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251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600873.7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变换体系提高油页岩热解油品质的方法,属于油页岩热解技术领域。将溶有双金属催化剂的亚临界水和CO同时持续注入高压反应釜中与油页岩样品进行热解反应,热解反应结束后,待反应釜冷却至室温,收集油页岩热解油。本发明利用溶有双金属催化剂的亚临界H2O‑CO水气变换反应与油页岩热解反应耦合进行。在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水气变换反应可以产生更多的活性氢,活性氢能够快速稳定裂解油中烃类物质的产生,抑制其聚合成焦,进而促进了油页岩热解油气的二次反应,增加了油页岩热解油中轻质组分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093875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27685.1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连续催化热解提高油页岩热解油品质的方法及设备,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利用超临界CO2和双金属催化剂对油页岩进行初次热解,热解挥发物通过带有加热套的管道进入二次热解系统。利用催化剂溶于超临界水对热解挥发物进行二次热解。超临界CO2具有强大扩散系数、粘度低和萃取有机质能力强的特性,抑制了焦炭与气体的形成,降低了热解油的粘度,实现了油页岩热解油品质的初次提升;超临界水有强大的酸碱催化作用和驱替作用,充分溶解催化剂并提供加氢活性位点,实现了对油页岩热解油品质的连续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49898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827686.6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油页岩热解油产率的方法及设备,属于油页岩热解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利用超临界水携带碱金属催化剂进入到油页岩的孔隙结构中,同时注入超临界CO2热解油页岩。超临界CO2的溶剂化作用减小相间传质阻力,且超临界CO2与超临界水起到协同作用,加快传热和传质速率,促进油页岩的热解;超临界CO2的驱替作用促进热解油的及时排出;超临界CO2亦可提高碱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提高油页岩热解油产率的目的。本发明解决了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由于油页岩灰分大而导致热解产物排出困难造成的油产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898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827680.9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10G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油页岩热解轻质油产率的方法,属于油页岩热解技术领域。在油页岩热解过程中,持续通入超临界水,超临界水携带过渡金属进入油页岩孔隙结构中协同催化油页岩的热解,并在热解过程中加入助溶剂,降低超临界水携带过渡金属与油页岩形成的混相压力,降低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传质和传热速率。超临界水协同过渡金属催化剂可以促进大分子重质油裂解,抑制缩合反应,过渡金属可提供加氢反应活性位点,从而达到提高油页岩热解轻质油产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92125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826985.8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深度热解提高油页岩热解油品质的方法,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利用溶有双金属催化剂的超临界水与油页岩样品在初次热解单元热解,初次热解挥发物通过带有加热套的管道进入二次热解单元,初次热解挥发物与催化剂和超临界CO2进行二次热解,超临界CO2具有强大的扩散系数和降低粘度特性,同时充分与热解挥发物融合,抑制了焦炭和气体的形成,从而达到使热解油品质两次提升的目的。该方法使用双金属催化剂溶于超临界水提供了加氢活性位点,增强了其对油页岩热解的加氢效果,产生了协同效应,并通过超临界CO2和催化剂进行二次热解,实现了对油页岩热解油的深度热解。
-
公开(公告)号:CN11457580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478169.2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B43/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领域,是一种烟道气就地深地超临界封存方法;在距离烟道气排放口地表10km范围内的区域钻井;将烟道气升压后沿钻井注入深地内的封存层后进行封闭;所述封存层距离地表的深度>2000米;所述封存层是深地内部的关键岩层;本发明使烟道气以超临界状态稳定就近封存于2000m深地以下,达到封存效果长期、安全、有效的目的;本方法采用电厂附近烟道气的“就地深地”注入方式,不需要对CO2进行“捕集‑提纯‑运输”流程及相关技术设备投入,简化了注入环节,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72742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083447.X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B43/241 , E21B43/30 , E21B43/2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热解厚及特厚油页岩矿层开采油气产物的方法,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利用领域;在矿层厚度范围内“六经线类蛛网型”方式进行井型的布置,通过各个井筒对矿层进行水力压裂,在高压水中注入支撑剂,以保证矿层内部裂隙的张开度和连通性。在不同井筒中,仅仅中间井做保温处理,作为注热井,中圈井和外围井均作为生产井,在注热过程中,依次进行中间井注入高温水蒸汽、中圈井分层或整层采油气、中圈井分层或整层注氧、中间井注入冷凝水、外围井分层或整层采油气等过程,从而进行大范围矿层的热解和油气开采工作;解决了现有原位开采厚及特厚油页岩矿层技术中井筒设计成本过高以及热解后矿层巨大热量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2638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538289.9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部非常规或常规资源清洁高效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试级有机岩长距离多级加热的超临界水氧制油制氢系统,包括超临界水发生器、有机岩超临界水热解反应系统、注氧系统以及油气冷凝与收集系统;超临界水发生器主要包括注水系统、前段预热反应系统、二级加热系统和三级加热系统;该反应装置可以进行超临界水热解有机类岩石的中试模拟过程,实现了多级加热功能,最大反应距离达8m以上,阐释不同反应距离下油气产物释放特性,同时得到高温残碳加氧制氢的参数,完全模拟了有机岩长距离多级加热的超临界水氧制油制氢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92637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533217.5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部非常规或常规资源清洁高效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试级有机岩长距离多级加热的超临界水氧制油制氢方法,通过多级加热系统对超临界水氧反应釜内的有机岩块体进行加热,形成逐级反应、逐级控制、逐级收集,实现了长距离反应超临界水氧制油制氢,并且使有机岩块体分解更为充分,期间辅以注氧等措施,得到超临界水热解有机岩制油、高温残碳加氧制氢的最优注氧参数,阐释不同反应距离下油气产物释放特性;本发明可以对注热温度、注热压力以及反应距离等参数综合作用下的油气产物品质进行系统分析,为现场实际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88144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48427.X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9K17/40 , C05G3/00 , C05G3/40 , C05G3/80 , C05G3/90 , C09K109/00 , C09K107/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煤矿沉陷区土地理化性质的土壤改良剂,属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土壤改良剂包含细小颗粒煤基活化腐殖酸,硅氧四面体沸石颗粒,高分子吸水保水颗粒三种成分,各组份按照重量比1:1:2的比例掺混均匀,配置的改良剂添加到土壤中的重量比为2g/kg。本发明分别利用材料的复杂分子结构、大比表面积、亲水性基团、高活性以及材料之间的优势互惠作用,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土壤酸碱度,吸附缓释土壤氮元素,保持土壤营养物质,促进植被生长,最终利于矿区生态修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