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33348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011624746.1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项式和最大熵模型的混联电网概率计算方法及装置,将非侵入混沌的多项式和最大熵模型结合处理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概率潮流,采用最大熵模型估计交直流混联电网历史数据随机源的第一概率密度函数,以获取准确的样本点提升概率潮流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还采用替代模型模拟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潮流模型,提高概率分析的效率,以及采用替代模型和多项式的一阶统计矩公式输出的统计矩数据,并将统计矩数据在最大熵模型进一步估计概率潮流分析输出结果的第二概率密度函数,第二概率密度函数给电网运行人员提供充分全面的参考信息,解决因电网中随机变量服从任意概率分布,采用现有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概率潮流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86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55458.4
申请日:2019-04-0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双馈感应发电机平滑并网控制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将dq同步坐标系的d轴定向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定子磁链矢量方向;获取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定子三相电压和电网三相电压;对定子三相电压和电网三相电压进行同步控制,得到转子电流第一参考值;对转子电流第一参考值进行延迟处理,得到转子电流第二参考值;构建速率限制环节,获取双馈感应发电机PQ控制模式的转子电流第三参考值;根据转子电流第三参考值和转子电流第二参考值对转子电流第二参考值进行调整,得到转子目标电流作为速率限制环节的输出值。该方法有效地削减双馈感应发电机在进行并网时电流突变对风力发电系统造成的冲击,提高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98074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1910300059.5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是计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基于MMC结构的充电站优化方法,属于电动汽车集中式充电站规划优化领域。本发明对退役的动力电池进行评估,为后续优化研究打下基础;其次,提出基于MMC模块的电动公交车充电站结构设计,将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接入、电动公交车、退役动力电池汇聚为一体的电能量汇集;再次,计及充电站日运营成本,对建立的基于MMC模块的结构设计进行光伏、电动公交车、退役动力电池储能的优化配置;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设计方案及优化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86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910255458.4
申请日:2019-04-0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双馈感应发电机平滑并网控制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将dq同步坐标系的d轴定向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定子磁链矢量方向;获取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定子三相电压和电网三相电压;对定子三相电压和电网三相电压进行同步控制,得到转子电流第一参考值;对转子电流第一参考值进行延迟处理,得到转子电流第二参考值;构建速率限制环节,获取双馈感应发电机PQ控制模式的转子电流第三参考值;根据转子电流第三参考值和转子电流第二参考值对转子电流第二参考值进行调整,得到转子目标电流作为速率限制环节的输出值。该方法有效地削减双馈感应发电机在进行并网时电流突变对风力发电系统造成的冲击,提高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392821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757828.1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 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69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饱和铁心型超导限流器冷却系统的杜瓦结构:包括分置两处但相互连通的低温杜瓦和制冷杜瓦,制冷杜瓦上安装有包含制冷机的低温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设备,包含磁体或线圈的低温设备设在所述的低温杜瓦内;所述分置两处的低温杜瓦和制冷杜瓦之间的间距,至少应能将两者之间的干扰降低至符合要求;所述低温杜瓦和制冷杜瓦的相互连通方式为:应用于闭式系统时,两个杜瓦分别通过顶部输气管和底部输液管相连,以保持两个杜瓦气体压力和液位都相等;应用于开式系统时,两个杜瓦仅通过底部输液管相连。本发明在位于高磁场、有限体积和高电场环境时,仍能安全可靠运行且对电力设备无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9980742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00059.5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建设技术经济咨询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是计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基于MMC结构的充电站优化方法,属于电动汽车集中式充电站规划优化领域。本发明对退役的动力电池进行评估,为后续优化研究打下基础;其次,提出基于MMC模块的电动公交车充电站结构设计,将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接入、电动公交车、退役动力电池汇聚为一体的电能量汇集;再次,计及充电站日运营成本,对建立的基于MMC模块的结构设计进行光伏、电动公交车、退役动力电池储能的优化配置;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设计方案及优化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348465U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20779697.2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 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69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饱和铁心型超导限流器冷却系统的杜瓦结构:包括分置两处但相互连通的低温杜瓦和制冷杜瓦,制冷杜瓦上安装有包含制冷机的低温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设备,包含磁体或线圈的低温设备设在所述的低温杜瓦内;所述分置两处的低温杜瓦和制冷杜瓦之间的间距,至少应能将两者之间的干扰降低至符合要求;所述低温杜瓦和制冷杜瓦的相互连通方式为:应用于闭式系统时,两个杜瓦分别通过顶部输气管和底部输液管相连,以保持两个杜瓦气体压力和液位都相等;应用于开式系统时,两个杜瓦仅通过底部输液管相连。本实用新型在位于高磁场、有限体积和高电场环境时,仍能安全可靠运行且对电力设备无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413934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221647.3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7/10 , G06F113/04 , G06F113/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半直驱风电场等效阻抗建模方法,涉及电力系统风电场建模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求解风电场等效阻抗,其中,等效阻抗包括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抗;根据等效阻抗计算优化系数,其中,优化系数包括实部优化系数和虚部优化系数;使用优化系数对等效阻抗进行优化。采用上述方案的本申请可以高效、快速地获取半直驱馈风电场的等值模型,获得的结果为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影响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40840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64694.9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王彦峰 , 吴小蕙 , 张章亮 , 王流火 , 陈辉祥 , 蔡振华 , 车伟娴 , 雷翔胜 , 王向兵 , 潘柏崇 , 邓小玉 , 王兴华 , 陈锟 , 郭金根 , 朱文卫 , 夏晋 , 吴仁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扫描多个不同保护层厚度的混凝土钢筋,得到对应的标准波形图;提取所述标准波形图的分布特征;利用支持Bagging的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并学习所述分布特征,得到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预测值;利用所述机器学习算法的评价指标对所述保护层厚度预测值进行评估,得到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目标值。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方法,克服了现有抽样检测中存在的抽样不全面问题,同时能够在构件无损的前提下,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具有易实施、安全性高及可靠性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68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83512.0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盐环境作用下装配式混凝土及其结合界面设计方法,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基体的第一氯离子扩散系数、第二基体的第二氯离子扩散系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层的第三氯离子扩散系数;采集结合界面层的最大粗骨科直径;以得到结合界面层的氯离子浓度达到腐蚀临界浓度时氯离子的实际传输距离、结合界面的倾斜角度和凹陷深度;最终构建锯齿状结合界面。本发明通过量化确定混凝土结合界面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混凝土结合界面的粗糙度参数,能够定量指导结合界面的处理参数,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指导、控制施工质量,显著延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