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34175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310710746.7
申请日:2013-12-20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风电机组风速功率曲线的智能修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风电机组实际风速和实际功率运行数据;建立比恩区间风速‑功率值关系;获取风电机组风速‑功率多项式;修正风速‑功率多项式的系数。该方法能真实准确反映风电机组的风速‑功率特性,更能精确的对机组进行控制,并可以对实现各种类型及容量等级的风电机组的风速‑功率曲线进行修正。
-
公开(公告)号:CN10745338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610378735.7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H02J3/383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机电暂态模型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控制模型和输出电流模型;本发明所述的建模方法在对组串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深入分析后,提取出逆变器的关键外特性,结合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的特点,建立仿真速度快、收敛性好的机电暂态模型,依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结构清晰、物理意义明确、易于实现的优点,能够准确模拟组串式逆变器在受到扰动和遭遇故障时的动态响应外特性,可以满足基于组串式逆变器的光伏电站并网分析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610587A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11233140.9
申请日:2016-12-28
Inventor: 朱凌志 , 陈宁 , 王湘艳 , 赵亮 , 赵大伟 , 崔晓波 , 许昌 , 施涛 , 钱敏慧 , 曲立楠 , 丁杰 , 于若英 , 张磊 , 姜达军 , 葛路明 , 刘艳章 , 韩华玲 , 何洁琼
IPC: G05B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多模型预测函数控制方法及装置,构建基于CARIMA描述的传递函数模型;定义多项式矩阵,按照传统无约束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确定导热油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增量;添加当前时刻t的导热油入口流量控制增量约束、控制约束和出口导热油温度约束;针对多个模型分别建立的控制器进行加权连接计算,获取最优导热油入口流量控制增量。用于解决传统受限预测控制难于工程应用和集热器导热油出口温度热工对象大滞后和非线性的问题;使出口导热油温度快速、稳定、准确的跟踪设定值,有效减少温度调节过程中的波动,显著提高温度调节的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886128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055093.8
申请日:2014-02-18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子侧控制参数对双馈风机轴系扭振影响的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双馈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步骤2:依据仿真模型设置待调整轴系扭振参数;步骤3:通过黄金分割法获取所述待调整轴系扭振参数的临界值。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子侧控制参数对双馈风机轴系扭振影响的分析方法,基于双馈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并采用黄金分割法获取待调整轴系扭振参数的临界值,算法高效、简洁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5989206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83192.1
申请日:2015-02-15
Inventor: 赵大伟 , 马进 , 朱凌志 , 张磊 , 刘艳章 , 韩华玲 , 陈宁 , 姜达军 , 曲立楠 , 钱敏慧 , 葛路明 , 王湘艳 , 赵亮 , 于若英 , 施涛 , 罗芳 , 江星星 , 彭佩佩 , 居蓉蓉 , 胡东平 , 孙檬檬 , 何洁琼 , 孙树敏 , 程艳 , 李广磊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快速反应发电机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模型验证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并网点的实测电压、频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值;接着将实测电压和频率值分别作为快速反应发电机励磁和调速系统的控制参考值,实现对外部电网的精确等值;然后通过数字仿真计算得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值,与实测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值进行比较,若一致,则证明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模型准确,反之则说明存在误差;并且随着实测等值点的进一步收缩,该方法可用于定位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模型误差来源的具体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60536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637065.2
申请日:2013-12-02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场功率控制策略的测试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的风电场功率控制策略制定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网络数据接收/发送模块、数据解析模块、数据缓存模块、数据容错模块、有功/无功控制模块和实时数据交互模块,数据容错模块的输出端与实时数据交互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风电场功率控制策略制定模块通过网络数据接收/发送模块与风电场电网模拟仿真模块或实际电网接口模块进行信息交互。该系统及其对应的方法实时接收风电场运行信息,并根据不同功率控制策略定期发送风电场机组及无功补偿设备功率设定值至场内对应的风电机组和无功补偿装置,最终形成控制闭环测试风电场有功/无功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现场投运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41722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354261.9
申请日:2013-08-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 江苏省电力公司
IPC: H02P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馈风电机组的有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风电场有功控制系统向双馈风电机组下发有功功率指令Pgive;步骤2:测量双馈风电机组的实际转速ωr;切换双馈风电机组的控制模式;双馈风电机组的有功功率参考值Pref依据控制模式设置为不同的功率值;步骤3:设定双馈风电机组的最大运行转速桨距角控制系统通过实际转速ωr与最大运行转速的比较值调节桨距角,从而控制双馈风电机组稳定运行。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馈风电机组的有功控制方法确保双馈风电机组在各种风功率输入条件下的有功控制模式灵活切换,稳定运行,为风电场更好地参与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945046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610892554.6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
Inventor: 于若英 , 党东升 , 王湘艳 , 董晓晶 , 赵亮 , 屈高强 , 朱凌志 , 赵利宁 , 陈宁 , 田星 , 施涛 , 曲立楠 , 葛路明 , 韩华玲 , 彭佩佩 , 何洁琼 , 吴福保 , 丁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电站出力数据修复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新能源电站的异常出力数据;确定所述新能源电站的相似日和相关电站;根据所述新能源电站的相似日和/或相关电站对所述新能源电站的异常出力数据进行修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利用新能源电站的相似日和相关电站对其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修正,提升新能源电站异常数据识别及修复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95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610109917.4
申请日:2016-02-26
IPC: H02J3/00 , H02J3/3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电网正序同步相角和电网负序相角;计算注入电流指令;计算该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特性指标;该装置包括矢量变换模块、正负双序全数字锁相环、电流计算模块和动态特性分析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具有正/负序解耦闭锁功能,可以在严重故障下进行正/负序闭锁,反映惯量增大效应,也可以更全面的获取电网对称/不对称故障时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08810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510892092.3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张磊 , 朱凌志 , 孙谊媊 , 陈宁 , 曲立楠 , 葛路明 , 韩华玲 , 李义岩 , 王湘艳 , 赵大伟 , 赵亮 , 姜达军 , 刘艳章 , 钱敏慧 , 施涛 , 于若英 , 罗芳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驱永磁同步风电机组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步骤1:将永磁同步电机的标幺化参数转换为具有SI单位制的有名值参数;步骤2:将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参数和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进行转换;步骤3:将新的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参数进行标幺化;步骤4:用仿真软件建立恒励磁电流控制器模型,计算励磁电流初始参考值;步骤5:构建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的等效模型;步骤6:构建永磁风电机组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驱永磁同步风电机组模型构建方法,采用模型库中缺失永磁电机模型的现有部分电力系统商业软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模型或者包含永磁同步电机的相关系统,解决了因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缺失带来的现实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