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821307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23035.5
申请日:2018-01-10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电动‑电化学协同修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通过构建还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具有纳米表面的单金属或双金属电极,或具有高级氧化污染物功能的空气阴极,并将构建的电极作为阴极用于本发明电动修复装置中,通过在介质中施加直流电场,将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迁移至阴极,实现了电场驱动污染物迁移与原位电极电化学降解的协同。本发明电动修复方法避免了传统电动修复过程中阴极液抽提后二次处理和额外添加氧化还原剂、设置PRB等复杂工程问题,可显著降低电动修复的工程量和修复成本,从而提供了一种制备简便、成本低廉、高效协同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255694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648160.0
申请日:2017-08-01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0/88
CPC分类号: G01N30/88 , G01N2030/884
摘要: 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物(DOM)提供电子能力(EDC)测定方法,其步骤为:1)水体样品预处理;2)氧化剂ABTS·+制备;3)HPLC运行参数设置;4)标准曲线制备及测定;5)样品测定。本发明操作便捷、测试稳定,对探究水体中DOM氧化还原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939427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100325.0
申请日:2017-02-23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C25B1/30
CPC分类号: C25B1/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自供氧双阴极装置同时产生双氧水和氢气的方法,该方法所使用的装置拥有两个阴极和一个共用阳极,分别为氧还原阴极,析氢阴极和析氧阳极,在该装置中,共用阳极产生的氧气自由扩散到氧还原阴极上,在氧还原阴极催化层表面原位还原生成双氧水,而析氢阴极产生的氢气自由扩散出溶液体系被收集;与传统的氧还原产生双氧水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额外供应氧气到氧还原阴极,而且还有其他产物氢气产生;与传统的电解硫酸法制备双氧水和氢气相比,该方法可一步产生两种产物,不需要强酸性环境以及再水解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6216372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65943.5
申请日:2016-08-12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B09C1/00
CPC分类号: B09C1/00 , B09C210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原位土壤修复装置及其构建方法,该装置由多个独立安装单元拼接构成,整个装置靠近地面部分为黑色;所述的独立安装单元包括合围的充气腔体,充气腔体与地面锚定连接,充气腔体底部与铺设于地面并带有网格开口的黑色塑料布相连接,顶部与带有网格开口的透明塑料布相连接。本发明能够最大化的吸收太阳能,并对构造中的空气加热。基于构造中的“烟囱效应”以及构造顶端水平气流造成的“伯努利效应”,构造中形成向上的气流,并带动浅层土壤中向上的气流,从而造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相间非平衡态迁移,及有机污染物向土壤气中的扩散;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大气压差能,对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55328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33335.9
申请日:2022-10-10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处理‑微生物技术联用修复场地氯代烃污染源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氯代烃污染场地实施热处理;在所述热处理后,将氯代烃降解工程菌注入到所述氯代烃污染场地中,氯代烃降解工程菌利用所述热处理阶段释放的电子供体进行氯代烃还原脱氯;监测所述氯代烃污染场地中的氯代烃浓度变化,当氯代烃浓度小于修复目标预设值时,表示修复完成。上述方法,采用热处理技术去除高浓度污染物,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释放电子供体;热处理完成后,联用微生物技术对场地进行深度修复,降解菌原位利用热处理阶段产生的电子供体。本技术能够对高浓度源区污染场地进行深度修复,避免向地下额外投加电子供体,实现污染场地的高效低耗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5466688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1431908.4
申请日:2021-11-29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氯代烃污染的表层土壤接种于第一培养基,然后加入浓度为1mM~1.2mM的氯代烃,进行第一培养,收集第一富集菌液;将所述第一富集菌液接种于第二培养基,然后加入浓度为1.3mM~1.5mM的氯代烃,进行第二培养,收集第二富集菌液;以所述第二富集菌液重复步骤S2,并递增氯代烃的加入量,直至氯代烃的浓度上升至5.4mM~5.8mM,收集第三富集菌液;S4:将所述第三富集菌液接种于第三培养基,然后加入浓度为6.9mM~7.1mM的氯代烃,进行第三培养,在第三培养的过程中通入氢气。该制备方法制备的菌剂能够耐受高浓度氯代烃。
-
公开(公告)号:CN11457308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69466.9
申请日:2022-02-23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2F1/72 , C02F101/30 , C02F103/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原位电产过氧化氢的电极井和方法。该电极井包括阳极、氧还原阴极以及安装于氧还原阴极上的气室;阳极和氧还原阴极能够分别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以用于为电极井提供电能;气室固定于氧还原阴极以用于为氧还原阴极提供氧气;氧还原阴极处发生的反应包括O2+2H++2e-→H2O2。在该电极井中,通过气室的设置提高氧还原阴极处的氧气浓度,促进氧还原阴极原位产生过氧化氢,提高氧气利用率和氧还原阴极处的过氧化氢的浓度,进而强化地下水原位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13571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364910.0
申请日:2019-04-30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生态毒性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针对河流、湖泊等底泥环境进行污染风险评估。本发明步骤如下:确定河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同时获取对应样品氮磷营养指标;根据底泥重金属含量使用公式计算样品环境污染富集指数和毒理熵,初价底泥重金属毒性特征;利用氮磷营养数据集,计算有机污染负荷指数,结合样品重金属毒理熵,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有机污染对重金属毒理的叠加指数,计算样品重金属生态毒性综合风险指数,对比风险级别标准综合评价重金属毒性风险。本发明基于生态学统计方法,克服重金属单一评价局限性,充分考虑有机污染对重金属生态毒性的影响,可综合评价河湖底泥重金属生态毒性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57381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12767.0
申请日:2020-05-1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2F1/72 , C02F3/34 , B09C1/00 , C02F103/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原位缓释修复装置,设置于待修复区的修复井中,包括多级串联式井下缓释修复系统和井下投放控制系统,所述多级串联式井下缓释修复系统用于向地下水污染羽持续释放降解污染物的活性组分,所述多级串联式井下缓释修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缓释单元,每个所述缓释单元包括缓释容器、置于所述缓释容器内的缓释材料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串联多个所述缓释单元;所述井下投放控制系统置于所述多级串联式井下缓释修复系统上方,用于原位调节所述多级串联式井下缓释修复系统在修复井中的位置,并监测所述缓释材料释放情况和地下水理化指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地下水原位缓释修复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