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1710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31702.0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8 , E21B47/10 , E21B49/00 , G06F17/11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顶边水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气界面位置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油藏沿倾角方向微分为若干小模块,分别建立物质平衡方程;S2:利用达西定律修正各小模块累产油量;S3:结合流体物性参数,求解物质平衡方程中各时刻下的地层压力;S4:更新各时刻的气侵量,确定油气界面运移速度及位置。本发明为气顶弱边水油藏中气、油、水等流体的运动规律提供了更简便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在开发过程中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延长生产年限,提高油田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6164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61446.5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39 , G06Q50/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含水阶段油藏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属于油藏工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模型基础参数输出及计算;S2、驱油效率参数计算及流场输出,利用PetrelRE软件中的3Dresults模块计算网格的驱油效率和含水率,并输出相应的参数场;S3、驱油效率特征曲线绘制及分级界限确定,根据驱油效率在不同含水率下变化规律的拐点,作为驱油效率的特征分级点;S4、分别计算驱油效率分级流场示意图及储层剩余潜力厚度图;S5、利用储层剩余潜力厚度图指导油田挖潜调整。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含水率方法识别精度粗糙等缺点,更加符合高含水阶段的开发特点,明显提升了剩余油潜力的刻画精度,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潜力评价和挖潜调整措施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102101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0937743.7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驱油藏井组调堵决策方法:对于研究区块井组的生产井生产动态数据消除噪点计算含水率导数,绘制含水率、含水率导数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断是否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发育,确定优势渗流通道及正常储层的见水时间;求取优势渗流通道与正常储层渗透率之比,得到优势渗流通道渗透率;求取优势渗流通道的平均孔吼半径;求取优势渗流通道体积;利用优势渗流通道与正常储层渗透率之比筛选调堵井组,利用优势渗流通道的平均孔吼半径和优势渗流通道体积,指导调堵剂类型和注入量的设计。本发明实现优势渗流通道是否发育的快速判定,以及优势渗流通道孔吼半径和发育规模的快速计算,可以进行水驱油藏井组调堵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2257271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1153662.4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成岩遮挡下砂岩油藏单井产能计算方法,包括:第一步:选取参考对象;第二步:建立火成岩围岩烘烤砂岩油藏物理模型,引入烘烤度概念;第三步:计算研究区的火成岩围岩烘烤系数a和火成岩围岩烘烤指数b;第四步:计算研究对象的单井产能;该方法解决了火成岩遮挡下砂岩油藏单井产能定量表征难的问题,能够指导油田确定合理的单井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6271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44928.1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变化影响的地质储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能够用于有效准确分析各个参数变化对地质储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贡献。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获取复算前后不同储量参数对应的参数值,用于计算复算前后的地质储量以及进一步再计算复算前后地质储量的总变化量,然后在根据储量参数和对应的复算前后参数值计算不同储量参数对应的权重,以便进一步利用不同储量参数对应的权重和地质储量的总变化量,确定在这个总变化量中由于每个储量参数的参数值变化所带来的地质储量变化量。本发明主要应用于量化计算不同储量参数变化对地质储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43202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28342.4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驱替压力梯度的陆相稠油油藏注采井网调整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油田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流度范围;分析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分析驱油效率和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建立井型、井距、井网相融合的立体注采井网驱替压力梯度函数计算式;提出以驱油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并融合井型、井距和井网的立体注采井网驱油效率含水计算式;分别做出不同井型时驱替压力梯度与注采井距、驱油效率与注采井距关系曲线图版,指导井型、井距、井网的优化设计;所述井型包括定向井、定向井联合水平井、水平井。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水驱采收率,指导陆相稠油油田开发调整研究与实施,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陆相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技术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078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62849.2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征薄互层油藏多层合采渗流拟相渗计算方法,包括基础数据整理;多层合采含水率与平均含水饱和度计算;油水两相相渗曲线端点值确定;计算油相指数、水相指数;计算拟相渗曲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多层活塞式驱替的叠加效应,计算得到能更加准确表征薄互层油藏多层合采水驱渗流规律的拟相渗曲线,用于预测薄互层油藏多层合采开发指标,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充分利用开发区块中的地质、测井、化验、岩心实验等信息,具有考虑因素全面,切合实际的特点,能够表征薄互层油藏多层合采水驱渗流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5603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60973.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3 , E21B49/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油藏渗透率动态变化定量表征的方法,涉及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目标储层的沉积特征获得每一小层的微观储层特征和敏感性特征;进行小层分类,得到目标储层的小层分类;建立每一小层分类的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关系式;修正每一所述小层的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渗透率时变定量表征模型;将所述渗透率时变定量表征模型引入油藏数值模拟中,开展所述目标储层的油藏数值模拟历史迭代拟合,修正得到渗透率变化与含水饱和度变化关系规律认识和模型。本发明考虑了多层油藏纵向各层的差异,建立各层级别的渗透率变化与含水饱和度定量化表征模型,能够准确、量化反映各层的渗透率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754111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13234.9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10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限时生产油田储采比与递减率匹配关系的方法,包括构建储采比分年产量表征计算公式,设置假设条件,假设条件包括,生产年限为固定值N年,油田初期年产量为Q1,递减率为恒定值D,利用设置的假设条件计算油田分年产量,进一步计算油田分年储采比,最终根据计算的油田分年储采比绘制储采比‑递减率‑生产时间理论图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以限定年限生产油田,通过产量解析的方式提出一种储采比计算方法,可以快速识别油田不同开发时间下储采比保持水平以及预测未来储采比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应用于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开发指标预测合理性的判断,填补了储采比研究成果在油田生产管理实践应用领域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691063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30989.3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18/241 , G06F18/22 , G06N3/0499 , E21B4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优势渗流通道智能识别方法,包括对收集油藏的静态地质数据、动态开发数据和动态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并建立样本数据库;依据样本数据库,进行平面井间连通性分析,井间压力响应分析,识别平面优势通道;依据样本数据库,进行纵向层间产、吸规律研究,预测小层产、吸液比例和含水率,识别纵向优势层位;基于识别的平面优势通道和纵向优势层位综合识别采油井和注水井之间各层的优势渗流通道。本发明充分利用油田动、静态资料等实际数据,利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自动化综合识别采油井和注水井间优势渗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