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纳米管和二氧化硅复合的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036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348835.0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和二氧化硅复合的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分数组成:溶剂60~80份,分散剂1~5份,疏水碳纳米管1~5份,疏水纳米二氧化硅5~20份,氟硅树脂10~20份;本发明通过将疏水碳纳米管与疏水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进行混合,通过两者间的相互组合及互锁形成一定的结构起伏,同时使用树脂作为粘结剂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微纳结构,在加上各组分的低表面能,以获得稳定耐用的超疏水涂层,具有防冰功能,可以延缓结冰时间并且使冰层更容易除去。

    适用于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的长寿命参比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4914148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319597.0

    申请日:2015-06-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的长寿命参比电极。电极芯体为热压烧结的电极芯体,电极壳体由上端体、中端体和下端体构成,中端体与下端体连成一体,上端盖与上端体通过螺纹连接且上端体与中端体之间设置由第一氟橡胶垫和第一微孔陶瓷构成的隔离套件,上端体与上端盖之间设置防爆垫,电极耐高温引线一端穿过电极上端盖、防爆垫与电极芯体连接,电极芯体利用定位垫固定在上端体内,在定位垫与防爆垫之间由固态粉末环氧树脂密封,下端盖与下端体之间安装第二氟橡胶垫与第二微孔陶瓷芯。本发明所述参比电极能够在高温高压环境中使用,从而达到耐高温、耐高压、免维护、长寿命的使用效果。

    铜镍合金铈盐化学转化膜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98497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083259.7

    申请日:2014-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铜镍合金铈盐化学转化膜处理方法。铜镍合金经表面预处理后浸渍在稀土铈盐化学转化溶液中处理1-8h,清洗、烘干在铜镍合金表面生成保护性膜层,所述稀土铈盐化学转化溶液的组成为每升水含稀土铈盐1-8g、体积分数为30%的双氧水1-5mL,稀土铈盐化学转化溶液的pH为4-6。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的化学转化膜不仅与基体有着较强的结合力,使得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不易破裂脱落,而且转化膜极为致密,使合金的耐蚀性能显著提高。

    利用电化学噪声技术测量材料局部腐蚀的方法及噪声探头和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23520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10209714.9

    申请日:2013-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噪声技术测量材料局部腐蚀的方法及噪声探头和制法。将噪声探头布置在距待测材料1mm的位置处,待测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待测材料和噪声探头通过导线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接;所述噪声探头包括与待测材料完全相同的芯柱和粉末涂料密封层,所述粉末涂料密封层包于芯柱外的除端部以外的其它部位。本发明的可测量材料在无极化的自然状态下局部腐蚀测试方法,是基于传统电化学噪声测试技术并结合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测试原理,能够检测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局部腐蚀行为,不引入任何外加信号或极化,是一种能够实时在线、原位无损的反映材料局部腐蚀的电化学测试方法,能够保证测得的数据是材料在自然腐蚀状态工作下的真实结果。

    一种高强钢氢损伤的表面吸附氢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108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105354.2

    申请日:2014-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高强钢氢损伤的表面吸附氢快速检测方法。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方法测量高强钢在酸性腐蚀介质中的低频端感抗弧;采用阻抗拟合等效电路对低频端感抗弧进行拟合,得到代表氢离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的电感电阻的阻值大小;利用吸附氢电感电阻-渗氢量-氢损伤之间的关系,利用测得的电感电阻数值判断高强钢的氢损伤程度。本发明通过检测氢在高强钢表面的吸附能力,以此来评定氢原子向高强钢中的渗透行为,从而起到检测渗氢原子对高强钢力学性能损坏大小的作用。本发明是一种快速、无损、原位的评定材料氢损伤的检测技术,适用于工程应用。

    一种适用于测试材料腐蚀行为的深海环境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96819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088162.0

