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支撑架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28727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596710.0

    申请日:2013-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支撑架,包括两根法兰装配式等径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法兰装配式等径杆的上端分别通过接头法兰连接于构架端头上,所述构架端头由构架平台与焊接于构架平台底面上的两根钢管构成,所述的两根法兰装配式等径杆之间设有变电构架横撑。本发明整体防腐效果好,且法兰装配式构架柱的构架端头及下部混凝土杆均采用在工厂直接生产,直接运输,在施工现场直接装配组装,避免进行施工现场焊接,有效的减少施工误差以及有效保护了结构钢筋与内接法兰的安全连接,使变电构架柱的整体质量得到保证;除此之外,还能有效保护杆体的强度性能。

    一种输变电工程施工承载力预警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451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08087.9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变电工程施工承载力预警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目标主体的企业运营信息,并基于所述企业运营信息计算得到企业现实承载力;获取所述目标主体的工程运营信息,并基于所述工程运营信息计算得到标准工程数量;根据所述目标主体的工程进度信息生成工期异常系数,以及根据所述目标主体的工程质量信息生成工程质量系数;根据所述企业现实承载力、标准工程数量、工期异常系数以及工程质量系数得到所述目标主体的承载力数值。同时基于企业现实承载力、标准工程数量、工期异常系数以及工程质量系数计算承载力数值,形成最终的承载力评价结果,即综合不同企业或工程的信息实现对承载力数值的精确估计。

    电力支撑架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2872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596710.0

    申请日:2013-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支撑架,包括两根法兰装配式等径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法兰装配式等径杆的上端分别通过接头法兰连接于构架端头上,所述构架端头由构架平台与焊接于构架平台底面上的两根钢管构成,所述的两根法兰装配式等径杆之间设有变电构架横撑。本发明整体防腐效果好,且法兰装配式构架柱的构架端头及下部混凝土杆均采用在工厂直接生产,直接运输,在施工现场直接装配组装,避免进行施工现场焊接,有效的减少施工误差以及有效保护了结构钢筋与内接法兰的安全连接,使变电构架柱的整体质量得到保证;除此之外,还能有效保护杆体的强度性能。

    便捷使用型电力杆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90647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95558.4

    申请日:2013-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捷使用型电力杆,包括环形混凝土等径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混凝土等径杆的两端上分别设有接头法兰,所述环形混凝土等径杆的外周设有一层薄壁钢管。本发明整体防腐效果好,且采用在工厂直接生产,直接运输,在施工现场直接装配组装,避免进行施工现场焊接,有效地减少施工误差以及有效保护了结构钢筋与内接法兰的安全连接,使等径杆的整体质量得到保证;除此之外,还能有效保护杆体的强度性能。

    一种光储耦合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7856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75169.2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储耦合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及终端,获取变电站光储耦合系统的储能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信息,根据运行信息确定储能系统的运行工况,可见为变电站光储耦合系统的储能系统配置了多个设备,能够应对不同的工况,使整个系统更具灵活性。根据储能系统的运行工况设置储能系统中各设备的约束条件,在约束条件中考虑了变电站N‑1准则的约束;建立变电站的光储耦合系统的容量配置模型,将各设备的约束条件作为容量配置模型的约束条件,以容量配置成本最低为目标对容量配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光储耦合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案,可见考虑变电站N‑1准则能够使整个系统更加稳定。以此方式,提高容量配置中光储耦合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基于GIM模型的输变电工程设计评审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2436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94776.0

    申请日:2021-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IM模型的输变电工程设计评审系统,包括扫描仪、GIM模型构建单元、云端服务器、客户端和输变电工程设计评审系统;GIM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输变电工程设计进行三维模型制作,生成GIM文件和IFC格式文件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对GIM文件和IFC格式文件进行解析和效验;输变电工程设计评审系统用于对生成的GIM文件和IFC格式文件进行评审;客户端用于查看通过三维模型方式展现的输变电工程设计;扫描仪用于对评审完毕的工程项目文件进行扫描得到扫描件,并将扫描件存储于云服务器,工程项目文件的扫描件与工程信息编码一一对应,并将工程信息编码存储于云服务器。本发明实现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三维展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