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0029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276767.3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断路器灭弧能力检测装置,包括直流高电压发生器、直流大电流发生器、存储示波器、限流电阻R1、限流电阻R2、隔离二极管D1、隔离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4、稳流电感L、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3、紫外激光器。本发明巧妙利用直流电流注入的电气量的变化,以及激光技术的借鉴,从而直观而灵敏地用很小的试验功率反应断路器灭弧能力,测试方法简单、成本低、原理新颖、实用性强;实现了用便携式的检测仪器,现场直接检测断路器短路分断能力,克服了检测断路器灭弧能力作业时所消耗的巨大能耗,对被试验设备的损伤极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74445.5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断路器短路电流分断能力检测装置,包括直流高电压发生器、直流大电流发生器、存储示波器、限流电阻R1、限流电阻R2、隔离二极管D1、隔离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4、稳流电感L、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3。本发明是一种全新的、基于低能量直流模拟故障电流的真空断路器电弧分断能力检测技术,通过低能量直流模拟故障电流,能非常直观地检测出断路器的灭弧能力,测试方法简单、成本低、原理新颖、实用性强;实现了用便携式的检测仪器,现场直接检测断路器短路分断能力,克服了检测断路器灭弧能力作业时所消耗的巨大能耗,对被试验设备的损伤极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3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889221.9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IPC: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高幅值窄脉宽电脉冲的地线除冰机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除冰机优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积冰第一数据并进行冰层类型分类得到摇摆冰层和硬冰层;若冰层类型为摇摆冰层获取除冰环境第二数据并计算冰层回冻发生概率,根据冰层回冻发生概率对摇摆冰层进行二次分类;若冰层类型为硬冰层,基于除冰环境第二数据和积冰第一数据构建地线电脉冲除冰数学模型,得到初始除冰机脉冲重复频率和初始单脉冲持续时间;对初始除冰机脉冲重复频率和初始单脉冲持续时间分别进行削弱处理,得到修正的除冰机脉冲重复频率和修正的单脉冲持续时间;以修正的除冰机脉冲重复频率和修正的单脉冲持续时间进行除冰,除冰操作后的硬冰层转变为摇摆冰层。
-
公开(公告)号:CN11924800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43830.4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IPC: G05D1/495 , G05D1/46 , G05D101/15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健康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作训一体化平台的变电站自主无人机自演进方法,包括:建立边缘计算与雾计算协同框架;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导航算法,利用机载传感器数据和环境信息,训练无人机自主避障与导航策略;采用特权学习与逆强化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并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利用模拟环境和真实环境的数据,实现从仿真到现实的跨域迁移。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变电站无人机巡检的自动化水平和准确性,增强变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高效运维提供了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07800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13981.9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数据源分析的电网设施雷击故障研判管理系统,涉及电网设施雷击故障研判技术领域,包括基站数据提取解析模块、雷电时空关联解析模块、综合数据分析模块以及雷电活动数据监测解析模块。本发明通过评估电网基站的各主体电力设施表征值,能够让后续雷击故障研判管理更加准确,进而提高了雷击故障研判管理系统的运行水平。通过解析雷电活动与指定电网基站的各主体电力设施之间的时空关联性,有助于更精确地识别和定位故障原因。通过监测指定电网基站的雷电活动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准确的反映当前的雷电风险,提升了电网设施雷击故障的研判管理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352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74364.X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除冰作业评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电脉冲的电力输电线路除冰作业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除冰作业信息采集分析、除冰作业模式筛分、除冰过程合规性评估、除冰效果质量评估和除冰作业综合评价反馈,本发明通过除冰作业效果和除冰作业过程两个方面综合评价除冰作业质量,不仅对作业后的线路状况进行检查和测试,量化评估冰雪去除的程度,确认作业的有效性,还对除冰作业过程中线路体表温湿度变化和除冰消耗电能进行监测,以此监控除冰过程的合规性,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降低除冰作业的成本,提高除冰作业的效率,避免因操作不当对除冰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减少电力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58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62411.8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网系统故障预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雷电灾害情况下电力电网系统故障预测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电力电网系统运维基站统计、指定运维基站信息提取、指定运维基站信息整合、目标运维基站筛分、雷电气象数据监测解析和风险运维基站故障预测锁定提示,本发明考虑到电力电网系统中每个运维基站在雷电气象条件下的承受状态的差异化,对此维度进行科学的数据针对分析,使得大幅提高了实际雷电气象环境下对于运维基站的故障预测评判的数据分析全面性和精准性,不仅能够有力保障电力电网系统的全局稳定经营,且提高了对于电力电网系统进行故障预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87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44829.X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连接器开路检测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检测电路、与检测电路连接的毫伏表、温度显示表,机壳下方两端部分别滚动连接有一个测试滚轮,机壳底面中部设有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测试滚轮等距设有若干个滚针探头,相邻两个滚针探头的间距与被测试的连接器上相邻两位端子的距离相等。本发明可实现高效率地连接器开路隐患检测,采用独特滚轮型探测方法,与连接器结构相呼应,测试时只要通过手柄,将测试装置沿着连接器滚动,滚轮探针就能依次检测每一位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平均一位端子的检测时间只有0.5秒左右,可以无遗漏地检测每一位端子的接触特性,实现端子开路的全面准确诊断并且可以预警开路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3331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98831.7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节点化计算的工业园区10kV线路光伏消纳能力分析方法,包括:在主干线上选取关键计算节点,获得各节点接入的企业用电需求及光伏出力的有功无功功率;以线路末端电压10kV为初始条件,采用迭代法自下而上计算各个节点电压值,直至计算到首端电压为10.5kV默认值,选取此时各节点有功、无功功率作为线路各个节点的功率值,自上而下计算出从电源点至线路末端各个节点的目标电压值;根据主干线的电压指标边界条件、有功功率边界条件判断各个节点的目标电压值和节点前有功功率二者是否均未越限,若是则判定为未超出最大光伏消纳能力,否则判定超出。本方法能够定点定容分析现状线路及规划线路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7786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11721189.9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一,所述滑动槽一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柱,两个所述滑动柱的外部均套设有弹簧,两个所述滑动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动片,两个所述滑动柱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外部设置有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内部开设有滑动槽二。本发明中,可便于安装拆卸,大大减少了安装和拆卸所需时间,降低了维修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可进行收纳防护,大大降低了监测仪器的损坏率以及可调节高度,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