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073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880092490.9

    申请日:2018-04-27

    Inventor: 古川智朗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容易且可靠地使像素电路黑点化而进行修复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形成为在被双栅极结构的第一补偿晶体管(T21)和第二补偿晶体管(T22)夹持的半导体层(SI)的杂质区域(DSI)重叠供给使驱动晶体管(T4)处于截止状态的截止电位的修复布线(REP),并向杂质区域(DSI)照射激光以连接杂质区域(DSI)和修复布线(REP)。接着,通过使第二补偿晶体管(T22)处于导通状态,使节点(N)的电位成为与截止电位相同的电位,使驱动晶体管(T4)始终处于截止状态。由此,对像素电路(11)进行黑点化以进行修复。

    液晶显示器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33130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280038824.7

    申请日:2012-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4363 G02F2001/1343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由于工艺偏差引起的不良情况和提高显示性能的液晶显示器。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含第一电极、设于上述第一电极上的绝缘膜、以及设于上述绝缘膜上的第二电极,上述第二电极形成有设于像素内的多个缝,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多个缝相对,上述多个缝相互平行,上述多个缝分别包含:第一直线部分,其在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直线部分,其与上述第一直线部分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方向延伸;以及弯曲部,其在上述第一直线部分和上述第二直线部分相互连接的区域中弯曲,上述多个第一直线部分的另一端位于相同的直线上,当将上述多个缝中在上述像素内位于一端的缝设为第一缝时,上述第一缝的相邻的缝以第一直线部分和第二直线部分接近上述第一缝的方式弯曲,离上述第一缝越远的缝,上述第一直线部分的长度越短。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69065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0880013956.8

    申请日:2008-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由测定得到的反射显示的伽马曲线(e1)的拟合曲线(f1)与由测定得到的透过显示的伽马曲线(e2)的拟合曲线相比,除了反射率和透过率均为零的区域之外存在于上侧,在拟合曲线(f1)上不存在灰度等级反转,并且,存在至少一个拐点(P1),所述拐点是拟合曲线(f1)的微分系数的符号变化的点。由此,实现一种能够容易地提高反射显示的显示品质的以透过模式和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60368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80107712.0

    申请日:2009-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晶显示装置,在形成呈现轴对称取向的液晶畴的垂直取向模式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减小以透过模式进行显示的区域与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区域的响应速度的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并且具有多个像素区域。第一基板具有在液晶层一侧有规则地配置的壁状构造体,液晶层当被施加了规定的电压时,在由壁状构造体实质上包围的区域内形成呈现轴对称取向的至少一个液晶畴。第二基板在与至少一个液晶畴的大致中央相对应的区域,具有至少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产生使液晶分子轴对称取向的取向限制力的至少一个取向限制构造。各像素区域具有以透过模式进行显示的第一和第二透过区域;和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第一透过区域以包括至少一个取向限制构造的方式配置,第二透过区域沿着壁状构造体的内缘配置。反射区域配置在第一透过区域与第二透过区域之间。

    液晶驱动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73745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780049320.4

    申请日:2007-10-19

    Abstract: 液晶控制器(20)包括:存储通过灰度变换所产生的灰度变化程度互不相同的多个灰度变换表(21b)的存储部(21);从所述多个灰度变换表(21b)中选择要参照的灰度变换表(21b)的选择部(22a);以及参照所选择的灰度变换表(21b)对输入灰度数据进行变换的变换部(22b),设定选择部(22a)中的选择条件,使得液晶显示的垂直频率越高、且液晶温度越低时,选择灰度变化程度越大的灰度变换表,并且对所述多个灰度变换表(21b)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设定,使得在垂直频率变高时,要选择所述至少一部分灰度变换表的液晶温度范围变大。从而,对过冲驱动实现更加适当的灰度变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