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8291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72107.0
申请日:2023-03-20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分类号: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平原河流枯水位卡口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平原河流水文与河道观测资料;步骤2.从河道纵剖面和平面形态初步筛选出初筛卡口河段;步骤3.计算含初筛卡口河段在内的长河段枯水沿程水面线;步骤4.识别平原河流的枯水位卡口河段。本申请可以对长距离、长历时、高强度冲刷背景下的平原河流枯水位下降趋势预测形成较好的支撑作用,进而更好地保障河流引调水、航运等基本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5618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46699.9
申请日:2024-01-12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沙区域水库下游河道输沙量的还原方法、系统及介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水库上下游天然状态下和成库后的水沙与冲淤观测资料;步骤2.建立天然状态下水库区域未控集水区间的年径流量~输沙量相关关系;步骤3.还原计算10年序列的水库区域未控集水区间的来沙量;步骤4.还原并校核10年序列的多沙区域水库下游河道的输沙量。本申请贴合评估水库蓄水调蓄拦沙对坝下游河道水沙条件影响程度的实际情况,基于水库固定断面和干容重等观测资料,计算水库对应序列的实际拦沙量,结合天然状态下的水沙相关关系,校核还原的河道输沙量,对多沙区域水库的排沙优化调度和减轻坝下游河道河床冲刷等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8216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090471.1
申请日:2023-08-28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分类号: G06F18/15 , G06F18/211 , G06F123/02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流入汇顶托作用转换点识别与强度分区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交汇河段干支流的流量与水位观测资料;步骤2.计算入汇支流的逐日平均流量汇流比和入汇口上游、下游干流河道的水面比降;步骤3.识别入汇支流对干流产生顶托作用的转换点,明确转换点对应的汇流比取值;步骤4.划分入汇支流对干流顶托作用的不同强度区,明确强顶托作用的发生时间。本申请建立汇流比与干流上下游河道水面比降及比降差的相关关系,识别顶托作用点,实现顶托作用强度的分区,确定顶托作用时期,可以对干支流交汇河段水动力条件分析与数值模拟及防洪安全保障等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2669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459029.4
申请日:2018-05-15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分类号: G01M10/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和观测粘性泥沙起动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环形水槽主体、底座、旋转动力和升降系统、流速测量系统、采样装置和图像观测系统,所述环形水槽主体置于底座上,所述旋转动力和升降系统固定在底座右侧,所述流速测量系统和采样装置固定在环形水槽主体外壁上,所述图像观测系统固定在底座的左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粘性泥沙起动试验研究存在的与自然落淤有差异和人为影响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9869898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0934587.8
申请日:2023-04-24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潮汐河工模型水位测量稳定装置,属于潮汐河工模型水位测量技术领域。该稳定装置,包括筒体,在筒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若干个与其内部连通的弯管,所述弯管的引流口朝向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水位计的工作端,在所述弯管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滤网,解决了使用现有的水位测量消浪装置测量潮汐河工模型水位时进水口易被堵塞导致无法起到水位稳定测量作用以及模型沙覆盖水位计导致计量出错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8239051U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20715213.6
申请日:2018-05-15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分类号: G01M10/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和观测粘性泥沙起动的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环形水槽主体、底座、旋转动力和升降系统、流速测量系统、采样装置和图像观测系统,所述环形水槽主体置于底座上,所述旋转动力和升降系统固定在底座右侧,所述流速测量系统和采样装置固定在环形水槽主体外壁上,所述图像观测系统固定在底座的左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粘性泥沙起动试验研究存在的与自然落淤有差异和人为影响较大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