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泥沙多功能磨蚀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195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219643.4

    申请日:2023-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高浓度泥沙多功能磨蚀实验装置,包括混水箱,混水箱出口端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有隔膜泵、稳压罐、流量计和磨蚀机,磨蚀机的入口端接旁路管道后再与磨蚀机的出口管道通过共同的回流管道连通至混水箱,隔膜泵的入口管道上连通有冲洗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高浓度泥沙多功能磨蚀实验方法。本发明每次拆机检测时系统按照原运行工况切至磨蚀机旁路运行,高泥沙条件运行时可以不停机,防止堵塞泵阀和管路引起的爆管风险,并减少了后序实验工况的调整时间;可以在高浓度泥沙磨蚀实验条件下保证系统安全稳定测试,不出现泥沙沉积引起的爆管和电机过载损坏,从而实现在高浓度泥沙工况下系统的安全运行,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实验误差。

    一种抗泥沙磨损的水轮机转轮叶片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4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197938.0

    申请日:2024-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泥沙磨损的水轮机转轮叶片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根据实际水轮机单线图,建立水轮机过流部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三维几何模型,提取表征转轮流道特征的几何型线和表征转轮叶片的几何型线;根据几何型线对水轮机进行逆向建模并设置转轮叶片数,获取转轮叶片骨线;对转轮叶片骨线进行参数化,获取控制转轮叶片骨线的设计变量,其中设计变量为叶片骨线控制点;对逆向建模的水轮机转轮和过流部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取最优水力效率;构建近似模型,根据水力效率中的最优水力效率对近似模型进行寻优并验证,获取新型转轮的设计变量。本发明优化后的转轮叶片保证了最优工况点的水力效率,有效降低了不同开度工况点下的水轮机转轮磨损。

    用于泥沙磨损试验台转盘室端盖的支撑转移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20743745U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22591745.7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泥沙磨损试验台转盘室端盖的支撑转移支架,包括承载盘,承载盘相对的两侧外底部均开设有卡台,卡台上均连接有叉车铲紧固夹,承载盘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有矩形槽,矩形槽相对的两侧壁均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调距孔,矩形槽内两端各设置有一支撑架,支撑架底部均穿过有两端经调距孔伸出于矩形槽外的调距螺栓,支撑架顶部通过支撑杆活动连接有端盖紧固夹。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台上的叉车铲紧固夹将承载盘固定在叉车铲上,可根据端盖直径大小调整两个支撑架的间距,之后将端盖置于两个端盖紧固夹之间,两个端盖紧固夹可灵活平移与旋转,方便端盖固定,固定好后端盖难以晃动,由此可通过叉车进行升降移动。

    高浓度泥沙多功能磨蚀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417107U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20433280.X

    申请日:2023-0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浓度泥沙多功能磨蚀实验装置,包括混水箱,混水箱出口端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有隔膜泵、稳压罐、流量计和磨蚀机,磨蚀机的入口端接旁路管道后再与磨蚀机的出口管道通过共同的回流管道连通至混水箱,隔膜泵的入口管道上连通有冲洗单元。本实用新型每次拆机检测时系统按照原运行工况切至磨蚀机旁路运行,高泥沙条件运行时可以不停机,防止堵塞泵阀和管路引起的爆管风险,并减少了后序实验工况的调整时间;可以在高浓度泥沙磨蚀实验条件下保证系统安全稳定测试,不出现泥沙沉积引起的爆管和电机过载损坏,从而实现在高浓度泥沙工况下系统的安全运行,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实验误差。

    一种隧洞全断面自动化锚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316967U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20001977.X

    申请日:2023-0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洞全断面自动化锚喷装置,包括隧洞本体、支护钢架和锚杆组件,相邻两个支护钢架之间安装有多根横梁,相邻两横梁之间安装有第一钢筋网,在每个支护钢架的下部均安装有抗压机构,在每个支护钢架的顶部均安装有承重台板,沉重台板底部与支护钢架的两侧之间安装有加强筋板,锚杆组件包括多根轴向锚杆、多根径向锚杆和多根顶部锚杆,多根轴向锚杆安装在多块加强筋板上,多个径向锚杆安装在支护钢架两侧的导向套内,多个顶部锚杆安装在支护钢架的顶部,支护钢架的内侧和外侧均浇筑有混凝土层。本装置可大大的提高支护钢架的支护稳定性,能够起到较好的承压和结构支撑作用,具有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承载能力强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