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7944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27401.8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黑碳在城市路网空间分布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可移动车载单元、黑碳仪、采样管和GIS地理信息显示单元;采样管与黑碳仪固定连接,黑碳仪安装在可移动车载单元顶部,GIS地理信息显示单元安装在可移动车载单元内部与黑碳仪有线连接,可移动车载单元搭载黑碳仪、采样管和GIS地理信息显示单元在城市路网走航,采样管采集黑碳进入黑碳仪,黑碳仪接收并获取黑碳浓度以及黑碳地理坐标,GIS地理信息显示单元接收黑碳仪获取的黑碳浓度以及黑碳地理坐标并绘制黑碳在城市路网的空间分布热力图,从而获取黑碳在城市路网的空间分布。本发明直观展示了城市路网中黑碳的空间分布,大大提高了获取黑碳在城市路网空间分布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21515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34572.5
申请日:2015-07-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动监测车的单颗粒气溶胶在线质谱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颗粒物在线质谱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单颗粒气溶胶在线质谱仪和流动监测车,单颗粒气溶胶在线质谱仪设置在流动监测车上。该方法利用车载单颗粒气溶胶在线飞行时间质谱直接对污染源的颗粒物进行在线测量,得到颗粒物数浓度、颗粒物粒径谱图和颗粒物在线质谱数据;利用ART-2a的方法对颗粒物的成分进行分类,得到不同时间分辨率下和不同粒径下的单颗粒化学成分数据;利用质谱直接解析技术对颗粒物来源进行解析,判断颗粒物的来源。可同时检出单个颗粒的粒径和化学组成信息,同时能够在无需样品前处理条件下直接快速测样,实现高通量样品分析,并且可以实现来源解析。
-
公开(公告)号:CN212207249U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20048106.X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精确测量黑碳在大气近地层垂直分布廓线的装置,涉及大气污染监测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无人机、颗粒物进气系统、仪器装配和保护系统;所述颗粒物进气系统通过特定的安装方法,固定在无人机顶部,所述供电系统,通过无人机的电力输出接口,配合电压转换装置为仪器供电,所述仪器装配保护系统,通过对仪器重量和体积的分析,固定在无人机的底部或顶部,并且要做好配重和保护装置,所述无人机飞行航迹规划,根据不同地形和气象条件等规划出最安全数据质量最好的飞行轨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有效保证旋翼无人机搭载仪器观测的数据质量、通用性强,本套系统可安装于绝大多数的旋翼无人机上,并且安全可靠、灵活性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483263U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21064565.3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获取黑碳在城市路网空间分布的装置,包括可移动车载单元、黑碳仪、采样管和GIS地理信息显示单元;采样管与黑碳仪固定连接,黑碳仪安装在可移动车载单元顶部,GIS地理信息显示单元安装在可移动车载单元内部与黑碳仪有线连接,可移动车载单元搭载黑碳仪、采样管和GIS地理信息显示单元在城市路网走航,采样管采集黑碳进入黑碳仪,黑碳仪接收并获取黑碳浓度以及黑碳地理坐标,GIS地理信息显示单元接收黑碳仪获取的黑碳浓度以及黑碳地理坐标并绘制黑碳在城市路网的空间分布热力图,从而获取黑碳在城市路网的空间分布。本实用新型直观展示了城市路网中黑碳的空间分布,大大提高了获取黑碳在城市路网空间分布的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133590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1078532.4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确测定大气颗粒物采样膜沉积面积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样品采集模块、样品扫描模块、图像分析显示模块,该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通过样品采集模块采集大气颗粒物的滤膜样品;通过样品扫描模块对滤膜样品和标尺同时进行扫描,得到清晰的图片;再通过图像分析显示模块对图像以像素为单位进行测量并显示。本装置实现了对大量滤膜进行测量研究,并发现滤膜的实际面积和沉积面积与定义值都存在偏差,并且观察到滤膜上颗粒物沉积存在不均匀性。利用本装置可以准确的获得一些难以用传统方法测量的颗粒物沉积面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515230U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20050262.8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时测量空气中亚硝酸、臭氧、二氧化氮的设备,包括由左至右依次串接的三个装有螺旋管气体吸收器的气液单元和恒温水浴槽组成的外置采样单元A;由外置采样单元A螺旋管气体吸收器后端输气管路上依次设置的安全瓶、干燥管、质量流量控制器、隔膜泵组成的输气单元B;由外置采样单元气液单元的螺旋管气体吸收器输液管路上依次设置的蠕动泵、软质试剂袋、三通接头、除泡器组成的输液单元C;由除泡器后端管路上设置的液芯光纤及连接的LED光源和光谱仪组成的检测单元D共同构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测量技术相比,它既能解决现有二氧化氮商业检测仪器的干扰问题,又能使检测限大幅低于现有的商业化仪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