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氮石墨烯与二氧化锰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30992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50723.2

    申请日:2012-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掺氮石墨烯与二氧化锰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并结合后续热处理,实现了石墨烯掺氮与二氧化锰复合的同步进行。其具体步骤为:将石墨烯源、锰源和氮源,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下,制得掺氮石墨烯与二氧化锰复合材料或其前躯体;然后将所得前躯体通过在不同气氛进行煅烧,得到掺氮石墨烯与二氧化锰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掺氮石墨烯与二氧化锰复合电极材料用作超电容电极材料时,表现出优异的电容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方法具有设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一种用于防爆电梯安全钳的改进热流密度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26632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348493.4

    申请日:2011-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爆电梯安全钳设计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防爆电梯安全钳的改进热流密度法,取出时间平均效应,同时,空间上的平均效应仍旧存在,得到一种保守的温升估计。然后从接触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立安全钳制停的完全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将轿厢质量等效成具有超高密度的安全钳钳块机体材料,然后施加与实际工况相同的工作压力和制停初速度条件,针对安全钳的制停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并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摩擦系数、制停工作压力、制停初速度、钳块材料以及制停过程中钳块的塑性变形对制停最大温升的影响。最后利用跌落制停实验,并与仿真结果进行比对,使其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可信。

    水合物浆的制备装置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92657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42441.7

    申请日:2010-04-09

    Abstract: 一种蓄冷空调技术领域的水合物浆的制备装置,包括:蓄冷槽、阀门、循环泵、换热器和喷头,蓄冷槽的底部设有阀门,阀门和循环泵相连,循环泵和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口相连,喷头设于蓄冷槽内的顶部,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和喷头相连,换热器的冷流体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外部制冷器相连。本发明将现有技术中利用超声波的冷却解除器用结构简单的缩口喷嘴代替,水合物生成方式简单,制冷、蓄冷效率高,附加能耗低,节约能源,运行成本低。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捕获扫频系统及其捕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88677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300278.2

    申请日:2010-01-14

    Abstract: 一种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捕获扫频系统及其捕获方法,包括:前端接收数据模块接收到的GNSS信号后经过下变频得到了中频调制信号,对该中频调制信号进行去除载波处理得到调制序列。对调制序列进行N点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根据加密的移位寄存器得到本地粗码捕获码片,对进行N点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本地粗码捕获码片频域序列;将本地粗码捕获码片频域序列循环右移一位或循环左移一位,分别与调制频域序列相乘得到频谱移位序列,每移动一位改变一个单位的多普勒效应影响,通过将码片频域序列移位后与接收信号频域相乘即可以实现不同多普勒频域对接收信号影响所得到的各种结果。

    基于氨基聚膦腈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5996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309440.4

    申请日:2009-11-09

    Abstract: 一种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的基于氨基聚膦腈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纳米管溶解于乙腈中配置成纳米溶液并超声处理30分钟;向纳米溶液中依次加入六氯环三膦腈、4,4’-二氨基二苯醚和缚酸剂,然后经过加温超声处理后,制成氨基聚膦腈分散液;将氨基聚膦腈分散液经过滤后进行反复洗涤处理后经真空干燥制成基于氨基聚膦腈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在碳管表面引入活性氨基,又因本制备方法中的氨基是芳氨而具有比其它伯胺更高的还原性,可与氯金酸溶液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并原位负载金纳米颗粒;包覆层的聚合物因具有高度交联结构,所以与其它的小分子,线性聚合物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一种硅/多孔碳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32913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910054594.3

    申请日:2009-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硅/多孔碳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将硅球、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在超声条件下分散到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缚酸剂三乙胺,于20~40℃条件下进行超声反应6~10小时,反应结束后通过离心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硅/聚膦腈纳米复合微球;将所得的硅/聚膦腈纳米复合微球移入至石英管管式碳化装置中,在惰性气氛保护下,以1~5℃/min的升温速率进行升温,600℃保温2小时,然后继续以1~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预定温度700~1000℃,保温5小时,然后自然降至室温,得到一种硅/多孔碳纳米复合微球,此纳米复合微球具有以硅球为核,以多孔碳为壳的核壳结构。该硅/多孔碳纳米复合微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其比容量大于950mAh/g,首次效率达到73%,40次循环容量衰减低至7.5%~38%,表现出了较高的比容量、较高的首次效率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室外型太阳能直流蓄冷式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14218C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510110209.4

    申请日:2005-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属于制冷技术领域的室外型太阳能直流蓄冷式制冷装置,本发明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箱体总成、光电跟踪系统、直流压缩机调速系统、风机、压力开关、框架,太阳能供电系统通过框架和电线与箱体总成相连,太阳能供电系统直接与光电跟踪系统相连,太阳能供电系统直接与直流压缩机调速系统相连,太阳能供电系统直接与风机相连,太阳能供电系统通过铰链与框架相连接,箱体总成通过螺栓与框架相连接,压力开关通过螺钉与箱体总成相连接。本发明不需要逆变器、蓄电池,具有整机重量轻、制冷系统运行可靠、制冷系数高、无日照连续运行时间长等优点。

    电梯用钢丝绳弯曲疲劳状态实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1216397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32468.3

    申请日:2008-01-10

    Abstract: 一种机械技术领域的电梯用钢丝绳弯曲疲劳状态实验台,包括:曳引轮、变频电动机、数据采控装置、上位机平台、液压泵、液压缸、拉力传感器、张紧轮、钢丝绳、绳头装置、连接端子、导向支架,曳引轮和张紧轮位于实验台的两端,导向支架位于曳引轮和张紧轮之间,钢丝绳缠绕在曳引轮、导向支架的导向轮以及张紧轮的轮槽中,张紧轮的轮轴与拉力传感器相连,拉力传感器与液压缸相连,液压缸和液压泵相连,变频电动机、液压泵和拉力传感器均与数据采控装置相连,数据采控装置与上位机平台相连,上位机平台负责监测、记录和控制。本发明使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中的包角、弯曲状态、张力、行程的调节变得更加灵活。

    网上图像智能安全监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19361A

    公开(公告)日:2003-05-21

    申请号:CN02137755.3

    申请日:2002-10-31

    Abstract: 一种网上图像智能安全监管方法属于网络及信息安全领域。方法具体如下:首先,通过数据捕获和协议分析技术捕获网上图像;其次,通过图像特征提取技术提取图像特征并基于图像特征定位出图像中的可疑部位;然后,对图像中可疑部位进行图像内容识别,以判断其是否是不健康图像信息;最后,根据识别结果对网上数据流进行相应监管处理。本发明使用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形状提取技术等性能良好的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并使用了高效快速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可疑部位内容识别技术,与已有的相关技术相比,不但提高了图像识别的准确率,而且也提高了整个图像监管过程的速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