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929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77675.4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IPC: G06F21/55 , H04L9/40 , G06F18/2433 , G06F18/27 , G06N3/0455 , G06F123/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操作行为跟踪的异常用户行为识别方法,其通过实时获取被跟踪用户对象的用户行为数据,其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用户I D、操作时间、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并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来对所述被跟踪用户对象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语义分析,以此根据所述被跟踪用户对象的用户行为数据中的各个时间点用户行为数据的语义关联关系和相互影响来自动地生成用户行为是否存在异常的检测结果。这样,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用户行为数据,并在发现异常行为时立即做出反应,以此提高用户行为异常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从而有效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用户免受潜在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955703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11824.2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4L9/40 , G06F18/2433 , G06F18/213 , G06F18/23 , G06N3/0464 , G06F123/02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网络攻击感知与主动隔离方法,其通过实时监测采集分布式网络中各个网络节点的网络流量值,并在后端引入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来对所述各个网络节点的网络流量值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提取各个网络节点的网络流量值的时序特征和关联关系,并利用伪类中心和语义差异度的概念,来识别潜在的攻击行为,以判断各个网络节点的网络流量是否存在异常,并对异常节点进行主动隔离,从而提高分布式网络的安全性能。这样,能够通过检测分布式网络的各个网络节点的网络流量的异常行为来自动进行分布式网络攻击的感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主动隔离和防御,从而提高分布式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961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11826.1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4L9/40 , G06F18/213 , G06F18/2415 , G06F18/2431 , G06N3/0464 , G06N3/047 , G06N3/08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恶意流量智能隔离方法。其首先将恶意流量数据集转化为图像后通过流量模式语义特征提取器进行特征提取以得到恶意流量模式语义特征向量的序列,接着,对所述恶意流量模式语义特征向量的序列进行关联编码以得到上下文恶意流量模式语义特征向量的序列,然后,将待检测流量数据转化为图像后通过所述流量模式语义特征提取器中进行特征提取以得到待检测流量模式语义特征向量,接着,对所述待检测流量模式语义特征向量与各个上下文恶意流量模式语义特征向量进行模式语义关联分析以得到全局对比模式表征特征,最后,基于所述全局对比模式表征特征,确定待检测流量数据为恶意流量数据的概率值。这样,可以保护网络资源和用户利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874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11818.7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6/955 , G06F18/22 , G06F18/25
Abstract: 一种基于浏览器信息的终端指纹生成方法,其获取浏览器实例的浏览器信息,使用哈希函数对所述浏览器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浏览器信息哈希编码向量;从终端指纹数据集得到已生成终端指纹的浏览器信息哈希编码向量序列;对所述浏览器信息哈希编码向量和所述已生成终端指纹的浏览器信息哈希编码向量序列进行基于相似度度量的加权融合处理以得到校正后浏览器信息哈希编码向量;基于所述校正后浏览器信息哈希编码向量,生成当前终端指纹。这样,可以在终端指纹的生成过程中考虑时间因素对浏览器信息的影响,以提高指纹生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终端指纹的生成和识别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增强其应用效果。
-
-
公开(公告)号:CN1176338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09124.3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IPC: G06F21/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力云的数据安全防护方法与系统,属于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利用加密类型将电力云的存储数据划分为加密数据和非加密数据,并基于非加密数据的种类、形成时间以及生成终端,至少将非加密数据划分为一般数据和敏感数据;基于访问权限确定访问终端属于特定访问终端时,基于敏感数据以及加密数据的访问行为进行访问风险的评价,并当存在疑似访问风险时,基于用户的访问终端的访问行为得到敏感数据、一般数据、加密数据的评估值,并结合敏感数据、一般数据、加密数据的权值以及用户的访问终端的类型的不同确定是否存在访问风险,从而保证了追踪溯源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8891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462650.7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网络安全分析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包括:接收接入设备发送的身份认证请求,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包括第一身份认证信息;对第一身份认证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成功,则允许所述接入设备接入,若验证失败,则拒绝所述接入设备接入;第一预设时间后,向所述接入设备发送再次身份认证的通知,接收所述接入设备反馈的第二身份认证信息;对第二身份认证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失败,则断开所述接入设备的连接。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全流程安全检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4665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0906414.X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量监测的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方法与系统,属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基于网络区域的网络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历史网络流量确定网络区域的基础评估值,基于网络区域的历史中的网络入侵的次数和类型、网络入侵成功的次数和类型确定所述网络区域的入侵评估值,并基于网络区域的入侵评估值以及基础评估值确定网络区域的类型,根据网络区域的类型的不同,确定网络区域的监测频率,并当网络区域的网络用户的实时网络流量存在异常时,基于网络用户的历史访问行为,并实时网络流量和访问行为,确定其为风险用户时,基于IP地址或者访问设备指纹实现对网络用户的溯源,从而保证了追踪溯源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5389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40770.6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67/1034 , H04L67/1029 , H04L67/1014 , H04L67/1012 , H04L67/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混合业务流的多维负载均衡方法,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获取指定区域内的不同的电力设备的监测数据,并结合电力设备在不同的故障业务场景的历史发生数据确定电力设备中的目标电力设备,根据设备关联系数确定所述目标电力设备的关联电力设备,通过目标电力设备的关联电力设备以及目标电力设备的监测数据构建混合数据流,获取云计算中心的不同的服务器的历史的数据端口的占用数据,并结合不同的服务器的历史处理响应时间以及不同的混合数据流的处理优先值确定不同的混合数据流的匹配服务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处理的及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50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142566.3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G06F21/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终端风险评估方法,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基于云平台实时获取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物联网终端并将其作为通信物联网终端,将所需监测的物联网终端作为监测物联网终端,基于当前的网络流量数据、通信物联网终端的数量与监测物联网终端的数量的比值、通信物联网终端的数量确定运行状态评估值,并基于运行状态评估值确定监测时间设定值,并当监测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监测时间设定值时,至少基于运行状态评估值、通信流量数据异常的物联网终端的数量、通信流量数据异常的物联网终端的种类确定风险评估值,并基于风险评估值确定是否存在运行风险以及发出预警信号,进而保证了物联网终端运行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