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76929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275052.9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非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三氧化钨纳米线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六氯化钨和无水乙醇混合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非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三氧化钨纳米线束材料;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40~180℃,时间为18~30h。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制备得到一种非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三氧化钨纳米线束材料,采用本发明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三氧化钨纳米线束材料能够有效地催化乙醇转化为乙烯。实施例结果表明,以本发明所述非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三氧化钨纳米线束材料作为催化剂,在全光谱照射下反应180分钟后,乙烯产率达到50.7毫摩尔/克,乙烯的选择性高达94.9%。
-
公开(公告)号:CN10831847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31103.2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基底的制备方法,将银纳米线、银纳米颗粒和水混合,得到分散液;将所述分散液涂覆在单层二硫化钼基底的表面,得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基底。本发明提供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基底结合了银纳米线和银纳米颗粒修饰的单层二硫化钼纳米复合结构形成的热点导致的电磁场增强机制和目标分子与单层二硫化钼之间电荷转移的化学机制,能够有效放大目标分子的拉曼信号,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灵敏探测;目标分子与所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基底上单层二硫化钼之间的电荷转移效应,能够有效提高目标分子的光稳定性,进而实现目标分子拉曼信号的稳定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006670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76689.9
申请日:2012-09-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585 , A61P35/00 , C07J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总不饱和蟾蜍内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总不饱和蟾蜍内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蟾酥粉碎,用乙醇溶液超声提取3-4次,过滤除渣,得到蟾酥提取液;(2)将蟾酥提取液减压浓缩为浆状物,为蟾酥总提物;(3)将蟾酥总提物用水混悬,二氯甲烷萃取,减压蒸除二氯甲烷后得到二氯甲烷部位;(4)将二氯甲烷部位用溶剂A溶解,调节溶液的pH值为1-6;然后在0-100℃下搅拌反应1-8h,当检测到溶液中含有Bu-1、Bu-2、Bu-3、Bu-4、Bu-5中的至少两种化合物时,加水终止反应,用溶剂B萃取,减压蒸除溶剂B后得到总不饱和蟾蜍内酯。本发明的总不饱和蟾蜍内酯具有抑制雄性激素依赖型及非雄性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活性,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686221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0405674.4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9K11/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上转换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调控上转换发光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在硝酸酸化环境下以乙醇作为还原剂,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一种半导体纳米材料,所述半导体纳米材料为氧空位掺杂的表面等离子体钨酸铋,尺寸为10~100nm,氧空位掺杂可以有效提高自由电子浓度,在可见‑近红外区(波长600‑1300nm)产生宽谱的显著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利用钨酸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局域场增强与光热效应的协同作用,可使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荧光选择性增强高达三个数量级。
-
公开(公告)号:CN11385671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467891.8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B01J27/188 , B01J37/10 , B01J37/34 , C01B32/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热‑热释电‑表面等离子体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光催化剂为氧化钨纳米线负载黑磷微米片的复合材料;且所述氧化钨纳米线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能够高效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
-
公开(公告)号:CN11199896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914758.1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K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温度探测仪技术领域。包括二氧化硅/硅基底,沉积在所述二氧化硅/硅基底中二氧化硅层上的单层二硫化钼层,涂覆在所述单层二硫化钼层上的壳核量子点;所述壳核量子点的发射波长为400~650nm。本发明选用发射波长为400~650nm的壳核量子点,该壳核量子点激发光谱范围宽,与二硫化钼吸收谱高度重叠,使两者组成的复合结构能量转移效率高;同时,单层二硫化钼的比表面积大,进一步提高了复合结构的能量转移效率。另外,壳核量子点发光稳定,且不易降解,使复合结构的能量转移效率稳定。由于该复合结构对温度敏感,有望应用于温度传感芯片。
-
公开(公告)号:CN109971461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56814.4
申请日:2019-04-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这一种上转换荧光选择性增强的复合材料,属于上转换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微米光纤和分散在所述微米光纤表面的非金属三氧化钨‑上转换纳米颗粒混合样品。本发明通过微米光纤波导激发非金属三氧化钨的表面等离子体,利用WO3‑x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和热效应相互协同,实现上转换荧光的选择性增强,改善上转换材料的多峰性,且利用微米光纤波导激发,不需要使用复杂光学器件,小巧易集成,操作更加方便。实施例的数据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相比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样品,在521纳米处的荧光峰强度增强了500多倍,也选择性地增强在523纳米处的荧光发射。
-
公开(公告)号:CN11814680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46778.4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氧化钨增强的过氧化氢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荧光探针,其结构包括光纤,所述光纤表面负载上转换纳米颗粒和氧化钨纳米线共掺杂的聚乳酸。本发明利用氧化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H2O2的敏感特性,通过氧化钨增强上转换荧光强度的变化实现对低浓度H2O2的高灵敏探测,探针制备方法简单,探测极限低至1nM。
-
公开(公告)号:CN1150257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693174.5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生电子‑热电子增强型等离子体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光催化剂为钨酸铋纳米点负载在二氧化钛纳米片的复合材料,在可见‑近红外光区(波长600‑1400nm)具有明显的宽谱吸收;所述钨酸铋纳米点为等离子体钨酸铋纳米材料,直径为2~6nm,其氧空位占比5%‑15%;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片边长为20~100nm,厚度为5~7nm。本发明利用二氧化钛在紫外‑可见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生电子,并注入到等离子体钨酸铋纳米点上,实现了电子在钨酸铋纳米点的富集,稳定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从而促进等离子体热电子持续产生、参与光催化反应,实现光生电子‑热电子的增强机制。本发明可实现高效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
-
公开(公告)号:CN10945675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433791.1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9K11/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这一种上转换发光选择性增强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属于上转换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上转换发光选择性增强的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选用微米光纤玻璃芯作为基底,在其表面沉积金纳米薄膜作为等离激元结构,将上转换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金纳米薄膜表面,形成上转换发光选择性增强的上转换发光材料。本发明提供的上转换发光选择性增强的上转换发光材料通过波导激发,利用入射光、金纳米薄膜、上转换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上转换发光的选择性增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