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3395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1386727.3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何鑫洋 , 张昆 , 王雪莹 , 丁熊 , 姜林 , 蒋恕 , 宋岩 , 姜振学 , 牛虎林 , 黎菁 , 伍翊嘉 , 高智 , 彭军 , 李斌 , 陈雷 , 杨雪飞 , 袁雪皎 , 韩凤丽 , 刘依芃 , 李林涛 , 刘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层海相页岩含气量定量预测方法,步骤S1、获取已知井的原始数据;S2、建立单井含气层段孔比表面积与吸附气含量之间的关系式,作为吸附气含量定量预测模型;S3、建立单井含气层段孔体积与游离气含量之间的关系式,作为游离气含量定量预测模型;S4、将吸附气含量与游离气含量求和,得到该井含气层段的总含气量;S5、按照步骤S1‑S4的方法,计算同一地区所有已知井的含气层段的吸附气含量、游离气含量以及总含气量;S6、分别绘制出该地区含气层段预测吸附气含量等值线图、预测游离气含量等值线图、预测总含气量等值线图;对该地区内任意未知井,从等值线图中读出该井的吸附气量、游离气量及总含气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5042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82718.8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何鑫洋 , 张昆 , 宋岩 , 贾承造 , 牛虎林 , 蒋恕 , 王雪莹 , 姜林 , 姜振学 , 丁熊 , 袁雪皎 , 韩凤丽 , 姜巍 , 黎菁 , 伍翊嘉 , 高智 , 唐田 , 杨成 , 刘伟伟 , 程四洪 , 彭军 , 李斌 , 陈雷 , 杨雪飞 , 刘依芃 , 李林涛 , 刘平 , 高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孔隙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研究区目的层位的多个页岩样品及每个所述页岩样品的地质参数,并将多个所述页岩样品分为目标页岩样品和实验页岩样品;S2:对所述实验页岩样品的地质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能够代表所述地质参数变化的主成分;根据现有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计算获得所述实验页岩样品的分形维数;S3:以所述主成分为自变量,以所述分形维数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基于地质参数的分形维数定量计算模型;S4:根据所述目标页岩样品的地质参数,结合所述基于地质参数的分形维数定量计算模型计算获得所述目标页岩样品的分形维数。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计算获得全孔径范围的分形维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090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39871.2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何鑫洋 , 张昆 , 贾承造 , 宋岩 , 牛虎林 , 蒋恕 , 王雪莹 , 姜林 , 姜振学 , 丁熊 , 袁雪皎 , 韩凤丽 , 姜巍 , 黎菁 , 伍翊嘉 , 高智 , 唐田 , 杨成 , 彭军 , 李斌 , 陈雷 , 杨雪飞 , 刘依芃 , 李林涛 , 刘平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孔隙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首先,在同一块岩心上选取数个平行样品,分别进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氮气吸附实验和高压压汞实验;分别选取二氧化碳吸附实验中孔径介于0‑2nm的孔径段的实验数据,氮气吸附实验中孔径介于2‑50m的孔径段的实验数据,高压压汞实验中孔径大于50nm的孔径段的实验数据;在各孔径段内取若干个的次级孔径段,计算每个次级孔径段的平均孔径,并计算每个次级孔径段孔隙的分形维数;以平均孔径为横坐标,分形维数为纵坐标绘制分形维数‑平均孔径曲线图,拟合得到平均孔径与对应孔径段的分形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拟合所得的函数关系式,求取任意孔径段的分形维数,对页岩全孔径段的分形维数进行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687705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910785.5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 克拉玛依市志卓油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石油采汲技术领域的一种采油工程生产流量及压力异常诊断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生产流量监测数据;步骤2、根据异常试验数据计算诊断指标;步骤3、将三类异常状态标签和诊断指标构建成测试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后的测试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步骤4、建立LSTM神经网络,利用训练集对LSTM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生产流量异常诊断模型;步骤5、采用测试集验证诊断模型;步骤6、使用步骤5得到的最优异常诊断模型对采油工程生产流量及压力进行异常诊断。本发明,选取多个诊断指标作为生产流量异常的判断依据,针对试验数据进行分类以建立异常模型,实现生产流量异常诊断,提高采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47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470784.X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何鑫洋 , 张昆 , 王雪莹 , 蒋恕 , 牛虎林 , 丁熊 , 宋岩 , 姜林 , 姜振学 , 袁雪皎 , 韩凤丽 , 黎菁 , 伍翊嘉 , 高智 , 彭军 , 李斌 , 陈雷 , 杨雪飞 , 刘依芃 , 李林涛 , 刘平
