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5945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471620.2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已建土、沥青心墙堆石坝上游堆石区沉降监测方法,通过柔性测斜仪、沉降钢管及棱镜在已建坝上游堆石区呈体系监测布置,通过竖向钻孔埋设柔性测斜仪获取已建坝上游堆石区不同高程及部位的水平位移,利用棱镜获取沉降钢管底部测点的沉降值,从而形成了已建坝上游堆石区较为完善的沉降监测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法实施方式简单,可以获取已建坝蓄水运行期上游堆石区内部变形情况,对分析评价已建坝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4679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291933.X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T1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深切河谷中高土石坝抗震设计方法,包括河谷中部重点加固区域的确定、重点加固区域加筋长度的计算以及非重点加固区域加筋长度的计算,充分考虑了深切河谷中高土石坝地震响应的三维河谷效应,考虑了深切河谷中高土石坝由于两岸山体的约束,河谷中部和两岸部位地震响应的差异,提出了重点加固区域和非重点加固区域的确定方法,给出了重点加固区域和非重点加固区域加筋长度的计算公式,并考虑了地震设计烈度的影响,抗震设计方法及所确定的抗震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27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177909.3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强透水深厚覆盖层地基大坝悬挂式防渗设计方法,参考已建工程经验,结合本工程坝基覆盖层地质条件,拟定悬挂式防渗墙深度,配合大坝布置考虑坝前铺盖布置和防渗墙设置位置,通过二维、三维有限元渗流场分析计算渗漏量和各部位的渗透坡降,要求渗漏量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防渗墙底渗透超降超过允许值是有渗透破坏风险的,以往设计方法没有对此进行风险控制和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个别工程因此发生了渗透破坏,带来了较大的防渗补强难度和投资。在防渗设计时引入对悬挂式防渗墙底渗透坡降超限的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以较好的控制深厚覆盖层渗透破坏对工程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38074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17893.4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 G01N15/02 , G01N33/18 , G01B21/02 , G01N23/046 , G01N23/2251 , G01N21/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双层地基接触冲刷判别方法,包括通过大型潜蚀试验系统和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不同级配组合下双层地基的接触冲刷试验,确定是否发生接触冲刷,观测双层地基交界面处的接触冲刷现象,获得接触冲刷的临界水力条件和破坏水力条件,从而分析接触冲刷发生的细观机理。大型潜蚀试验系统可以在接近实际工程条件的粒径级配和应力状态下,实时获取接触冲刷发生时的土体变形情况和细颗粒流失情况;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为解决分析双层地基的接触冲刷问题,可以直接观测双层地基接触面处的细颗粒流失情况。将二者的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接触冲刷的临界水力条件和破坏水力条件,准确可靠地分析接触冲刷发生的细观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8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77912.5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深厚覆盖层地基内土体潜蚀诱发变形安全评价方法,建立土骨架发生明显变形的判别标准;试验研究土体颗粒级配对细颗粒运移流失及骨架变形影响;试验研究土体所处应力状态对细颗粒运移流失及骨架变形影响;细颗粒流失对深部土体潜蚀诱发变形安全综合评价。建立了深厚覆盖层深部土体细颗粒持续流失对骨架变形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为科学评价深部土体潜蚀诱发变形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68732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504103.6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竖井闸室抛物孔快速封堵的封堵装置及方法,封堵装置包括预埋结构、封堵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预埋结构包括预埋钢板箱体,所述预埋钢板箱体安装在抛物孔的顶部,所述预埋钢板箱体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预埋钢板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法兰板;所述封堵结构包括封堵钢板和排气管,所述封堵钢板用于封堵预埋钢板箱体的顶部,所述排气管用于连通预埋钢板箱体的内部和外部空间;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弹性垫片、第二法兰板和螺栓,所述第二法兰板设置在第一法兰板上方,所述弹性垫片置于第二法兰板和第一法兰板之间,所述螺栓用于实现封堵钢板的固定。本发明所述封堵装置能够在在竖井闸室下闸后,快速封堵抛物孔,且具备挡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9004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55853.6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土石坝心墙沉降监测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大坝,大坝横断面轴线上设有多个竖向的测斜管,测斜管上设有多个电磁式沉降环,大坝沿心墙坝轴线设有多个水平的PE保护管,PE保护管内设有多个相互连接的柔性测斜仪,PE保护管与测斜管交叉处设有第二电磁沉降环。柔性测斜仪及各监测断面竖向埋设的电磁沉降环,突破了原有技术手段点式、只能竖向监测的局限,形成了对心墙全方位、空间网格化的监测体系,填补了国内高土石坝心墙沿坝轴线沉降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盲区。从点式监测提升到线性监测,针对高土石坝沉降变形大的特点,对测斜管及柔性测斜仪采取了特殊保护措施,提升了仪器存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6547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60519.X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高土石坝上游堆石区沉降监测方法,所述沉降监测方法包括柔性测斜仪安装埋设方法、光纤压力计安装埋设方法以及超宽带雷达监测系统安装埋设方法;柔性测斜仪呈水平埋设,用于监测上游堆石去沿顺水流方向沉降分布情况;光纤压力计在上游坝坡及堆石区内分层埋设,全方位监测上游堆石不同部位、高程沉降情况;超宽带雷达监测系统基础主要作为柔性测斜仪的检测基准,通过该基础的沉降来修正柔性测斜仪各测点测值。柔性测斜仪和光纤压力计呈体系监测布置,配合超宽带雷达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基准点部位高程值,形成了上游堆石区的沉降监测,该技术方案可以自动读取所有监测仪器数据,避免蓄水后人工采集数据的弊端,可以实现监测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088524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67569.8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围压层状岩体地下洞室纵轴线布置方位的设计方法,属于岩体力学和地下工程领域,提供一种能发挥围岩自身抵抗变形破坏能力、提升围岩自稳能力和支护效能,且便于量化计算的适用于高围压层状岩体地下洞室纵轴线布置方位的设计方法。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层状岩体的三轴加载试验成果,以获取岩体试样的加载主应力方向与岩体层面走向在水平面内的夹角(即加载主应力方位角)随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峰值强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变化规律,进而综合数据处理后能够得到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粘聚力相对较大而泊松比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的加载主应力方位角或者区间,进而用于洞室纵轴线设计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91618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41109.0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的多点位移计传感器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包括传递杆、保护罩和位移传感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位移传感装置均设于保护罩内,所述连接板通过位移传感装置和保护罩内侧连接;所述位移传感装置包括套筒和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一端和连接板连接,另一端和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套筒和保护罩内侧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从套筒中被拉出;所述传递杆顶部活动穿入保护罩内和连接板连接,所述传递杆和位移传感装置位于连接板同侧方向,且相互平行。采用本方案,能改变常规方式下位移传感器滑出套筒进行测量的方式,使位移传感器滑入套筒进行测量,并能使位移传感器始终位于保护罩内,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