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响应性释放近红外光热剂的纳米复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1815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1247931.2

    申请日:2022-10-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化学、药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响应性释放近红外光热剂的纳米复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通过制备具有四对顺式间位双羟基的合成聚合物;制备苯硼酸接枝焦脱镁叶绿酸a;再上述两种成分成功合成响应性释放近红外光热剂的纳米复合物。制备产物通过特殊苯基硼酸组进行传递,能够在血液循环中的传递会受到保护,直到在肿瘤微环境被低pH值和酯酶共同触发暴露,释放靶向肿瘤细胞过表达的唾液酸,实现蛋白冠效应逃逸,实现对癌症的有效诊断和精确治疗。选择性好,传递效率高,解决现有技术中纳米颗粒介导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血液中药物释放过早,导致的药物传递效率低、选择性差,严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问题。

    一种变密度多层绝热材料的最优组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2465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329154.X

    申请日:2022-03-30

    发明人: 谭宏博 吴昊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变密度多层绝热材料的最优组合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变密度多层绝热材料的基本设计单元;所述基本设计单元为反射屏与间隔物层数比例;将不同基本设计单元的重复次数为待优化设计参数;对待优化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热流密度最小时的变密度多层绝热材料搭配组合。本发明将变密度多层绝热材料的基本设计单元的重复次数作为待优化设计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不需要经过高精度仿真过程,即可获得所有最优搭配方案,大大提高了对变密度多层绝热材料搭配组合的优化效率。

    基于关键参数识别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2107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37795.8

    申请日:2023-10-31

    IPC分类号: G06F21/57 G06F11/36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为了解决由于智能合约在开发和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安全风险和漏洞,导致恶意用户能够操纵合约、盗取资产或使合约陷入意外执行状态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关键参数识别的智能合约漏洞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基于智能合约的字节码,生成可读的程序控制流结构,利用符号执行技术将每个函数方法转变为有效的符号约束表达式,并根据不同漏洞判定条件对合约进行符号约束求解,对于存在的漏洞合约,利用模糊测试技术准确模拟智能合约在真实场景下的运行结果,对漏洞触发路径进行深度搜索,对可达的模糊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识别恶意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自动化分析智能合约的参数依赖风险。

    一种小型密集多点柔性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9732858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1580042.1

    申请日:2018-12-24

    IPC分类号: B29C45/37 B22D17/22

    摘要: 一种小型密集多点柔性模具,一组和压力机的滑块连接,另一组和压力机的底座连接;使用前小型密集多点柔性模具通过调形装置完成调形;小型密集多点柔性模具包括通过四根第一导柱连接的底板、上压板和模具板,底板和上压板之间设有多层单元体层,两层单元体层之间设有隔板,每一层单元体层设有多个基本单元体,基本单元体之间的间隙相同,底板和隔板之间、两个隔板之间以及隔板和上压板之间的第一导柱上安装有弹簧,上压板和固定在模具板上的液压缸的输出轴连接;小型密集多点柔性模具通过柔性注塑模具实现任意小尺寸三维立体的柔性注塑成型,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一种基于复合电容式结构的材质识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66481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11157916.8

    申请日:2017-11-20

    IPC分类号: G01N27/22

    摘要: 本发明一种基于复合电容式结构的材质识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能同时测量介电常数和弹性模量进行材质识别。传感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与第一极板相对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与第二极板相对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制备方法:在基底上涂覆一层增附剂;在增附剂上涂覆一层负性光刻胶;采用掩膜法进行曝光和显影,将掩膜版的图形转移到光刻胶上,得到图形化的光刻胶;图形化的光刻胶表面溅射一层金属薄膜;通过去胶工艺去除增附剂、光刻胶及其表面附着的金属,形成按图形分布的金属电极,从而得到一个极板;重复上述步骤制备另一个极板,两个极板配合后得到基于复合电容式结构的材质识别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