杂波过程中计算量大及产生杂波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幅度相位独立控制的相参杂波的产生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为:将相参杂波u+jv表示成Aejφ,其中A为幅度,φ为相位;根据选定幅度A的自相关函数rA(k),以非相参的杂波产生方法产生概率密度函数fA(a)的幅度序列A;根据相参杂波的自相关函数ruu(k)-jruv(k)及给定的幅度的自相关函数,计算ejφ的自相关函数rcc(k)-jrcs(k),根据推导出的ejφ输入输出自相关函数的关系式,用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产生ejφ;将A与ejφ相乘,控制产生的相参杂波Aejφ。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雷达系统仿真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887120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196685.3
申请日:2010-06-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单波束机械扫描雷达测量目标方位角的方法,它涉及雷达、通讯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单波束机械扫描雷达测角精度不高及运算量大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利用单波束机械扫描雷达获取回波信号,然后对所获得的回波信号进行相参积累以获得较高的信号检测信噪比,在检测到目标信息后取方位角间隔为雷达天线主瓣宽度的任意两个回波脉冲作为单脉冲技术测角所需的两个波束,再计算所述两个方位角上目标的二维像和信号强度和差信号强度,进而计算和差比值k,从而获得目标误差偏角δθ,则目标方位角θT=θi+θk+δθ。本发明适用于雷达测角。
-
公开(公告)号:CN101382592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137369.1
申请日:2008-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7/00
Abstract: 一种获取雷达距离门对不准损耗的方法,涉及雷达性能评估领域。它解决了目前的方法都忽略了交叠的距离门的相关性或采用了未经验证的计算方法,导致得到的距离门对不准损耗不可信的问题。针对两个交叠矩形距离门上的Swerling 0型目标,它的步骤为:根据系统所要求的虚警概率和发现概率Pd,获得归一化检测门限η及目标落在距离门中心时信噪比SNRr;根据距离门宽度及其间隔,得出两距离门交叠率c和目标偏移量范围;推导两交叠矩形距离门中目标信号的联合发现概率Pjd;给定信噪比,计算多个不同目标偏移量时的两距离门联合发现概率Pjd,取其平均值Pjd;逐步增大给定的信噪比,直到Pjd=Pd,这时所对应的信噪比与SNRr之差即为距离门对不准损耗。本发明应用于雷达性能评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3956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19204.6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改进的大维精度矩阵估计的雷达自适应检测方法。针对现有的雷达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采用的方法为采集雷达数据并对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雷达数据;根据预处理后的雷达数据确定待检测单元和参考单元;根据参考单元构建样本协方差矩阵,然后对样本协方差矩阵求逆,得到样本精度矩阵;根据样本精度矩阵得到改进的精度估计矩阵;根据改进的精度估计矩阵判断待检测单元所在地距离单元内是否存在目标,利用本发明可显著提升雷达系统在维度N和样本量K处于同一数量级情形中的检测性能。解决了现有的方法在大维渐近体系中,自适应检测器探测性能差导致的雷达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