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锂-空气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118079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05029.4

    申请日:2020-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锂-空气电池。通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并将其与含锂离子液体混合,得到复合填料;再以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为基体,将其与所述复合填料混合,得到聚合物电解质。该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将其用于固态锂-空气电池中,能够有效提高固态锂-空气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使固体锂-空气电池保持较优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使复合填料负载于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上,并利用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软段和硬段使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同时具有较优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从而有效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一种锂离子电池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875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4983.1

    申请日:2024-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灭火剂及其制备方法,灭火剂的原料包括MIL‑96‑Al/GO与全氟己酮;MIL‑96‑Al/GO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石墨烯、水、MIL‑96‑Al混合分散均匀,然后进行水热反应,冷却后收集固体,干燥得到MIL‑96‑Al/GO。本发明将MIL‑96‑Al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得到一种复合材料MIL‑96‑Al/GO,可以在全氟己酮中均匀分散,直接吸附全氟己酮长期存储过程中的氟离子,解决了全氟己酮腐蚀性的问题。复合材料还能大大提升全氟己酮的汽化热,使全氟己酮具备优异的持续吸热能力,能很好的解决锂离子电池易复燃的难题,制备的灭火剂是一种绝缘强吸热无腐蚀的高效灭火剂。

    LLZO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室温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4792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1994.2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LZO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室温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纳米级LLZO颗粒提供的大比表面积,促进PTFE的附着,随后施加的适当压力所产生的垂直分力因LLZO细小的粒径会促进LLZO复合固态电解质更致密,反过来也可减少粘结剂PTFE的使用量;如此,在这种协同的作用下,采用简单的工艺就可促进离子传导制备出兼具柔性和优良离子电导率的LLZO复合固态电解质。

    微米棒状铌钨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5618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210241.9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米棒状铌钨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微米棒状铌钨氧化物具有一维离子通道,可供电解质中的离子定向扩散。本发明通过将NbC在800~1100℃的空气氛围中高温煅烧,然后与WO3按预设摩尔比混合球磨,再以预设升温速率在空气氛围中升温至1100~1300℃,进行高温煅烧,取出冷却即得到所述微米棒状铌钨氧化物。如此得到的铌钨氧化物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较为规整排列的通道,这个结构可以限制锂离子在材料中的异向传输,形成了一个一维离子通道。锂离子在材料一维离子通道中的快速扩散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大倍率特性,从而有利于组装高功率储能器件。

    一种主动抑制锂电池热失控灭火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19330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346559.X

    申请日:2021-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抑制锂电池热失控灭火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主动抑制锂电池热失控灭火隔膜包括隔膜基体和均匀负载于所述隔膜基体的一个表面或者两个表面上的微胶囊灭火剂。该制备方法以有机或者无机相变材料为壳材,液态灭火剂或者冷却剂为芯材,形成核壳结构的微胶囊灭火剂,同时将该微胶囊灭火剂直接负载在隔膜基体的两个表面上,开创了将灭火剂直接应用在电池内部的先例,使得该隔膜在保证自身电化学性能的同时,大大提升隔膜材料的热稳定性。该主动抑制锂电池热失控灭火隔膜在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领域具备巨大的应用前景,有助于促进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微米棒状铌钨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5618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210241.9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米棒状铌钨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微米棒状铌钨氧化物具有一维离子通道,可供电解质中的离子定向扩散。本发明通过将NbC在800~1100℃的空气氛围中高温煅烧,然后与WO3按预设摩尔比混合球磨,再以预设升温速率在空气氛围中升温至1100~1300℃,进行高温煅烧,取出冷却即得到所述微米棒状铌钨氧化物。如此得到的铌钨氧化物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较为规整排列的通道,这个结构可以限制锂离子在材料中的异向传输,形成了一个一维离子通道。锂离子在材料一维离子通道中的快速扩散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大倍率特性,从而有利于组装高功率储能器件。

    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锂-空气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118079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005029.4

    申请日:2020-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锂‑空气电池。通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并将其与含锂离子液体混合,得到复合填料;再以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为基体,将其与所述复合填料混合,得到聚合物电解质。该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将其用于固态锂‑空气电池中,能够有效提高固态锂‑空气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使固体锂‑空气电池保持较优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使复合填料负载于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上,并利用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软段和硬段使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同时具有较优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从而有效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基于中空结构MOF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67054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937669.9

    申请日:2020-09-08

    Inventor: 曹元成 张炜鑫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中空结构MOF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模板法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的MOF,并将制得的中空结构的MOF加入含锂离子液体中,使中空结构的MOF充分吸附含锂离子液体后作为填料加入聚合物溶液中,充分分散后制备了复合固态电解质膜。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利用MOF的中空结构吸附大量的含锂离子液体,解决了离子液体难以固定在聚合物基质内的难题,从而大幅提高制得的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并且,该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可应用于锂空气电池,使具有中空结构的MOF在电解质和锂负极之间起到物理保护隔离层的作用,以减轻电解质分解,并抑制锂枝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偏磷酸锂原位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25410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05506.7

    申请日:2021-0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磷酸锂原位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为:S1,按预定比例将磷酸二氢铵、碳酸锂和乙醇充分混合,加热溶解后再加入预定量的三元正极材料,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料;而后烘干处并两次联合煅烧处理,得到煅烧产物;S2,将所述煅烧产物加入到PVDF溶液中,分散8~18h;再加入导电炭黑,继续分散8~18h,得到混合浆料;S3,将所述混合浆料涂布在铝箔上,涂布后依次进行鼓风干燥和真空干燥两步干燥处理,制备得到偏磷酸锂原位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原位包覆偏磷酸锂能有效提高三元正极的界面稳定性,抑制界面副反应的发生;解决了偏磷酸锂由于不溶解带来的包覆不均的问题,且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适合产业化的应用。

    含氨基的高比表面积MOF基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67056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0929557.9

    申请日:2020-09-07

    Inventor: 张炜鑫 曹元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氨基的高比表面积MOF基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制备一种含氨基的高比表面积NH2‑MIL‑101(Cr),然后将其与含锂离子液体(ILE)混合,在球磨机充分研磨,使ILE进入到MOF孔内,形成具有一定粘性的凝胶状物质,将其用于锂空气电池的电解质,电池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由于极性基团氨基的存在,不仅保留了ILE的高锂离子传导性,也大幅度降低了ILE的流动性,同时有助于对离子液体TFSI‑离子的有效调控以及实现均匀的Li+离子传送,从而无需再添加其他聚合物基体材料,制备方法更简单,且导电率和循环稳定性更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