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78648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010557690.2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保护测控装置测量值自动校准系统,包括功率放大器、网络交换机、经过手动校准的标准保护测控装置、同型号待校准的保护测控装置和精度校准参数分析计算子模块、测量值精度校准测试计算与控制模块,测量值精度校准测试计算与控制模块设有功率放大器输出控制子模块、保护测控装置参数配置子模块、网络通讯子模块和精度校准参数分析计算子模块组成;功率放大器作为N台并联的保护测控装置的电流电压输出源,N为功率放大器能同时带动的最大保护测控装置数量。根据本发明是一种综合电流电压精度参数自动校准系统。适用于批量校准电力系统保护测控装置的测量值精度,解决目前人工进行精度校准的不确定性,精度不准,效率低下,记录校准测试报告繁琐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725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0133984.0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同于电力二次设备整机测试智能控制终端系统、测试方法及电子设备。智能控制终端包括运行数据管理层,本地通信数据处理层,人机交互控制层,云端通信数据处理层,运行数据管理层接收不同命令并正确处理测试流程;本地通信数据处理层包括串口通信和网络通信,管理电力二次设备、整机测试仪、管理装置进行通信,实现IP全局整定,程序智能下载,测试流程控制,测试报告管理;人机交互层根据运行参数实现人机交互界面的自动生成与控制信号自动关联;云端通信数据处理层基于通信协议与企业云端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数据处理。整机测试智能控制终端实现对多台测试仪整机测试进行智能管理,提高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72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133975.1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电力二次设备测试控制管理装置。控制管理装置包括主机和从机。主机包含基于触摸屏的人机控制中心、开入信号模块、开出继电器模块、串口通信接口模块、以太网通信接口模块、CAN通信接口模块、USB文件管理接口模块、电源管理插件。主机采用一体化设计,实现对开出接点的本地触屏控制或远程控制,人机控制中心根据开入动作值或返回值,实现对所有开出接点的自动控制。控制管理装置开出接点动作逻辑通过触摸屏设置或通过上位机软件进行映射。控制管理装置通过CAN总线实现若干从机扩展,同时支持主机单机运行或一主多从两种运行模式,满足快速构建电力二次设备测试,实现电力二次设备的高效智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076403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11036537.2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配变终端测试方法:通过构建以串口通信和SSH2协议网络通信为基础的测试环境、串口通讯线程处理、TCP通信线程处理、测试任务结束判别、装置测试报告输出环节,实现了装置运行环境自动部署、APP自动安装及安装结果自动校核、功能测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配变终端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高精度表、高精度程控交流源、网络交换机、串口服务器、开出控制模块、N个智能配变终端,该系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关于智能配变终端的大生产测试效率和生产制造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903100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811066274.5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分布式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方法及继电保护测试仪。所述方法包括:继电保护测试仪连接待测的分布式继电保护装置;发送测试数据到所述分布式继电保护装置;接收所述分布式继电保护装置返回的报文;验证所述报文,以完成对所述分布式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本发明采用模拟规约的方式,提供了对单台分布式继电保护装置测试和定检方案,减少了测试装置数量、降低测试环境的复杂度、节约测试和定检的成本、直接定位有问题的保护装置,达到对分布式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不同生命周期的测试和定检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301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321364.5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气设备防尘试验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导电粉的综合防尘试验方法,包括,防尘试验前,对被测样品进行绝缘性能试验,获取第一绝缘性能结果;使用导电粉对被测样品进行防尘试验;防尘试验后,对被测样品进行绝缘性能试验,获取第二绝缘性能结果;防尘试验后,评估被测样品上的导电粉沉积状态,获取第一防尘性能结果;根据第一绝缘性能结果、第二绝缘性能结果和第一防尘性能结果综合评判被测样品的外壳防尘性能。本发明减少了防尘效果评判时对个人经验的依赖,同时可以量化地评估电气设备的防尘性能;评估被测样品在沉积不同成份的粉尘后其绝缘性能受到的影响的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80640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710130479.4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整机在线智能测试方法及系统,该系统由机器人,进料子系统,出料子系统,双层测试流水线,控制中心,N台智能测试柜组成。由机器人根据测试柜要料信号将装置搬运到测试流水线起始位置处的托盘上,同时扫描装置条码及托盘二维码并进行数据绑定。托盘在流水线上运行,控制中心根据智能测试柜要料顺序,托盘及被测装置由安装在测试柜里面的升降电机垂直托起到固定测试位并触发扫描托盘二维码。智能测试子系统获取装置条码信息,并通过云端大数据获取该装置的硬件和软件信息,系统根据装置型号智能调整测试连接线,建立闭环测试环境。出料子系统本发明降低了测试劳动强度、复杂度,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大批量整机生产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033102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510111690.2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一种继电保护测试方法及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测试输入分常规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入,数字量输入又分SV9‑1、SV9‑2、IEC60044‑8等;开关量分常规开关量和GOOSE开关量输入。本发明通过引入映射,间隔等概念进行流程设计,将测试配置文件和测试数据文件进行彻底解耦,解决了继电保护装置测试工程数据快速复用的难题;其次将测试装置逻辑功能,测试配置文件,测试数据文件,测试报告等数据巧妙融合,实现了测试工程项目三级管理模式和数据间实际意义上的关联;同时提供单次试验和连续试验的有效控制;针对测试需求,提供递变试验,手动试验,振荡试验等功能;这为测试工程师快速、高效测试继电保护装置逻辑功能提供了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38739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610122591.9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一种电力系统保护装置整机智能测试方法及系统,通过对装置在指定位置是否放稳的感知,自动投上装置电源把座,并触发扫描仪扫描装置条码。智能测试控制中心根据装置属性通过本地映射数据库获取真实的测试模块名称和板卡控制数据,驱动板卡切换机构根据装置硬件配置做出调整,自动实现物理连接线的二次映射。智能测试控制中心自动进入整机测试模式,并进行精度校准或校验。该系统设置左右两个独立模块进行主备测试,左侧精度校准结束后,自动去驱动右侧进行扫描并测试,实现测试时间的0等待。整个过程实现了离散化测试流程的智能引导与控制,有效降低了测试劳动强度、复杂度及极大地提高了大批量整机生产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85267B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610120975.7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振保护测试装置,包括管理模块、交流电气量输出模块、扭振信号输出模块、对时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液晶菜单、与计算机通信、下发数据给交流电气量信号输出模块和扭振信号输出模块;交流电气量信号输出模块和扭振信号输出模块分别用于实时计算产生发电机扭振保护所需要的交流电气量信号和扭振信号,以模拟发电机大轴的运行状态;交流电气量信号和扭振信号两者之间通过同步信号,同步输出;液晶显示模块用于提供人机接口,与管理模块协同,控制扭振保护测试装置进行测试.本发明利原理清晰、方法简单、接口丰富、使用灵活方便,简化了系统测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