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8875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85341.9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291 , H04B10/25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2537 , H04B10/2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多波长泵浦高阶双向拉曼放大的光纤通信传输方法及系统,应用于超长跨距光纤通信系统以及普通光纤通信系统,可以减少多波长泵浦的双向高阶拉曼放大器中一个泵浦光,解决目前多波长泵浦高阶拉曼放大过程中相对强度噪声大,增益效率低的问题,并同时降低系统的成本。在前向高阶拉曼放大器上减少一个与信号光波长最接近的泵浦光,在前向高阶拉曼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后向高阶拉曼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插入一个反射型光纤光栅滤波器,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是被减少的那个泵浦光的波长。使用该方法,可以降低高阶拉曼放大器的泵浦光数目,降低成本,同时,降低高阶拉曼放大器的相对强度噪声,并大大提高高阶拉曼放大器的后向增益以及前向增益效率,同时延长双向高阶拉曼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06226972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782645.4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F1/39 , H04B10/291 , H04B10/293 , G05D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光放大器工作控制方法及系统,设置可调衰减器、第一窄带带通滤波器和第二窄带带通滤波器,根据半导体放大器反馈数据中的信号光输入端值的大小,可调衰减器做闭环控制,当信号光输入端的值大于所要求的值时,可调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加;当信号光输入端的值小于所要求的值时,可调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少;当可调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到最小也不能满足要求时,将可调衰减器的衰减值保持在最小;当信号光输入端的值等于所要求的值时,可调衰减器的衰减值不变。本发明能够提供更快速、更稳定、更可靠的光网络,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993871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282318.8
申请日:2015-05-28
Applicant: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塔内光中继放大器装置,包括线路光放大器、第一波分复用器、第二波分复用器、线路端光收发器、第三波分复用器、第四波分复用器、前置光放大器、接收端光收发器;第一波分复用器的透射端与线路端光收发器发送端连接;第二波分复用器透射端与线路端光收发器接收端连接,第二波分复用器合波端连接传输光纤;第三波分复用器透射端与接收端光收发器发送端连接;第四波分复用器透射端与接收端光收发器接收端相连,第四波分复用器反射端接前置光放大器,本发明装置可以实现长距离无电中继光放大,以及中继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166708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080915.3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2507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光通信领域,提供一种提高遥泵系统输出光信噪比的方法,包括在改变输入光信号波长和/或第二传输光纤长度的条件下,分别测得功率放大器、远程增益单元、远程泵浦单元以及前置光放大器这四器件的增益和噪声指数;根据测得的增益和噪声指数获取遥泵系统的输出光信噪比,在所述光信噪比最大时,获取当前状态下的输入光信号波长和/或第二传输光纤长度。本发明通过设计计算得到最佳输入光波长和RGU和RPU的最佳间距,使得遥泵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输出最大的光信噪比,有效降低误码率,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2655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1045737.6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Q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光电联动实现光通道保护的装置与方法,通过设置告警处理单元,获取电层业务盘和保护业务盘的配置信息,并通过主控设置业务盘的对应关系,并由此建立告警处理单元同电层业务盘和保护业务盘之间的通信配置;在此基础上,告警处理单元接收来自电层业务盘的告警信息并发送给保护业务盘,保护业务盘通过告警信息进行光信号的保护倒换。
-
公开(公告)号:CN11569471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58413.8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J14/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合分波系统、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波分复用技术领域,用于提高使用波分复用传输系统进行传输的效率。该合分波系统包括:合波单元;该合波单元,用于将N个合波端口一一对应输入的N个第一信号光波进行合波,并由光波输出端口输出合波得到的目标信号光波;分波单元,该分波单元,用于将光波输入端口接收的目标信号光波进行分波,得到N个第二信号光波;N个第二信号光波中的每个第二信号光波对应一个第一信号光波;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N个第一信号光波的波长,配置N个分波端口的可通过信号光波的波长,并分别控制每个第二信号光波,由波长相匹配的一个分波端口输出;N为大于1的正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7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581651.9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079 , H04B10/032 , H04B10/0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光线路保护设备切换功能可靠性的装置和方法,包括:第一光线路保护设备和第二光线路保护设备;所述第一光线路保护设备的分光器与所述第二光线路保护设备的光开关耦合连接,所述第二光线路保护设备的分光器与所述第一光线路保护设备的光开关耦合连接;还包括第三光线路保护设备,所述第三光线路保护设备的光开关串接在所述第一光线路保护设备的分光器和所述第二光线路保护设备的光开关之间。本发明测试的效率高,测试的周期短,既能满足成百上千次测试要求,也能实现毫秒级甚至微秒级的中断测试,同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还能实现对两台待测的光线路保护设备切换功能的可靠性进行同步测试,能进一步提升测试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5364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062754.X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南方电力通信有限公司
IPC: H04B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级联遥泵放大系统、远程增益单元及信号光放大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站内泵浦单元、一级远程增益单元、二级远程增益单元、第一传输光纤和第二传输光纤;一级远程增益单元将一阶泵浦光和高阶泵浦光分离,让一阶泵浦光和信号光进入第一掺铒光纤,一阶泵浦光利用第一掺铒光纤放大信号光,分离出来的高阶泵浦光在第一掺铒光纤输出端和信号光、残余的一阶泵浦光合波,这样高阶泵浦光又可以继续放大残余的一阶泵浦光,直至达到二级远程增益单元。本发明能避免增益饱和效应对高阶泵浦光的浪费,从而提高泵浦利用率,延长了系统传输距离,且高阶泵浦光不会被第一掺铒光纤损耗掉,进一步保证了传输过程中高阶泵浦光的能量,泵浦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21756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946500.X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079 , H04B10/564 , H04B10/80 , H04J1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下监测光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射端、接收端以及连接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的传输链路;传输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第一链路用于将发射端发出的第一光信号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放大单元、第一传输单元、复合远程增益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传输给水下探测单元;第二链路用于将第二光信号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三传输单元、复合远程增益单元、第四传输单元和第二放大单元传输给接收端;复合远程增益单元为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所共同使用,用于基于第一放大单元提供的第一泵浦光和第二放大单元提供的第二泵浦光增大第二光信号的光功率,以使复合远程增益单元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距离能够增长。
-
公开(公告)号:CN114157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249114.6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武汉光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07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通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纤错连检测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站点A将与自身建立有光纤线路连接的站点B的互联端口、IP网址和子网掩码携带在第一检测消息中发送给对端站点;所述对端站点验证第一检测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站点B的互联端口、IP网址和子网掩码是否与自身属性匹配,若匹配则验证光纤线路连接正确,否则验证光纤错连,并向站点A返回第一检测响应。本发明实现自动化的检测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