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测试夹具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868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15687.6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测试夹具,其包括至少两个相固定连接的夹具单元,夹具单元为具有电解液灌装入口的容器结构,电解液灌装入口上安装有密封部件,夹具单元内具有空腔,电解液灌装入口连通空腔,夹具单元的外壁上还开设有连通空腔的通孔,固态电解质固定在通孔处,空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电流电极的电流电极定位部件,电流电极定位部件连通电流电极穿线孔,夹具单元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电压电极的电压电极定位部件,电压电极定位部件连通通孔,电流电极和电压电极之间相平行布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测试夹具的测试方法。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测试成本更低、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测试准确性。

    一种基于氧化还原的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1401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377161.0

    申请日:2018-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氧化还原的石墨烯,其包括:氧化石墨烯0.01-0.2%;卤化亚铜0.1-0.3%;浓盐酸6.4-10%;去离子水89.69-93.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氧化还原的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1)将卤化亚铜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向其中加入浓盐酸,至形成卤化亚铜溶液;2)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形成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卤化亚铜溶液,进行加热;3)进行真空抽率,洗涤至中性,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石墨烯。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够明显提高石墨烯中C/O的比值,易于实现石墨烯的工业化生产,同时绿色环保且反应条件温和。

    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11449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09705.3

    申请日:2017-01-06

    Abstract: 本发明为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钴盐:尿素=1:5‑1:1摩尔质量比配比混合物;将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搅拌充分溶解完全得到混合物溶液;将混合物溶液置入反应釜中进行密封后进行旋转制备得到反应产物;反应釜冷却后,取出反应产物,去除上层清液,并进行洗涤,后置入烘箱内进行烘干,制备得到烘干产物;将烘干产物置于N2气氛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去除结晶水,并最终得到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本发明的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其制备所得的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达到1200mAh/g,高于市面上石墨负极容量三倍有余,极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方法和烧结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6486664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834477.9

    申请日:2016-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H01M4/525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a)配置混合溶液A:按Ni:Mn=1:3配置可溶性镍源化合物和锰源化合物并得到混合溶液A;1b)配置混合溶液B;1c)将混合溶液A和混合溶液B滴加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充分搅拌;1d)将充分搅拌的混合溶液A和混合溶液B进行静置陈化,后进行抽滤洗涤;1e)烘干,并最终得到高倍率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本发明利用草酸盐系列沉淀剂,有效的简化了共沉淀镍锰前驱体的合成过程,并材料微波快速烧结的工艺,使其制备周期大大缩短,得到大比表面积的镍锰酸锂材料,有效的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

    一种单头双极的多极耳圆柱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290944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07018.1

    申请日:202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头双极的多极耳圆柱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电芯、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正极组件包括正极绝缘碟、正极集流板、正极外部端子和正极绝缘片,若干组正极耳依次穿过第一正极极耳贯穿孔、第二正极极耳贯穿孔后焊接在正极集流板上,正极集流板中心的凸台焊接在正极外部端子上;负极组件包括负极绝缘片、负极集流板和电池盖板,负极集流板和负极绝缘片同轴布置,若干组负极耳依次穿过第一负极极耳贯穿孔、第二负极极耳贯穿孔后焊接在负极集流板上,负极集流板上延伸柄折弯后焊接在电池盖板上,电池盖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本发明公开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紧凑,能量密度高,过流能力强,适合大倍率充放电。

    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11449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710009705.3

    申请日:2017-01-06

    Abstract: 本发明为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钴盐:尿素=1:5‑1:1摩尔质量比配比混合物;将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搅拌充分溶解完全得到混合物溶液;将混合物溶液置入反应釜中进行密封后进行旋转制备得到反应产物;反应釜冷却后,取出反应产物,去除上层清液,并进行洗涤,后置入烘箱内进行烘干,制备得到烘干产物;将烘干产物置于N2气氛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去除结晶水,并最终得到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本发明的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其制备所得的纳米线型碳酸钴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达到1200mAh/g,高于市面上石墨负极容量三倍有余,极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碳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5052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193370.4

    申请日:2019-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硝酸金属盐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室温下持续搅拌,形成溶液A;将乙二胺四乙酸溶解在含有三乙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室温下持续搅拌,形成溶液B;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室温下持续搅拌,形成沉淀;所得沉淀清洗后真空干燥得前驱体;所得前驱体经350±10℃煅烧100~150min,得最终产物。采用该方法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碳,步骤简单便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合成的产物颗粒均匀细小,保证材料的循环容量和电化学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