IPC: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表面弛豫率的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实验测试得到T弛豫时间分布曲线图与r孔喉半径分布曲线图,然后统一两个曲线图的横坐标,再对T弛豫时间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进行扩大或缩小处理,以保证在同一坐标系中转换后的T弛豫时间分布曲线中纵坐标最大值对应的横坐标与r孔喉半径分布曲线中纵坐标最大值对应的横坐标相同;在含有这两条分布曲线的组合曲线图中任意做N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计算每条直线对应的ρ值,对N个ρ值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该岩样的最终表面弛豫率ρ’。本发明方法可以对不同实验岩样进行计算,避免取某一大类的特定ρ值,可以做到不同岩样不同对应的ρ值,可以提高孔喉结构表征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0799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63270.9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自然伽马与波阻抗融合的拟阻抗地震岩性反演方法,包括获取测井曲线;测井曲线标准化及归一化;曲线频谱分析及滤波处理;曲线融合重构得到拟波阻抗重构曲线;利用拟波阻抗重构曲线进行地震重构反演并实现储层预测;利用“低频补偿高频恢复”开展曲线频率融合,更好的识别薄厚不同的砂岩,突破单一因素的局限性;根据测井曲线的不同频率尺度反映不同的地质与沉积特征的特点,采用波阻抗曲线的低频分量与自然伽马曲线高频分量相融合,融合出拟波阻抗曲线;融合后的拟波阻抗曲线对砂岩和泥岩的区分较之前有很大改进,对薄厚不同尺度砂岩响应非常敏感,提高地震反演储层横向预测精度;具备极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347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470784.X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何鑫 , 张昆 , 王雪莹 , 蒋恕 , 牛虎林 , 丁熊 , 宋岩 , 姜林 , 姜振学 , 袁雪皎 , 韩凤丽 , 黎菁 , 伍翊嘉 , 高智 , 彭军 , 李斌 , 陈雷 , 杨雪飞 , 刘依芃 , 李林涛 , 刘平
IPC: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表面弛豫率的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实验测试得到T弛豫时间分布曲线图与r孔喉半径分布曲线图,然后统一两个曲线图的横坐标,再对T弛豫时间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进行扩大或缩小处理,以保证在同一坐标系中转换后的T弛豫时间分布曲线中纵坐标最大值对应的横坐标与r孔喉半径分布曲线中纵坐标最大值对应的横坐标相同;在含有这两条分布曲线的组合曲线图中任意做N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计算每条直线对应的ρ值,对N个ρ值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该岩样的最终表面弛豫率ρ’。本发明方法可以对不同实验岩样进行计算,避免取某一大类的特定ρ值,可以做到不同岩样不同对应的ρ值,可以提高孔喉结构表征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02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90171.5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8/27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斋藤曲线切线角原理的边坡预警方法,包括在边坡布设若干个GNSS位移监测点,采用回归模型进行地表位移与降雨量之间的回归模拟;在DEC中建立滑坡三维地质模型,并模拟得到累积位移模拟值;根据监测数据得到累积位移监测值,与累积位移模拟值进行对比,校正滑坡三维地质模型;根据监测数据获得变形监测曲线,并将变形监测曲线转化为横坐标和纵坐标量纲保持一致的位移时间纲量T‑监测时间t曲线;计算出三个监测时间的数值模拟初始条件,并通过校正后的滑坡三维地质模型模拟不同变形阶段的边坡位移趋势。本发明通过改进切线角方法得出边坡不同变形演化阶段的数值模拟初始条件,进而研究了不同变形阶段的位移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62410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22572.5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1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石油钻井、气井钻井的技术领域一种双向钻柱减震器。减震过程,心轴转动时产生的周向震动传递给固定块,固定块将周向震动传递给活动块,因为钢筒一上部与活动块下部使用螺纹连接,钢筒一的外壁和钢筒二的内壁采用花键配合,使得活动块产生轴向移动,减弱了周向震动,最终周向震动由轴向减震磁流变液吸收。上部钻柱产生的轴向震动通过心轴传递给固定块,固定块将轴向震动传递给活动块,活动块将轴向震动传递到活塞,最终轴向震动由磁流变液吸收;下部钻头产生轴向震动传递到下接头,下接头将轴向震动传递到活塞,最终轴向震动由磁流变液吸收。本发明能有效保护钻柱、提升钻柱的寿命和钻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3841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509857.0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振动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易控的半主动式非线性双作用吸振器,包括变质量模块、变刚度模块和信号采集和控制模块三个部分;变质量模块通过可变质量桶内液体的流入流出,从而改变吸振器的质量;变刚度模块通过刚度弹簧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下改变刚度弹簧与竖直导杆之间的角度,从而实现吸振器在竖直方向上刚度的非线性改变;信号采集和控制模块能够实时检测外界激励频率的变化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使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外界激励频率同步。本发明为半主动式吸振器,具有结构简单、耗能少、控制方便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