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52783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166495.X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级电力调度系统主备控制权切换方法,1)检查系统核心应用运行状态;2)下发控制命令的高级应用功能退出;3)退出自动化控制权、退出调度控制权;4)等待系统控制队列执行完毕后禁止系统控制权;5)前置通道封锁控制。主调控制权退出后,备调系统投入控制权流程:1)检查主调系统控制权和备调系统核心应用状态;2)备调系统前置通道恢复控制;3)投入自动化和调度控制权,投入系统总控制权;4)下发控制命令的高级应用功能投入。本发明统一考虑了网级调度系统主调控制权退出和备调控制权投入流程,保证电力调度系统高级应用控制功能模块和人工控制功能在主备调间的安全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552866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1219102.9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新型配电网多变运行方式的终端定值管理闭环方法、系统,包括:配网主站系统下发终端定值召唤指令,获取终端定值;根据召唤上来的终端定值进行定值合理性在线校核;根据定值在线校核结果,对定值不合理的终端重新整定新定值;将重新整定的新定值下装到终端并进行归档备份,完成终端定值管理闭环。本发明规范了配网主站系统终端定值定时召唤、定值跨区传输、定值在线校核、定值整定,定值下装、定值归档完整的管理闭环流程,解决了配电网终端离线定值与新型配电网多变运行方式失配造成的误动问题,提高了新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9407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911297252.4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六安供电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高密度分布式发电的集群分区划分方法,包括:步骤1,构造分布式电源系统在不同工作情况下的电压有功灵敏度和电压无功灵敏度;步骤2,基于分布式发电集群电压/功率灵敏度进行电气距离计算;步骤3,根据电压/功率灵敏度选取分布式发电集群关键节点;步骤4,基于第二电气距离进行分布式发电集群划分。本方法同时考虑了电网拓扑结构中节点距离耦合连接度和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电压灵敏度,提高了优化结果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5278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66495.X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级电力调度系统主备控制权切换方法,1)检查系统核心应用运行状态;2)下发控制命令的高级应用功能退出;3)退出自动化控制权、退出调度控制权;4)等待系统控制队列执行完毕后禁止系统控制权;5)前置通道封锁控制。主调控制权退出后,备调系统投入控制权流程:1)检查主调系统控制权和备调系统核心应用状态;2)备调系统前置通道恢复控制;3)投入自动化和调度控制权,投入系统总控制权;4)下发控制命令的高级应用功能投入。本发明统一考虑了网级调度系统主调控制权退出和备调控制权投入流程,保证电力调度系统高级应用控制功能模块和人工控制功能在主备调间的安全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193131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1362082.3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113/04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图形异动部分发布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图形编辑器里面进行异动设备绘制,绘制完成后保存画面,与模型中的设备列表进行对比后保存,如果设备或者连接关系不一致,则判断该图是红图;(2)在画面上填库操作,由图形生成模型,SCADA填库程序判断异动设备,并在逻辑库中做“异动设备”域标记;(3)在图形浏览器上查看红图和黑图,红图上的异动设备通过颜色决策,着色突出显示;(4)在红图上整体发布或者部分发布红图设备,发布后的设备在红图上正常拓扑显示,黑图上的异动设备不显示;(5)在图形浏览器中查看新的黑图。满足自动化人员一次绘图、调度人员多次发布需求,提高自动化人员维护、调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092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966438.X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6/23 , G06F16/2455 , G06F16/2458 , G06F18/22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配用一体化边界设备管理方法,包括:获取所有配网边界设备、主网边界设备以及用户侧边界设备的信息;根据获取的配网边界设备、主网边界设备以及用户侧边界设备的信息对主、配网以及用户侧边界设备进行匹配;在主、配网以及用户侧边界设备匹配完成的基础上对主、配网以及用户侧边界设备包含的状态量以及量测量进行匹配,通过本发明可以构建主配用一体化模型通过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提供的对外服务,对主配用边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所述边界库里记录的主配用边界设备的匹配信息,主网系统、配网系统以及用户侧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主配用边界设备数据实时交互、拓扑连接及遥控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4974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010250316.1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满足省地一体化运维的省级配电主站系统,通过云平台虚拟技术在省级主站平台构建多个地市配电系统租户环境和一个省级配电主站系统环境,各个地市配电系统租户环境之间通过多现场技术进行逻辑隔离,系统运行相互不影响,各个地市公司运维人员通过远程图形服务软件访问省级配电主站系统中的地市配电系统租户环境,进行本地市的配网图模、运行信息等的远程维护,同时各个地市配电系统租户均能够与省级配电主站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本发明方法实现了省公司与地市公司进行一体化运维,地市配电系统租户数量横向弹性安全扩展的省级配电主站系统建设的新模式,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9940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297252.4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六安供电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高密度分布式发电的集群分区划分方法,包括:步骤1,构造分布式电源系统在不同工作情况下的电压有功灵敏度和电压无功灵敏度;步骤2,基于分布式发电集群电压/功率灵敏度进行电气距离计算;步骤3,根据电压/功率灵敏度选取分布式发电集群关键节点;步骤4,基于第二电气距离进行分布式发电集群划分。本方法同时考虑了电网拓扑结构中节点距离耦合连接度和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电压灵敏度,提高了优化结果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879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98399.2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跨隔离IEC104的主配网三遥交互方法,在调度控制系统(EMS)和配电管理系统(DMS)之间通过跨隔离IEC104建立单向连接,EMS将变电站出线开关的量测数据通过遥信遥测报文发送至DMS,DMS对变电站出线开关进行控合/控分操作时将遥控命令报文保存为文件通过反向隔离发送至EMS,EMS解析文件格式的遥控命令并发送遥控反校报文至DMS。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EMS‑DMS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横向隔离模式中主配网之间的三遥数据交互,在保障电力监控系统边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主配网之间的数据交互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19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272284.9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6/906 , H02J13/00 , G06F16/9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监控界面的缺陷智能生成方法及系统,首先,根据监控界面显示的遥信、遥测信息,定位缺陷信号;接着,提取缺陷信号中的缺陷信息,将此缺陷信号对应的缺陷信息推送至缺陷编辑区;然后,处理缺陷,判断缺陷信号对应的缺陷信息与现有缺陷类别是否关联,若满足对应关系则进行缺陷校核;最后,缺陷校核完成后,生成缺陷报告并上传至运维区域。此种技术方案能够迅速定位与处理缺陷,操作简便,灵活性与通用性较强,时效性较强,提高了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