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80235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180051429.8
申请日:2011-09-06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IPC: B65H5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蓄留的纱线中产生紊乱的纱线蓄留引出装置。即,纱线蓄留引出装置(5)具有纱线蓄留装置(18)和卷绕部(8)。纱线蓄留装置(18)具备:具有第一纱线接触部(32a)的纱线蓄留罗拉(32);具有第二纱线接触部(31a)并设置于沿所述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的方向的纱线中转部件(31)。另外,该纱线蓄留装置(18)跨越所述第一纱线接触部(32a)和所述第二纱线接触部(31a)交替地架设并蓄留纱线。卷绕部(8)将蓄留于纱线蓄留装置(18)的纱线向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向引出并退绕。
-
公开(公告)号:CN102574656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080044102.3
申请日:2010-09-30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IPC: B65H5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 B65H67/081 , B65H69/00 ,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在纱线卷绕装置中,能够不中断地连续地卷绕纱线。通过纱线引导部件(73),将纱线(Y)向形成旋转蓄留卷筒(71)的左下端部的锥形部(71a)引导后,纱线(Y)通过旋转蓄留卷筒(71)的旋转而被卷绕在锥形部(71a)上,并且,沿锥形部(71a)的表面向右上方移动,由此,蓄留在旋转蓄留卷筒(71)上。另外,从旋转蓄留卷筒(71)退绕的纱线(Y)通过卷绕在旋转蓄留卷筒(71)上的橡胶制的环状部件(81)和旋转蓄留卷筒(71)的表面之间,并向卷绕部(6)移动。另外,通过吹下喷嘴(74)在纱线引导部件(73)中产生从旋转蓄留卷筒(71)侧向上纱线引导管(26)侧的空气流,并且,若使旋转蓄留卷筒(71)朝向与纱线卷绕时相反的方向旋转,则旋转蓄留卷筒(71)上的纱线(Y)的纱线端被吸引,并向上纱线引导管(26)引出。
-
公开(公告)号:CN1165879A
公开(公告)日:1997-11-26
申请号:CN97101052.8
申请日:1997-01-27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IPC: D01H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1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接头方法是:在加捻装置T外同时保持从停止状态的加捻装置的纱条导入口7c排出的标准纱Y’和由再启动的牵引装置移送的纱条6后,使加捻装置工作,将上述纱条供给加捻装置,使构成纱条的纤维缠绕于从加捻装置引出的标准纱线上。从而,不用严格地调整导入加捻装置T的标准纱Y’的引出时机以及向加捻装置T供给纱条6的供给时机,可提高接头的成功率。
-
-
公开(公告)号:CN106494942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750771.1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IPC: B65H54/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4/702 , B65H2701/31 , D01H11/005 , B65H54/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机。精纺机具备:纺织单元、多个分区管道(31)、分区鼓风机(32)、过滤器部件(33)、主管道(37)、主鼓风机、开闭部件(第一开闭部件(65)以及第二开闭部件(66))以及支承部件(第一转动轴部件(68)以及第二转动轴部件(69))。开闭部件(第一开闭部件(65)以及第二开闭部件(66))在分区鼓风机(32)以及主鼓风机的至少一方产生的吸引流(82、82)所作用的流路设置于每个分区管道(31)。支承部件以通过开闭部件的上游侧的压力与下游侧的压力的压力差而使流路的开闭状态变化的方式将开闭部件支承为能够开闭。
-
公开(公告)号:CN103180235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80051429.8
申请日:2011-09-06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IPC: B65H5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1/22 ,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蓄留的纱线中产生紊乱的纱线蓄留引出装置。即,纱线蓄留引出装置(5)具有纱线蓄留装置(18)和卷绕部(8)。纱线蓄留装置(18)具备:具有第一纱线接触部(32a)的纱线蓄留罗拉(32);具有第二纱线接触部(31a)并设置于沿所述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的方向的纱线中转部件(31)。另外,该纱线蓄留装置(18)跨越所述第一纱线接触部(32a)和所述第二纱线接触部(31a)交替地架设并蓄留纱线。卷绕部(8)将蓄留于纱线蓄留装置(18)的纱线向纱线蓄留罗拉(32)的旋转轴向引出并退绕。
-
公开(公告)号:CN101713112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168170.X
申请日:2009-09-01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4/48 , B65H51/22 , B65H2701/31 , D01H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一种纺纱机。精纺机的纺纱单元具有纺纱装置、卷绕装置、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纺纱装置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细纱。卷绕装置对纺纱装置送出的细纱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纱线松弛消除装置配置在纺纱装置和卷绕装置之间,在旋转的松弛消除辊的外周卷绕细纱并临时存放。该精纺机通过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对从纺纱装置送出的细纱施加张力。
-
公开(公告)号:CN100352751C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410008049.8
申请日:2004-03-10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13/104 , B65H51/22 , B65H59/18 , B65H69/00 , B65H2701/31 , D01H1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取机中纱线张力的稳定化。纱线卷取机设有多个卷取单元,每个卷取单元分别设有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传递力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从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21)向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传递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力调节机构可被设置,当作用于解卷绕张力施加件上的负载增大到特定值之上时,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独立旋转。当卷绕张力较弱时,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与松弛消除辊(21)一起旋转以张紧纱线。在卷绕张力超出预定值时,解卷绕张力施加件可防止卷绕张力过大,由此抑制张力变化。传递力调节机构能够改变解卷绕张力施加件所传递的力,因此容易应对不同纺纱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332868C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410028402.9
申请日:2004-03-11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可防止在纱线捻接操作过程中当纱线被卷绕在松弛消除辊上时由于增加的张力而过度张紧且断开。穿纱部件安装在其可与位于上游侧和下游侧导纱部件之间的最短纱线路径上的纱线相啮合的位置上,该上游侧、下游侧导纱部件分别布置在松弛消除辊的上、下游。上游侧导纱部件构成纱线移动装置,以将纱线从所述最短纱线路径移动到其不与穿纱部件啮合的纱线路径上。在执行纱线捻接操作之前,纱线移动装置使纱线离开最短纱线路径且保持在其不与穿纱部件啮合的位置上。然后,在即将开始纱线捻接操作前,纱线移动到最短纱线路径上然后与穿纱部件啮合。因此,纱线与穿纱部件的啮合操作方向不涉及纱线张力的增加,因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纱线被过度张紧且断开。
-
公开(公告)号:CN1533975A
公开(公告)日:2004-10-06
申请号:CN200410028492.1
申请日:2004-03-12
Applicant: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9/10 , B65H51/22 , B65H57/003 , B65H59/18 , B65H59/385 , B65H27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纺纱机进行纱线卷绕处理时利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防止纱线松弛量减小到预定值以下。卷取装置(12)用于将纺纱装置(5)纺出的纱线卷绕成筒纱(16),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用于消除纱线的松弛。在这一过程中,当检测到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中的纱线松弛量减小到低于预定值后,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以通过降低卷绕速度而增加松弛量。此时,筒纱(16)保持分离的时间是根据筒纱(16)的卷绕直径而控制的,以调节卷绕速度的减速模式。在所需的松弛量增大的情况下,将考虑到筒纱的卷绕直径而调节降低卷绕速度所需的持续时间和减速量。因此,可以根据筒纱的转动惯量的变化而设置最佳减速模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