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乳酸废液产己酸的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43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437341.0

    申请日:2023-10-31

    摘要: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乳酸废液产己酸的方法,通过在乳酸向己酸转化过程中添加氯化亚铁,引入亚铁离子,不仅解决了因pH升高而导致的微生物活性抑制和代谢副产物增多的问题,而且提高了与碳链延长相关的酶活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转化效率,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效益高,无需添加额外的电子供体或特殊菌液,也无需全程监控体系pH值,能够将乳酸废液中约70%的COD有效地转化为己酸;此外,该方法还通过生成沉淀物有效地吸附、凝聚和富集己酸菌体,大幅减少了己酸功能菌群在出水中的流失,进一步降低了工艺成本,展示了显著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一种移动式填料后置内源反硝化深度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6332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670011.1

    申请日:2022-12-25

    摘要: 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填料后置内源反硝化深度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使用移动填料对传统AOA反应器进行改进,填料上长有大量的生物膜,而且通过链条可以移动,当填料经过厌氧区时,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会进行碳源的吸收和吸附,形成大量内碳源,通过折返移动的设计,可以使最大限度的保证内碳源的吸收;随后,填料被移动的链条快速带离好氧区,进入缺氧区;在缺氧区内,同样设置大量的折返移动,保证填料的停留时间。由于在厌氧区吸收了大量的内碳源,在好氧区的停留时间又非常短,因此,当填料进入缺氧区后,污泥中储存的大量内碳源将用于内源反硝化,大幅度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脱氮效率比传统的AOA反应器及工艺提高20%~30%。

    一种具有重复曝气功能的螺旋式生物床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3281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382575.5

    申请日:2022-11-07

    发明人: 焦辉 马良 郝连杰

    IPC分类号: C02F3/12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重复曝气功能的螺旋式生物床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针对污水中的溶氧量不均匀和微生物分布不均匀,导致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效果差的问题。一种具有重复曝气功能的螺旋式生物床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转动设有转动壳、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壳体下端设有导气管,导气管上设有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第二转动管固接转动框。本发明通过多方位曝气,提高污水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提高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效率,再通过转动组件和搅动组件,对流动污水进行拦截,并使污水往复穿过转动框,延长污水与转动框上微生物的接触时长,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效率。

    一种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52694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811066095.1

    申请日:2018-09-13

    IPC分类号: C02F9/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本装置可以浮在水面上,本装置能够对污水进行过滤吸附处理,使废水在利用,本装置能够清洁污水中部分垃圾,污水过滤吸入装置与浮力板相连接,过滤吸附装置与浮力板相连接,过滤吸附装置与污水过滤吸入装置相连接,动力输出装置与浮力板相连接,动力输出装置与过滤吸附装置相连接,储水箱与过滤吸附装置相连接,储水箱与动力输出装置相连接。

    一种基于云智能的多热源检测切换机组以及切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097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26769.4

    申请日:2018-08-14

    IPC分类号: F24D17/02 F24D19/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云智能的多热源检测切换机组以及切换方法,包括:蒸汽机组、太阳能加热器、水箱、蒸汽热源、电加热器、水泵、气候检测传感器、管道、自动切换执行器、I/O采集系统、水箱温度传感器以及云智能分析平台;所述I/O采集系统分别与气候检测传感器、自动切换执行器、水箱温度传感器以及水泵电连接;所述自动切换执行器分别与太阳能加热器、蒸汽机组以及电加热器电连接;所述I/O采集系统与所述云智能分析平台无线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太阳能受天气环境因素而无法进行供热的问题,实现根据检测天气环境的温度等变化自动切换多种热源工作,以最小的成本运行出最大的效益,提高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利用率。

    一种基于换热站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052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94285.9

    申请日:2018-07-18

    发明人: 黄忠宝 马良 杨朋

    IPC分类号: F24D19/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换热站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所述的系统包括:前端采集装置,包括若干传感器,用于采集热力站的供热状态,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前端控制器;前端控制器,用于接收前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数据,并通过数显装置显示出来。所述的方法包括:S1:结合水泵电流、频率,判断水泵故障的产生原因;S2:结合室外环境温度,分析热力站的供热策略;S3:统计并分析热力站电量与热量的消耗量及比值。本发明能够对换热站的终端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整。

    一种基于换热站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052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810794285.9

    申请日:2018-07-18

    发明人: 黄忠宝 马良 杨朋

    IPC分类号: F24D19/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换热站的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所述的系统包括:前端采集装置,包括若干传感器,用于采集热力站的供热状态,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前端控制器;前端控制器,用于接收前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数据,并通过数显装置显示出来。所述的方法包括:S1:结合水泵电流、频率,判断水泵故障的产生原因;S2:结合室外环境温度,分析热力站的供热策略;S3:统计并分析热力站电量与热量的消耗量及比值。本发明能够对换热站的终端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整。

    一种小型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715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247598.4

    申请日:2024-09-06

    摘要: 本发明关乎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领域,主要提及了一种小型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固接有漂浮件,所述底座靠近其外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收集槽,所述底座固接且连通有收集瓶,所述底座的上侧固接有镜像分布的吸热板,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位于镜像分布的所述吸热板之间,所述底座靠近其轴心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花键连接有清理件,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有保护罩。本发明通过对吸热板表面进行刮取的方式,对吸热板表面聚集的残留物进行清理,保持吸热板吸收太阳能的稳定性,并将残留物收集至不影响吸热板吸热太阳能的位置,实现了清理吸热板的同时,对残留物进行收集。

    一种具有自动除渣功能的污水处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31680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1352249.3

    申请日:2018-11-14

    IPC分类号: B01D29/52 B01D29/64 B01D29/9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除渣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自动除渣功能的污水处理设备。除渣设备主体上端设有除渣板放置腔,除渣腔放置腔中设有除渣挡板,除渣挡板一侧设有除渣挡板齿轮;除渣板放置腔下方设有第一滤渣收集腔、除渣污水收集腔和第二滤渣收集腔;第一滤渣收集腔顶端设有第一滤渣放置板,第一滤渣放置板下方设有第一电动推杆;除渣污水收集腔的顶端设有除渣滤网;第二滤渣收集腔顶端设有第二滤渣放置板,第二滤渣放置板下方设有第二电动推杆;除渣板放置腔一侧设有除渣转轴放置腔,除渣转轴放置腔中设有转轴。本装置解决了普通污水处理设备无法持续对污水进行除渣的问题,本装置也实现了滤渣的自动收集,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装配式核能换热站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435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50743.7

    申请日:2024-05-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核能换热站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属于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公路运输和航运的要求,确定换热站模块单体运输的尺寸、重量上限;S2、根据换热站工艺流程的要求,配置、设计换热站的主体设备,并校核主体设备的尺寸、重量满足S1的限制;S3、将主体设备进行组合,并与配件结合,形成满足S1要求的运输模块;S4、将剩余配件、辅助系统结合得到换热站模块单体,并进行其尺寸与重量是否满足运输要求;S5、设计换热站模块单体的连接方式,以便完成后续加工、调试等。本发明采用装配式核能换热站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降低现场施工周期,方便后期维护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