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搅拌试验桩、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5632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80682.4

    申请日:2023-06-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搅拌试验桩、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其通过隔板将桩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层独立的腔室,通过弹性膜在桩体外周密封形成多层与腔室一一对应的扩张空间,通过设于桩体周壁的过孔将相应层的扩张空间和腔室连通,在弹性膜外侧设置可在桩体的径向方向上伸张并挤入土体的扰动件,并通过第一高压流体输送管将腔室与高压流体源通连。使得本发明可根据试验工况和需求,驱使相应层的弹性膜径向扩张,形成预定的T型、十字型或倒T型等异型桩造型,满足不同造型的试验桩需求,且可在注浆过程中,支撑试验土体,因而可防止出现塌洞和成桩体变形的情况,并提高成桩质量及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效果,进而更好地为软基的处理提供参考或帮助。

    岩石颗粒的接触特征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3102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097858.5

    申请日:2022-09-08

    申请人: 中山大学

    IPC分类号: G06T17/20 G06T7/66 G06T7/62

    摘要: 本申请涉及岩石力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石颗粒的接触特征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颗粒表面的点云;确定所述颗粒表面对应的球谐系数;确定颗粒表面点用于重采样的权值函数,根据所述权值函数结合球面沃罗诺伊剖分对参数空间重新采样,获得球面沃罗诺伊种子作为参数空间新的采样点,得到新的网格拓扑;将所述采样点、球谐系数代入球谐函数拟合,确定颗粒表面点的坐标,根据所述颗粒表面点的坐标和所述网格拓扑得到简化网格后的重构的颗粒表面,以确定所述岩石颗粒的接触特征。本申请可以满足不同网格特征的颗粒表面离散或重构的需求,能够更为高效准确的确定岩石颗粒的接触特征,降低工程应用的风险。

    颗粒均匀性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50660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0835153.8

    申请日:2021-07-23

    申请人: 中山大学

    IPC分类号: G16C60/00

    摘要: 本申请属于材料领域,提出了一种颗粒材料均匀性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颗粒模型,对所述颗粒模型进行分割,确定分割的网格与颗粒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颗粒的粒径对应的累积百分比确定初始颗粒累积曲线;获取控制性网格对应的控制性网格的颗粒累积曲线;根据所述初始颗粒累积曲线和所述控制性网格的颗粒累积曲线,确定所述待评价的颗粒的均匀性评价指标,根据所确定的均匀性评价指标,对颗粒材料进行分类使用。通过本申请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用于评价的颗粒材料的范围,并提升评价精度,有利于更为准确的确定材料性能,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二维颗粒填充模型的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7144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635594.4

    申请日:2022-12-19

    IPC分类号: G06T1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二维颗粒填充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模型边界构建出二维颗粒填充计算域;S2,确定待生成颗粒的级配,根据该级配下生成的颗粒半径的取值范围、以及所述取值对应的生成概率,构建半径数值集合;S3,根据模型边界与颗粒粒径计算网格数据,并对网格进行划分;S4,采用解析方法确定新生成颗粒的圆心坐标;S5,判断新生成颗粒与相邻网格以及所属网格内的颗粒是否发生重叠,若无重叠发生,则将该新生成颗粒填充至所述模型中,若发生重叠,则重新生成新颗粒S6,重复步骤S4至S5,直至完成模型建立。本发明的方法为离散元和非连续变形分析法前处理部分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二维建模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常法向力和常法向刚度组合加压组件及岩石剪切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65592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57915.1

    申请日:2022-10-14

    申请人: 中山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24 G01N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岩石直接剪切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常法向力和常法向刚度组合加压组件及岩石直接剪切试验装置,常法向力和常法向刚度组合加压组件包括第一加压柱、第一加压套和第一弹性压缩件,第一加压柱竖直布置在岩石试块的上端,第一加压套和第一弹性压缩件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第一加压柱的外侧,第一加压柱的上端面低于第一加压套的上端面;向下顶推第一加压套,第一加压套向下顶压第一弹性压缩件,使得第一加压柱的上端面与第一加压套的上端面平齐,且使得第一弹性压缩件的下端和第一加压柱的下端均顶压岩石试块的上端,第一加压柱向岩石试块施加常法向力约束,第一弹性压缩件向岩石试块施加常法向刚度约束。

    抗列车振动的桩基础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7795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180569.5

    申请日:2022-02-25

    申请人: 中山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列车振动的桩基础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外支件通过弹性支顶与桩体相抵,并通过弹性吸能环和充满壳体的吸能介质吸收地层振动施加于迫动杆的振动能量。当地铁车辆振动荷载从隧道向周围地层传递,并往输电塔桩基础和输电塔上部结构传递的过程中,位于前方的迫动杆随地层振动而晃动,并在晃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压迫弹性吸能环变形,由弹性吸能环吸收一部分振动能量;同时迫动杆的晃动还使得迫动杆后段及其上的挤压体挤压吸能介质,使吸能介质在壳体内运动和摩擦,甚至发生变形和破碎,从而吸收大量的振动能量,既可加固输电塔的桩基础,又可吸收大部分的振动能量,保证输电塔桩基础和输电塔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种岩石双面剪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7763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327653.5

    申请日:2022-03-29

    申请人: 中山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24 G01N3/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石双面剪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涉及岩石试验领域。该试验装置包括主框架、底座、剪切工装、切向加载机构、第一法向加载机构、第二法向加载机构和控制系统,底座设于主框架的内侧,剪切工装安装于底座上;切向加载机构与剪切工装相对设置,切向加载机构设有切向压头,切向压头与剪切工装的切向定位部相配合,以对岩石试样施加相对的切向荷载;第一法向加载机构、第二法向加载机构位于剪切工装的相对侧;两个法向加载机构均设有法向压头,两个法向压头用于对岩石试样施加相对的法向荷载;控制系统分别与切向加载机构、第一法向加载机构、第二法向加载机构电连接,以控制两个法向加载机构产生相互独立的荷载形式。

    抗列车振动的桩基础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77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80569.5

    申请日:2022-02-25

    申请人: 中山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列车振动的桩基础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外支件通过弹性支顶与桩体相抵,并通过弹性吸能环和充满壳体的吸能介质吸收地层振动施加于迫动杆的振动能量。当地铁车辆振动荷载从隧道向周围地层传递,并往输电塔桩基础和输电塔上部结构传递的过程中,位于前方的迫动杆随地层振动而晃动,并在晃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压迫弹性吸能环变形,由弹性吸能环吸收一部分振动能量;同时迫动杆的晃动还使得迫动杆后段及其上的挤压体挤压吸能介质,使吸能介质在壳体内运动和摩擦,甚至发生变形和破碎,从而吸收大量的振动能量,既可加固输电塔的桩基础,又可吸收大部分的振动能量,保证输电塔桩基础和输电塔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太空环境超高速撞击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278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83885.7

    申请日:2021-07-12

    申请人: 中山大学

    IPC分类号: G01M7/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空环境超高速撞击试验装置及方法,其在太空环境模拟容器内部限定有包括飞行区和撞击区的试验空间,并设有可对沿试验空间超高速飞行的弹丸产生与重力反向电磁力的电磁铁。试验前,根据弹丸的质量和类型调整电磁铁所提供的磁场的大小,即可平衡弹丸沿试验空间飞行过程中所受重力,从而在试验空间中模拟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进而能更好地满足太空超高速撞击的模拟试验要求以及进行相应的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