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91547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392210.0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基锚定的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单原子催化剂包括氧化物载体和金属离子,所述氧化物载体具有可还原性且表面具有羟基基团,所述金属离子取代所述羟基基团中的氢离子。本发明创造性地发现利用金属离子取代氧化物载体表面羟基基团中H原子位置,能够使催化剂金属离子呈单原子分散,为氧气吸附活化提供富电子界面环境和充足的活性位点,同时氧化物载体表面酸性位点和金属离子紧密耦合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催化剂的理想产物选择性,且在较高空速(GHSV≈170,000h‑1)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220℃催化氧化NH3的转化率达97%,N2选择性为80%,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21819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61065.0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侧进气燃气预混密封罩及烧结机烟气的循环系统,所述的双侧进气燃气预混密封罩包括密封罩本体,所述的密封罩本体外周的同一截面处接入两条对称设置的循环烟气进气管,所述的密封罩本体内伸入燃气进气管,所述的密封罩本体内设置有支管和燃气分布环,所述的燃气进气管与支管呈T形分布,所述的燃气分布环对称连接在支管两端,每一个燃气分布环对应一个循环烟气进气管。在本发明中,双侧进气燃气预混密封罩有效避免了局部压力过高导致的烟气外溢,提高了烧结台面消纳烟气的能力,从而可以在保证烧结矿产质量前提下,减少CO2排放,安全高效实现30%以上的高比例烟气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132101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69696.6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煤气干法脱硫及硫资源化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降温单元、吸附-脱附单元及转化单元;所述吸附-脱附单元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降温单元的出气口和所述吸附-脱附单元的第一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和第一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和加热装置的进料口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气口和所述转化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供气装置。本发明采用干法净化工艺,不会向高炉煤气中引入水分,从而避免增加焦炭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58584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56211.5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浙江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型机废气多污染物脱除及吸附剂原位再生装置,包括除尘除油烟装置、烟气消白装置、VOCs吸附再生装置和油水分离装置;所述除尘除油烟装置包括过滤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所述烟气消白装置包括第一级汽水换热器、第三级汽水换热器、第二级汽水换热器和凉水塔,所述VOCs吸附再生装置包括吸附罐、催化燃烧器和气气换热器,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油水分离器;过滤器入口与定型机废气相连;第一级汽水换热器入口与过滤器出口相连,并且第一级汽水换热器与吸附罐出口处的第三级汽水换热器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实现多污染物同时脱除及“消白”;2)降低废水产生量;3)吸附剂原位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9289471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59643.2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烟气臭氧梯级氧化-吸收脱硝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臭氧发生装置、臭氧分配装置、烟气降温装置以及烟气吸收装置。本发明采用梯级氧化-吸收的原理,通过对烟气的降温处理以及依次进行的三次臭氧氧化,在较低臭氧用量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氮氧化物的充分吸收,且N2O5的生成和吸收控制在吸收塔内,可以在N2O5生成之后迅速被吸收,加速N2O5生成可逆反应的向右进行,进而实现了臭氧在低耗前提下的高效脱硝,NOx脱除效率可达85%以上,同时避免了臭氧逃逸和黄烟的问题,对烧结烟气脱硝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362755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0899254.0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23/847 , B01J35/10 , B01D53/56 , B01D53/64 , B01D53/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燃煤烟气同时脱硝脱汞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载体为F掺杂二氧化钛,活性组分为V2O5(五氧化二钒),所述催化剂的比表面为60‑80m2/g,以催化剂的质量为100wt.%计,所述活性组分V2O5的质量为所述催化剂质量的0.5~5wt.%;F的摩尔量为二氧化钛的摩尔量的0.5~5at.%。该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通过一步焙烧即可得到;用于燃煤烟气中NOx和Hg0的同时去除活性较好,不仅节约了对现有装置的改造成本,而且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01466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315911.3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3/02 , B01F5/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烟气混合装置及方法,涉及气体混合技术领域。所述烟气混合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烟道入口段、喉口段和烟道出口段,喉口段的侧壁环设有多个进气孔,且喉口段的外周设置有环道腔,环道腔连接有环冷废气支管。本发明通过将烟气混合装置主体设计为文丘里管结构,使得循环烟气当流入喉口段时可对环冷废气实现加速和引流,并可保证环冷废气不经环冷风机增压即可充分混合进入循环烟道,而且环冷废气先后经过环道腔和进气孔,也均能对循环烟气起到引流作用,从而解决了现有烟气混合装置能耗高和烟气混合效果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19500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510535565.4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构件及其应用,所述内构件(4)包括连接杆(1)和布风板(3),布风板(3)为半圆形;布风板(3)直径所在的边固定于连接杆(1)上,连接杆(1)的两端固定于流化床反应器(5)的内壁;布风板(3)的直径小于连接杆(1)的长度,连接杆(1)的长度小于流化床反应器的直径;布风板(3)上开有布风孔(2)。该内构件能够改善气流分布,强化气固两相的动量交换,优化流场;强化气固接触,改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提高反应效率,还能够增大固体颗粒吸收剂之间的摩擦,更新固体颗粒表面,提高吸收剂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566725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482358.8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北京正实同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83 , B01D53/346 , B01D53/504 , B01D53/56 , B01D53/60 , B01D53/64 , B01D53/76 , B01D53/80 , B01D53/96 , B01D2251/104 , B01D2251/404 , B01D2257/302 , B01D2257/404 , B01D2257/602 , B01D2258/0291 , Y02A50/23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联合脱硫脱硝脱汞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烟道及循环流化床反应塔,烟道与循环流化床反应塔底部进口连接;所述烟道还连接有臭氧发生装置。通过臭氧分布器向烟道中喷入臭氧,烟气中的NO和Hg0在烟道中被氧化为高价态NOx和Hg2+;氧化后的烟气送入循环流化床反应塔,烟气中的SO2、高价态NOx和Hg2+在反应塔中与Ca基吸收剂在雾化水的作用下进行反应脱除。本发明利用了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系统简单、性能优良、占地小及投资省等特点,实现了对多种污染物的联合脱除。
-
公开(公告)号:CN105222145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564845.8
申请日:2015-09-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F23J1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含尘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及工艺,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热管和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壳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下壳体为锥形,其上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其底部设有烟尘出口;隔热板上安装有热管,热管的一端位于上壳体内,热管的另一端位于下壳体内。所述含尘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对含尘烟气的余热回收效率高,并且在余热回收过程中不会造成装置的堵塞;另外,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简单、智能,对含尘烟气的余热回收工艺流程短,能够有效降低烟气温度,保证烟气处理的后续工序顺利进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