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1185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623794.9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中煤地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相似材料模型试验中传感光纤布设装置和布设方法,包括固定板、伸缩杆、连接板及光纤固定板,固定板下表面与伸缩杆连接,连接板上表面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由正反扣的螺母和正反丝的螺杆构成,光纤固定板上设有U形槽及固定光纤的钢板和螺孔。布设方法为:将传感光纤两端各设置一个该装置,并与模型架连接;光纤通过U形槽放置在光纤固定板中央,将定制橡胶贴合放置在光纤与光纤固定板间的空隙中,并通过螺丝、钢片将橡胶紧固在U形槽内,使用螺丝将光纤固定板和连接板紧固为一体,通过把手旋转伸缩杆实现传感光纤的顺直固定,使传感光纤在模型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张力,与模型材料更好的耦合,提高试验的简便性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82504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127259.8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层采动覆岩沉降状态辨识方法,通过布置钻孔的方式将传感光纤垂直安装在煤层覆岩内部,测量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随时间的应变分布,基于传感光纤所受的剪切应力和应变量值,确定导水裂缝带高度,结合“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综合判别垮落带、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构建煤层开采覆岩分带沉降计算模型,计算采动覆岩中垮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及之上岩土体的沉降量,将各分区沉降量进行累加,得到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该方法具有分布式监测、流程简便、识别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掌握煤层采动覆岩随时间的变形演化规律和判别沉降稳定性,在本技术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9412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89326.4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朴春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3/065 , F24H9/2021 , H05B1/0202 , H05B1/0252
Abstract: 一种内藏式离水断电恒温器,包括石英管,石英管内设置有发热架,发热架包括十字形的云母架和四根发热丝,四根发热丝分别紧靠在十字形的云母架的直角接缝处,四根发热丝留出两个自由端头,其余端头依次串接起来,两个自由端头的任一个端头依次与温控开关、保险丝相连后,又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器,两个自由端头的另一个端头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器;离水断电传感器位于石英管内并紧靠在四根发热丝旁,离水断电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器;恒温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器上。本发明通过自主研发的离水断电传感器能够使恒温器在离开水的条件下自动切断电源,避免了因恒温器在脱离水的条件下因温度快速上升而发生爆裂的危险,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4430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900174.7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岩土工程多参量监测的光纤传感系统,涉及监测分析技术领域,其包括传感器布设模块,用于在目标岩土工程中各监测节点布设传感器,进而确认各监测节点对应的信号数据;解调模块,用于对各监测节点的信号数据进行解调处理,进而确认出各监测节点对应的参量数据;数据评估模块,用于对各监测节点对应的参量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确认出目标岩土工程中各监测节点对应的安全评分值;综合分析模块,用于将目标岩土工程中各监测节点对应的安全评分值与预设安全评分区间进行对比,得出目标岩土工程中对应的异常监测节点,根据异常监测节点输出预警信号,基于异常监测节点进行调节。本申请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95072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0931614.0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静载耦合作用下岩石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尤其是一种应力波诱发巷道失稳裂隙场和三维应变场监测系统及方法,能够对在三向静载作用下应变波诱发掘进巷道失稳变形三维应变场及裂隙场分布演化全过程进行监测。监测系统包括准分布光纤传感器、高频光纤解调仪、铜钉、电法仪、电脑终端,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埋在岩体预开挖巷道的横向、轴向、纵向和肩部,其中四个方向的光纤等间距均匀的布置在岩石内部,基于光纤的传感网络分布对岩体内部三维应变场进行实时连续监测,铜钉等间隔地布置在预设巷道同一截面的上顶部和下底部,形成裂隙场监测区域。本发明适用于对应力波诱发巷道变形的三维应变场与裂隙场的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4499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200386.6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场底板破坏深度监测方法,包括收集待测采场工作面的基础资料;初步获取矿层开采底板破坏带发育深度;确定采场工作面内巷道的位置及工作面周圈巷道的位置,设计井下定向监测钻孔;进行定向钻孔施工,在孔内安装固定分布式光纤并连接监测系统;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开展分布式光纤监测;根据数据分析获得采场底板破坏带发育深度。本发明采用定向钻进的方法,在井下也实现了监测数据采集次序与工作面底板岩层变形破坏次序的一致性,可解决当前井下常用的分布式光纤监测直孔布孔方式所造成监测成果不准确的问题。另外,定向钻孔中分布式光纤安装采用从钻尾向孔口回拖的方式,也可有效地预防从孔口下放光纤容易造成光纤断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17121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78821.8
申请日:2021-10-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变场的冲击地压实时监测系统及预警方法,系统包含光纤传感器、光缆、光纤应变测试仪、监测中心、用户终端。将光纤传感器阵列式布置到煤矿井下采掘空间的围岩体中,形成覆盖监测区域的光纤传感网络,实时采集并处理每个光纤光栅传感器或每条监测光纤的应变数据,分析煤岩体内部应变场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规律,根据其对冲击地压危险的响应程度确定具体敏感监测指标;根据各监测敏感指标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识别冲击地压危险并预警,形成基于应变场的冲击地压危险实时监测预警方法。本发明因传感器埋入煤岩体内部受现场条件影响小、通过网格式在线监测实现采掘空间应变场时空变化的精细感知、测试精度和测试空间分辨率高,能够及时、准确辨识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风险,创新和完善现有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01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63647.4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机,适用于城市地下矩形空间的施工。包括前盾体,前盾体包括盾体外壳,盾体外壳内设有多组垂直方向布置的掘进系统,每组掘进系统内包括了多个水平布置的掘进单元,掘进单元通过在盾体外壳中设置竖向隔板和横向隔板分割构成,多组掘进系统在前盾体的垂直方向上通过水平错动布置从而形成多级台阶结构,每两级台阶结构之间形成水平错动台阶,使前盾体在掌子面开挖时形成切割台阶,每一个掘进系统只对应切割自身面积的分段掌子面。该顶管机能将掌子面分割成多个上部和下部开挖单元、实现独立断面开挖和掌子面压力控制、将顶进施工对周围土体和地表影响最小化,进而控制地层沉降,具有施工场地小、一次成型、使用效果好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5994124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610489326.4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朴春德
Abstract: 一种内藏式离水断电恒温器,包括石英管,石英管内设置有发热架,发热架包括十字形的云母架和四根发热丝,四根发热丝分别紧靠在十字形的云母架的直角接缝处,四根发热丝留出两个自由端头,其余端头依次串接起来,两个自由端头的任一个端头依次与温控开关、保险丝相连后,又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器,两个自由端头的另一个端头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器;离水断电传感器位于石英管内并紧靠在四根发热丝旁,离水断电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器;恒温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器上。本发明通过自主研发的离水断电传感器能够使恒温器在离开水的条件下自动切断电源,避免了因恒温器在脱离水的条件下因温度快速上升而发生爆裂的危险,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4315988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530675.7
申请日:2014-10-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动覆岩变形分布式光纤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采动岩层变形特点,回采工作面上方的地面或回采工作面的进风巷和回风巷顶板中布置钻孔,在钻孔中埋设传感光纤后采用混凝土浆液由里向外进行封孔,并对各钻孔中预留的传感光纤进行串联之后通过传输光缆引到监测室。采动前先对覆岩岩体进行初值测试,随着回采工作面向监测孔推进或远离,测量因采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并把每一频次的监测数据减去初始值作为不同时间段覆岩的变化值。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得到覆岩变形的应变分布,确定采动引起的覆岩变形破坏高度和受力状况。该方法具有分布式、精度高、安装简便及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采动引起的岩土体变形监测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