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754570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0111698.8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命名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XL‑2,于2016年11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252。该菌株来源于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并采用高浓度的硝酸盐氮(NO3‑‑N)选择培养基反复驯化分离获得。在好氧条件下,该菌株能利用高浓度的NO3‑‑N进行好氧反硝化,经过20 h培养,该菌对NO3‑‑N去除率高达95.5%,总氮(TN)去除率可达84.8%,COD最终去除率达到74.5%,且无中间产物亚硝酸盐氮(NO2‑‑N)积累。此外,该菌具有自动聚集沉降的效果,杆状的细胞相互搭嵌,成块聚集在培养基底部,能快速实现泥水分离,在高浓度含氮废水处理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株阴沟肠杆菌及其应用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1233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84631.7

    申请日:2015-09-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好氧反硝化功能的阴沟肠杆菌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该菌株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HNR,于2015年1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No.10348。上述阴沟肠杆菌可以在好氧的条件下,以有机碳为唯一碳源,NO3--N(硝酸盐氮)为唯一氮源,通过好氧反硝化作用将NO3--N转化为气态产物,实现氮素和有机碳的同步脱除。其对NO3--N的去除率高达90%~98%,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85%~95%,对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在85%以上。该菌株可用于有机废水中NO3--N的有效脱除,具有全程好氧,脱氮效率高等特点。

    一种栖木假单胞菌L1及其应用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3219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87836.8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栖木假单胞菌L1及其应用,菌株栖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ibiscicola strain)L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1年8月31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319。该栖木假单胞菌L1具有好氧反硝化脱氮的能力,能在好氧条件下实现对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且亚硝酸盐积累量很少。同时,该菌株在进行硝酸盐还原时,还能够将污水中的Ni(II)、Cr(VI)和Cu(II)去除。本发明提供的菌株L1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缺(厌)氧反硝化脱氮技术,实现了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一种微生物对硝酸盐及多种重金属同时去除的目的。因此,该菌株在处理存在硝酸盐及Ni(II)、Cr(VI)、Cu(II)的复合污染有机污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假单胞菌XD-3及其应用以及微生物絮凝剂

    公开(公告)号:CN109055259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810893033.1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应用环境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假单胞菌及其应用以及微生物絮凝剂。该假单胞菌XD‑3的分类命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假单胞菌XD‑3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858。该假单胞菌XD‑3在好氧条件下能够实现对废水中NO3‑‑N的高效降解和有机碳的同步脱除,并且在好氧反硝化脱氮的同时,还能够用于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将其应用于含氮有机废水的处理时,其自身便可作为促进泥水分离的絮凝剂,在处理含氮有机废水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1762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10603411.2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活性污泥预处理,S‑EPS提取处理,LB‑EPS提取处理,离子型TB‑EPS提取处理,疏水型TB‑EPS提取处理。本发明提供的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通过优化EPS提取的液相环境、筛选不同提取方法组合、选用无机离子提取剂、筛选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将活性污泥中S‑EPS、LB‑EPS、离子型TB‑EPS以及疏水型TB‑EPS这四种不同类型的EPS分别依次提取,对不同类型的EPS提取效率高、纯度高、对细胞破损小,且采用的无机离子提取剂对胞外聚合物改变程度小、绿色环保、定量精准。

    一种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176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603411.2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活性污泥预处理,S-EPS提取处理,LB-EPS提取处理,离子型TB-EPS提取处理,疏水型TB-EPS提取处理。本发明提供的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通过优化EPS提取的液相环境、筛选不同提取方法组合、选用无机离子提取剂、筛选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将活性污泥中S-EPS、LB-EPS、离子型TB-EPS以及疏水型TB-EPS这四种不同类型的EPS分别依次提取,对不同类型的EPS提取效率高、纯度高、对细胞破损小,且采用的无机离子提取剂对胞外聚合物改变程度小、绿色环保、定量精准。

    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75457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11698.8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12R1/38 C02F3/02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命名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XL‑2,于2016年11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3252。该菌株来源于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并采用高浓度的硝酸盐氮(NO3‑‑N)选择培养基反复驯化分离获得。在好氧条件下,该菌株能利用高浓度的NO3‑‑N进行好氧反硝化,经过20 h培养,该菌对NO3‑‑N去除率高达95.5%,总氮(TN)去除率可达84.8%,COD最终去除率达到74.5%,且无中间产物亚硝酸盐氮(NO2‑‑N)积累。此外,该菌具有自动聚集沉降的效果,杆状的细胞相互搭嵌,成块聚集在培养基底部,能快速实现泥水分离,在高浓度含氮废水处理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减少厌氧反应罐死区的快速混合搅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62377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55499.8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厌氧反应罐死区的快速混合搅拌装置及方法,罐体底部设有进料口,罐体上部设有出水口。在厌氧反应罐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桨叶,桨叶在高度上分层设计,层与层之间的间距相等;桨叶与搅拌轴倾斜角成45°安装,最下层的桨叶直径为厌氧反应罐内直径的3/4且高于厌氧反应罐进料口高度,其余桨叶直径相同且为最下层桨叶直径的一半,最上层桨叶低于厌氧反应罐出水口高度。本发明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厌氧反应罐内的料液快速混合均匀,而且通过对桨叶的设计使得在较低的功率下能够使罐体内的混合液体混合达到几乎无死区的状态。

    一种无色杆菌A-1及其应用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2704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823996.0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A‑1及其应用。该菌种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031。所述无色杆菌A‑1可在较宽的环境温度(10~30℃)条件下实现对较宽浓度范围(10~80mg/L)内四环素的生物降解,降解效率较高,可达到57%~81%,且生物降解较为彻底,能有效削减四环素在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该菌株还可以实现对四环素和氨氮的同步去除,且无含氮中间产物的积累。因此,本发明在处理含四环素和氨氮废水方面适用范围较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