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5125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25671.2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数据源安全知识归集系统,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安全网络知识库系统的数据来源多样、种类多样、数据元素丰富、以及知识实时更新的特点,其中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减少知识收集成本,并且该设计实现人工与自动化收集并行,实现全面知识收集;同时该设计通过严谨、可靠的知识审核验证流程,实现知识安全可用归集,以及基于自动化工具验证,减少人工审核过程和人工审核错误率,最大化提高审核验证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人工审核验证过程,实现重点、难点知识的分类、识别、审核、验证,人工审核验证的加入,弥补了工具自动验证过程中高难度知识的辨识,如此基于工具和人工双重验证,实现了严谨、可靠、安全的知识过滤,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09962916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207098.0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属性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评价方法,包括目标工业互联网相关软硬件构建,对国际互联网关口的网络流量进行监测分析,以每个目标地区Web资产合集为目标、得到目标地区Web资产的安全威胁指标,以每个地区硬件以及相关系统合集为目标、得到目标地区的硬件以及相关系统的安全威胁指标,根据每个目标地区的工业互联网相关协议端口被扫描次数、得出所有目标地区的综合安全威胁评价指标。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基于多属性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评价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评价技术局限于客观评价或主观评价的造成的权值系数不合理、决策准确性和可靠性稍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评价的水平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169980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10531417.X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L12/863 , H04L12/873 , H04L12/8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47/50 , H04L47/522 , H04L47/527 , H04L47/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网络带宽公平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虚拟化场景的特点对队列调度算法进行建模;(2)根据上述队列调度模型,设计基于动态配额的队列调度算法;针对虚拟化环境中虚拟网之间带宽分配的问题,该文对虚拟路由器的队列调度问题进行了建模,并提出了基于动态配额的队列调度算法。该算法能够以虚拟网为单位进行带宽资源的分配,与DRR、SRR和miDRR等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虚拟网带宽分配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上有显著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5024996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291058.0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3/0823 , H04L9/3247 , H04L41/1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为预测控制的门限远程证明方法,包括:抽取一段时间内的网络行为;所述网络行为用以下六元组进行表示,συ=(χο,αν,πε,σκ,Λε,πα),其中,χο网络行为的名称、αν网络行为的壳体、πε网络行为的网络环境、σκ网络行为的目的、Λε网络行为的操作序列,πα为行为的实际输出结果;质询方根据接收的网络行为,进行可信验证。本发明通过证明方主动将行为发送给质询方,有效解决了由于网络行为度量误判所带来的系统可用性差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可信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22964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292056.3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G06F21/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21/62 , G06F2221/21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为预测控制的可信网络群体构建方法,包括:步骤10,对用户终端进行身份度量;不能通过身份度量的用户终端拒绝接入;步骤20,对通过身份度量的用户终端进行状态度量;不能通过状态度量的用户终端拒绝接入;步骤30,对通过状态度量的用户终端进行行为度量;不能通过行为度量的用户终端拒绝接入。本发明在可信群体的构建过程首先通过预测个体行为是否可信来评估行为个体是否可信,然后在个体行为的基础之上抽象出群体的可信行为的规范,基于群体可信行为的规范来约束个体,使得个体和群体有机结合,最终确保个体和群体的可信,最终通过可信个体来构建一个可信群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