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12068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262294.0
申请日:2016-12-30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E40/30 , Y02E60/60 , H02J3/36 , H02J3/1807 , H02J2003/36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及其无功调节优化方法,所述系统由常规直流输电系统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联组成,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柔性直流控制系统,所述柔性直流控制系统包括附加协调无功控制器。所述无功协调优化方法包括常规直流输电系统交流滤波器投入状态的无功协调方法和常规直流输电系统交流滤波器切除状态的无功协调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优化了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无功控制策略,降低了由于常规直流输电系统投切交流滤波器操作所引起的无功波动,避免了系统无功的缺额或过剩对交流系统的无功冲击,抑制了动态交流电压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992536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172218.9
申请日:2017-03-22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分类号: Y02E10/763 , Y02E60/60 , H02J3/386 , H02J3/3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主接线系统,包括海上升压站、远海换流站和近海换流站;海上升压站用于提升交流电压等级,并将交流电压传输给远海换流站,远海换流站用于将海上升压站传输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并将该直流电压传输给近海换流站,近海换流站将远海换流站传输的直流电压逆变为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压输送至近海子变电站。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海上交流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为风电场提供了足够的快速动态无功补偿、降低风机脱网的风险、提高风能利用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大规模远海上风电直流并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可推进直流并网系统的设计、设备的选型及规范化,降低了规划、建设与运营成本,及设备研发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0620809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86166.5
申请日:2016-07-22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18
CPC分类号: Y02E40/30 , H02J3/187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直流的附加无功功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电网是否无功缺额或无功过多,若是,则生成第一附加无功指令ΔQvsc并输入附加无功功率控制器;否则执行步骤2;步骤2:检测是否投切无功补偿装置,若是,则生成第二附加无功指令ΔQ′vsc并输入附加无功功率控制器,否则表明电网正常运行;步骤3:控制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无功出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直流的附加无功功率控制方法,在投/切无功补偿装置前,柔直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暂时地发出/吸收一定的无功功率,在投/切无功补偿装置的瞬间,在无功限值以内,暂时地吸收/发出无功,以此降低无功冲击,抑制动态交流电压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60258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1710023953.3
申请日:2017-01-13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附加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生成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紧急有功功率调制量和频率有功调制量;根据功率调制量和频率调制量生成有功功率参考值;根据有功功率参考值调节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有功功率。本发明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应用于大电网互联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的暂态、频率稳定问题,本发明提供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附加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使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能够根据故障状态和系统频率快速调整有功功率,使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能动态维持功率平衡和频率维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23340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74354.X
申请日:2017-12-29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功率调整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该策略包括控制分析换流器功率数学模型和控制方式;根据分析模型和控制方式发现换流器有功和无功功率解耦PI控制方式;根据控制PI值限制功率输出和交流电压偏差有效值得到正负序补偿电流。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系统网侧发生对称或不对称故障时的过流问题以及增强MMC换流器的低压穿越能力。能够对故障时过流进行有效抑制,同时增强了换流器的低压穿越能力,并能有效地应用于不同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816961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76863.6
申请日:2017-12-29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空线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短路故障的定位方法,属于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多个分布式信号发生装置产生的信号注入直流输电线路中;信号接收检测装置通过直流输电线路检测反射波信号;数据处理终端分析所述反射波信号的特性,根据一组反射波信号判断直流输电线路是否发生故障,并通过耦合运算确定故障发生位置。分布式多脉冲源耦合故障检测及定位方法与传统单端脉冲反射法相对比无故障检测与故障定位盲区,在脉冲源发生故障时仍能有效可靠地对基于架空线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任意点的各类故障进行判别。
-
公开(公告)号:CN107979077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353100.2
申请日:2017-12-15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大容量架空线柔性直流系统故障快速清除及恢复方法,属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保护领域。通过分析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故障的传播机理、直流阻尼电路的配置方案及换流站闭锁且交流机械开关跳开后故障电流的衰减特性,基于附加的直流阻尼电路,给出了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故障的快速恢复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故障电流的上升速度,降低交流机械开关的跳开难度,且在机械开关成功跳开瞬间,故障电流的峰值相对较小,衰减所需时间相对较短,可快速恢复到正常稳定运行状态,提高了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846004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0919564.9
申请日:2017-09-30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H9/02
CPC分类号: H02H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启动冲击电流和变压器励磁涌流综合抑制方法及实现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用于抑制启动冲击电流所需的第一最小电阻值;获取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用于抑制变压器励磁涌流所需的第二最小电阻值;从第一最小电阻值和第二最小电阻值中选择较大的电阻值;如果换流站联接变压器网侧出线为GIS,则将该较大的电阻值对应的电阻设置于交流断路器中;如果换流站联接变压器网侧出线为AIS,则将该较大的电阻值对应的电阻设置于交流断路器中,或者作为单独的电阻器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启动冲击电流和变压器励磁涌流进行综合抑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66144A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610616034.2
申请日:2016-07-29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H9/04
CPC分类号: H02H9/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柔性环网控制器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电压限制器、电流分断器和电压测量器;第一电压限制器连接于柔性环网控制器的第一交流端子与第二交流端子之间;电压测量器,用于测量第一交流端子与第二交流端子之间的工频电压分量幅值;电流分断器与第一电压限制器并联,用于分断第一交流端子与第二交流端子之间的额定交流电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柔性环网控制器的过电压保护装置,能够对柔性环网控制两端的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和工频过电压进行有效抑制,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02646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170848.2
申请日:2017-03-21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3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流阀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阀包括:电抗器、晶闸管、阻尼支路、均压支路、触发装置及阀基电子设备和冷却系统,所述优化方法包括,对所述晶闸管、触发装置及阀基电子设备、电抗器、阻尼支路、均压支路和冷却系统至少一种的优化;所述晶闸管的优化通过确定晶闸管的最小关断角裕度的抑制指标的方式实现。本发明优化了换流阀的均压支路参数、电抗器参数和阻尼支路参数,使得晶闸管的动态关断特性受到适当有益影响,提升了换流阀设备的整体换相特性、可靠性和触发监测装置的智能化程度,以及耐受换相失败及其严重后果的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