    申请日:2013-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适用于测试材料腐蚀行为的深海环境模拟装置。包括高压釜、模拟深海环境的静水压力控制系统和模拟环境监测控制系统;模拟深海环境的静水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氮气瓶、氧气瓶、水箱、补液箱和液压泵,水箱中存放人工海水,由水泵向补液箱中注入人工海水,氮气瓶、氧气瓶与补液箱相连,液压泵连接于补液箱与高压釜之间将达到溶解氧含量要求的人工海水注入高压釜中述模拟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包括复合传感器、工作电极、参比电极、温度控制装置、单片机信号处理器和计算机。能够模拟材料在深海环境下腐蚀介质的静水压力、环境温度、溶解氧含量、pH值、流速和盐度等特征环境参数,用于材料在模拟深海环境中相关腐蚀电化学行为的测试工作。

    一种在铜镍合金表面形成耐蚀电化学转化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1317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48507.3

    申请日:2014-0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在铜镍合金表面形成耐蚀电化学转化膜的方法。对经表面预处理的铜镍合金进行电化学处理后再进行后处理,所述电化学处理是以每升水含0.1-1.0mol/LNa2SO4和0.05-0.5mol/L NaHCO3为电解质溶液,以待处理铜镍合金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作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先进行递增电位周期扫描,再进行载波钝化。利用本发明的技术可以在合金服役之前进行电化学处理,形成一层耐蚀性薄膜,隔断铜镍合金基体与工作环境腐蚀介质的接触。该技术形成的转化膜具有耐蚀性良好,膜层厚度较大,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的特点。

    利用电化学噪声技术测量材料局部腐蚀的方法及噪声探头和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23520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09714.9

    申请日:2013-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噪声技术测量材料局部腐蚀的方法及噪声探头和制法。将噪声探头布置在距待测材料1mm的位置处,待测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待测材料和噪声探头通过导线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接;所述噪声探头包括与待测材料完全相同的芯柱和粉末涂料密封层,所述粉末涂料密封层包于芯柱外的除端部以外的其它部位。本发明的可测量材料在无极化的自然状态下局部腐蚀测试方法,是基于传统电化学噪声测试技术并结合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测试原理,能够检测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局部腐蚀行为,不引入任何外加信号或极化,是一种能够实时在线、原位无损的反映材料局部腐蚀的电化学测试方法,能够保证测得的数据是材料在自然腐蚀状态工作下的真实结果。

    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08674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46354.8

    申请日:201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纳米自组装渗透剂的制备包含水解反应和交联反应。水解过程:将硅烷混合液、水解催化剂、助溶剂和去离子水混溶,水解3~4天,直到混合液澄清后,陈化备用;交联过程:将脂肪族胺类固化剂配成10mol/L的溶液,使用时,在水解产物中加入使混合液的pH值在5.5~6.5范围内,得到纳米自组装渗透剂。该渗透剂能在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或者磷化膜表面的微孔和缺陷中形成良好化学匹配,还能与后续涂装的涂层间形成良好的化学键合,可有效提高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或磷化复合涂层的整体防护性能和结合性能。

    一种有效提高管线钢抗氢损伤性能的冶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678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124461.0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管线钢抗氢损伤性能的冶金方法,设计管线钢中夹杂物的均匀化分布,提高钢材内部不可逆氢陷阱密度,同时降低在环境中的腐蚀速度,以及加速吸附氢原子脱附过程,达到有效降低钢中内部扩散氢数量的目的,需要选择熔点较高的物质来形成夹杂物或是引导夹杂物的形成,具有抗腐蚀效果,并具有较好的对氢原子脱附过程的促进效应。设计以La2O3作为管线钢中夹杂物和夹杂物的形核点,并且以固溶的形式将La元素添加到管线钢中,考虑到La元素与铁基合金的固溶度仅有0.1%,因此微合金化的La元素添加比例为0.1%。La2O3的添加比例为0.1%‑0.3%时均有较好的抗渗氢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