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80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56851.1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机组宽频阻抗特性模型验证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设置仿真工况,在设置的仿真工况下,使用待验证的风电机组宽频阻抗特性模型进行模型仿真运行,并在模型仿真运行过程中注入扰动;采集模型仿真运行过程中的模型仿真数据,在所述模型仿真数据中提取出扰动分量,并基于所述扰动分量计算得到阻抗值;基于所述阻抗值,验证所述待验证的风电机组宽频阻抗特性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通过模型仿真可以有效的验证风电机组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此提升了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分析准确度,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与安全快速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448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02203.0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24 , H02J3/38 , H02J3/48 , G06F30/27 , G06F18/2337 , G06F113/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场调频特性在线建模与参数辨识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新能源并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针对风电场,将所述风电场中同调风电机组进行分群聚类;按照分群聚类结果,采集所述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运行数据,获取分群指标数据及参数辨识数据;基于所述分群指标数据,针对风电场的调频特性进行在线建模,生成风电场多机等值模型;基于建立的风电场调频控制系统模型,根据所述参数辨识数据,对风电场调频控制参数进行辨识。本发明以可量测信息为依据,实现了风电场调频特性的在线建模和参数辨识,为风电场参与系统频率调节的特性分析提供准确的、可在线刷新的风电场等值聚合模型,便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频率稳定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3104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16781.6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宽频阻抗特性分序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向风电机组注入设定的扰动电压进行带载测试得到风电机组参数;基于风电机组参数结合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提取正序电压分量、负序电压分量、正序电流分量和负序电流分量;基于所述正序电压分量、负序电压分量、正序电流分量和负序电流分量计算风电机组的正序阻抗、负序阻抗和耦合阻抗。本发明采用全功率在环的宽频扰动电压注入结合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计算风电机组宽频正序、负序以及耦合阻抗的方法,解决了目前对于阻抗研究多在理论建模,现场验证不足,同时缺失测量方法工程难以实践的问题,为获取实际风电机组宽频阻抗特性提供了重要手段,可辅助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宽频振荡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1481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50500.0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电科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模拟与拖动一体化的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其中,电网模拟与拖动一体化的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包括:变频拖动单元、拖动电机、被测风电机组以及电网模拟单元,其中电网模拟单元串联在被测风电机组的并网点,并且电网模拟单元和变频拖动单元的直流母线通过直流断路器连接,构成共直流母线;变频拖动单元控制拖动电机,拖动电机驱动被测风电机组转动运行并发电,发电能量通过共直流母线回馈至变频拖动单元,构成能量环流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06972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195266.2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经济性与安全性的风电场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利用各个风机、并网点和无功补偿装置的数据和总有功功率和并网点电压指令值,计算得到风电场站的有功功率指令值与无功功率指令值;基于有功功率指令值与无功功率指令值,以及风电场站线性化状态控制方程,在满足各风机参数的约束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对多目标函数关系式进行求解,获得各风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指令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功率指令;本发明对风电场有功和无功进行精细化、差异化控制,在确保各个机组和无功补偿设备在安全运行的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满足电网调度下发的总有功功率和并网点电压指令值,提高了风电场的经济性和机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64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566375.0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压不平衡下风电机组并网能力的提升方法及系统,包括:当风电机组运行于电压不平衡情况下,基于接入电网的运行数据以消除电网电流负序分量为目标对网侧逆变器进行控制得到消除负序分量的电网电流;基于所述消除负序分量的电网电流及所述接入电网的运行数据确定风电机组接入电网的三相交流有功功率;基于所述风电机组接入电网的三相交流有功功率,以消除有功功率的二倍频脉动分量为目标利用储能变换器对直流侧储能装置进行控制以抑制直流电压脉动。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直流母线电压脉动和并网电流畸变,提高了电能质量和电网电压不平衡情况下风电机组的并网适应能力及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139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93914.1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场仿真系统及其仿真方法,风电场仿真系统包括:输入模块、风电场信号模块和风电场电网接口模块;其中,输入模块用于输入风电场实时运行数据;风电场信号模块用于根据风电场实时运行数据仿真其等效的风电场的运行状态切换和输出;风电场电网接口模块用于建立风电场信号模块与电网模型之间的电气连接。利用风电场仿真系统对风电场做实时仿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建模方法中不能体现各风电机组参数差异化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立与实际风电场相一致数量的风电机组等效信号模型,使得风电场仿真系统可适应实际风电场控制,解决了当前风电场仿真系统输出性能只与风速相关,脱离控制影响,不能提供主动支撑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933443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710382104.7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场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电网调度指令确定风电场无功控制工作模式;计算风电场无功损耗;根据风电场无功控制工作模式和风电场无功损耗计算风电场总无功需求量;按照预先设定的风电场总无功需求分配原则对风电场总无功需求量进行分配,并判断风电场无功总需求是否超过风电机组无功输出极限,若不超过,则风电场总无功需求全部由风电机组承担,若超过,首先由风电机组承担,超额部分由无功补偿装置承担。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法,提升了风电场的“电网友好性”,提高了风电大规模集中接入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促进了电网风电消纳能力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242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711237304.X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法包括:当电网发生频率偏差大于频率阈值的频率扰动且风电场有功出力大于阈值容量时,电网频率异常阈值时间内,进行风电机组一次调频;当电网频率异常超过阈值时间后或电网频率偏差在阈值的频率内扰动且风电场有功出力大于阈值容量时,进行风电场一次调频。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电网频率扰动时提供快速的功率支撑,满足电力系统一次调频的响应时间要求。风电机组采用惯量响应和桨距角控制组合调频的方式在电网频率大扰动期间提供稳定的功率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31029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1423146.1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载荷适应性快速评估方法,包括:将获取的风电机组风参数数值带入预先建立的风电机组参数化载荷评估模型,得到基于每种风参数的风电机组载荷设计仿真结果;基于风电机组载荷设计仿真结果,对风电机组现有设计的载荷适应性进行评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载荷正交线性化模型,通过建立风电机组基础载荷数据库,结合参量变化情况下的数据库比较分析,运用正则分析手段,建立了极限与疲劳载荷传递模型,实现不同输入参量情况下的风电机组疲劳与极限载荷快速精准输出,提高了载荷适应性评估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