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构架、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015511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463641.3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提供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构架、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构架包括第一端梁、第二端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梁和第二端梁之间的箱型梁,所述箱型梁包括电机箱体和齿轮箱,所述电机箱体通过所述齿轮箱连接所述第一端梁和第二端梁。该种转向架构架,由于将电机箱体和齿轮箱集成在转向架构架上,进而取消了原来转向架构架上的电机安装座和齿轮箱吊杆座等结构,提高了转向架的拆装效率。此外,由于电机箱体和齿轮箱无需在转向架构架基础上额外设置,进而其可以降低轨道车辆地板距离地面的高度,提高轨道车辆的轨道车辆地板距离地面,同时提高轨道车辆的抗侧滚能力。

    一种轨道车辆分体式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002758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346654.2

    申请日:2019-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分体式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包括冷凝单元及蒸发单元,所述蒸发单元包括蒸发器和蒸发风机,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凝风机,在车厢内安装有多组所述蒸发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安装于车厢端部的地板上方,所述冷凝单元同时与多组所述蒸发单元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本发明将冷凝单元安装在车厢端部的地板上方,并在车厢内分散布置多组蒸发单元给车厢内送风,不仅优化了送风结构和空调结构,合理且充分利用了车厢内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制冷和制热效率,大幅降低噪音,增强了车厢内的舒适性,同时也方便检修。

    车顶防护装置、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688736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374040.8

    申请日:2020-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车顶防护装置、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该车顶防护装置包括两个侧顶和两个车顶防护部,各侧顶上分别设有防护板安装部,防护板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两个车顶防护部分别与两个侧顶对应连接,各车顶防护部均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板朝向侧顶的一侧设有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第一横筋与第一安装座连接,第二横筋与第二安装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车顶防护装置,能够对车顶设备进行有效的遮挡和防护,提升了轨道车辆的观赏性。

    门间隙补偿器及轨道车辆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76936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345747.6

    申请日:2020-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间隙补偿领域,提供门间隙补偿器及轨道车辆。该门间隙补偿器包括地板本体,被配置为固定嵌装在车体门区地板预留的安装缺口处;踏板本体,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地板本体的底面;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踏板本体沿所述地板本体水平伸缩。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间隙补偿器均与车辆的门系统整体设计,无法实现对门间隙补偿器的单独控制,且现有气动结构的门间隙补偿器采用翻转结构,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的问题。

    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928359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746845.3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该底架结构包括枕梁、牵引梁、枕内纵梁以及内边梁,枕梁沿底架结构的横向布置;牵引梁设置在枕梁的前端,并沿底架结构的纵向布置;枕内纵梁设置在枕梁的后端,并沿底架结构的纵向布置;内边梁设置在枕梁的两侧,并沿底架结构的纵向布置;其中,牵引梁、枕梁以及枕内纵梁沿底架结构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强度依次递减以将作用于牵引梁上的牵引力传递至内边梁。从而将来自转向架的牵引力均匀分布,实现车体的整体承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列车底架无法将转向架的牵引力均匀传递的问题。

    一种轨道车辆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83552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811039720.3

    申请日:2018-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其中,轨道车辆包括:底架组件,包括一级吸能结构和底架边梁,一级吸能结构与轨道车辆的底架边梁连接,一级吸能结构具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吸能腔;侧墙组件,其下端与底架组件相连接;车顶组件,侧墙组件的上端与车顶组件相连接;车端组件,包括端部吸能结构,端部吸能结构的下端与一级吸能结构相连接,端部吸能结构的上端与车顶组件相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底架组件上的一级吸能结构、车顶组件以及安装在车顶组件以及一级吸能结构之间的端部吸能结构形成了车体结构的端部整体吸能结构,不再需要增加独立的吸能结构元件;本发明在不增大车体结构的外型尺寸的情况下,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吸能性能。

    车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09753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39271.X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该车体结构包括转向架、车厢、枕梁和转向架连接销轴,转向架包括空簧座;枕梁设置在车厢的顶板上;转向架连接销轴沿与车厢的顶板平行的方向穿设于空簧座和枕梁内以将转向架与车厢可拆卸地连接。从而能够避免转向架通过螺栓穿过车厢顶板与车厢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架空簧座通过穿设于车体枕梁的螺栓与枕梁连接导致车体容易漏水的问题。

    盲窗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0009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860436.1

    申请日:2017-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盲窗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盲窗结构包括:盲窗板和两根第一连接横梁;一根第一连接横梁设置在盲窗板的上边缘与车体板之间,用于将盲窗板的上边缘与车体板连接;另一根第一连接横梁设置在盲窗板的下边缘与车体板之间,用于将盲窗板的下边缘与车体板连接。从而在采用激光对盲窗结构进行焊接时,不会对焊接造成影响,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避免形成组织缺陷、焊接错位或焊缝凹陷等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盲窗结构在采用激光焊接时容易造成焊接过程不稳定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