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76418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610866778.X

    申请日:2016-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9/00 B60N2/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确保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又能抑制变形和错位的车用座椅。该车用座椅在衬垫材料的表面设置检测传感器(30),且在衬垫材料的表面形成有表皮拉入槽(1aa)和传感器通孔(1ad)。两个检测传感器(30)通过表皮拉入槽(1aa)相互配置在相反侧。各检测传感器(30)具备第1检测部(31)及第2检测部(32)和传送部,该第1检测部(31)及第2检测部(32)检测因就座者就座而发生变化的就座压力,该传送部用于构成检测信号的传送路线。传送部具有第1传送部(33)和第2传送部(34),该第1传送部(33)连结第1检测部(31)和第2检测部(32),该第2传送部(34)为了连结第1传送部(33)和接收部而穿过传感器通孔(1ad)并且延伸。第1传送部(33)与第2传送部(34)中穿过传感器通孔(1ad)的部分配置在不同的位置。

    落座传感器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05505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80017235.1

    申请日:2010-05-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廉价地制造的落座传感器。一种配置在座席200的内部,检测人的落座的落座传感器100,具备薄膜状的基座10;通过人落座产生的按压力导通的3个以上的开关40A~40D;具有与各个开关40A~40D连接,并且配置在包含各个开关40A~40D的最小矩形区域S2内的第1导体16A~16D、26A、26B、27的传感器部1;端子42A、42B;和具有连接端子42A、42B与第1导体16C、16D的第2导体17A、17B的连接器部2;基座10由设置有传感器部1的第1部分11和设置有连接器部2的第2部分12构成,第2部分12被配置在包含第1部分11的最小矩形区域S1内。

    着座检测开关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791954B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480013790.1

    申请日:2004-05-19

    Abstract: 一种可检测乘员是否在座椅上着座了的薄的膜状的着座检测开关,夹着薄膜状的垫片(5)而在该垫片的一面上配置了薄膜状基材(3),在另一面上配置了薄膜状部材(7),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一面上粘着具有第1端子部(9)和与其电导通的第1电极部(11A)的第1导体(13)和具有第2端子部(15)和与其电导通的第2电极部(17A)的第2导体(19),在所述薄膜状部材(7)上粘着当乘员着座了时使所述第1电极部和所述第2电极部导通的第3导体(21A)。根据该构成,按薄膜状基材和薄膜状部材分开设置了端子部,解决了不易连接端子部与电线束等中设置的电线等的连接用端子的问题。

    着座检测开关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91954A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480013790.1

    申请日:2004-05-19

    Abstract: 一种可检测乘员是否在座椅上着座了的薄的膜状的着座检测开关,夹着薄膜状的垫片(5)而在该垫片的一面上配置了薄膜状基材(3),在另一面上配置了薄膜状部材(7),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一面上粘着具有第1端子部(9)和与其电导通的第1电极部(11A)的第1导体(13)和具有第2端子部(15)和与其电导通的第2电极部(17A)的第2导体(19),在所述薄膜状部材(7)上粘着当乘员着座了时使所述第1电极部和所述第2电极部导通的第3导体(21A)。根据该构成,按薄膜状基材和薄膜状部材分开设置了端子部,解决了不易连接端子部与电线束等中设置的电线等的连接用端子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