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2334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78043.7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递推最小二乘的电力系统惯量评估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惯量评估方法无法适用于含虚拟惯量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问题。首先,建立新能源VSG等效虚拟惯量和同步发电机转动惯量统一惯量解析模型;其次,采用方程误差模型进行动态建模,将惯量求解问题转化为模型中参数辨识问题;进而,利用有功—频率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自适应递推最小二乘算法求解模型中的待辨识参数;最后,利用辨识得到的所述方程误差模型的参数,计算得到各机组惯量的大小,聚合得到系统等效惯量,实现不同工况下电力系统等效惯量的连续追踪。本发明通过建立统一线性化传递函数模型,实现了换流器高占比电力系统等效惯量的连续追踪。
-
公开(公告)号:CN110222999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520420.5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电网发展水平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影响电网发展水平的主因素集X={X1,X2,…XN}和子因素集确定电网发展水平评语集Y={Y1,Y2,…YM};对子因素集Xi进行单因素评价,根据单因素判断矩阵确定单因素评价结果Bi;根据所述单因素评价结果确定综合评判结果B;根据所述综合评判结果,确定被评价电网所属的发展水平。本发明可以更加准确地对电网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760969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90516.4
申请日:2017-09-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电改增量配电网差异化发展投资的优化方法,步骤如下:S1,计算变电站的年费用C变;S2,计算线路的年费用C线;S3,计算年综合费用Ct;S4,计算年输配电量收入Rt;S5,构造年综合费用最小化的决策目标函数;S6,构造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净现值最大的目标函数;S7,若输配电价水平给定,则直接根据步骤S5和步骤S6求解,得到输出结果;若输配电价未知、随规划规模变动的情况则进行下一步;S8,构造输配电价的计算公式;S9,设置输配电价初始值J0;S10,获得年综合费用;S11,计算实时输配电价Ji;S12,判断。本发明基于综合费用最小化、全寿命效益最大化两个差异化的目标函数,建立了适应增量配网差异化发展目标的投资决策优化算法,指导优化配电网规划方案和投资规模。
-
公开(公告)号:CN104992303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53776.3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评价电力公司对产能转移应对能力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构建产能转移指标体系;步骤2:采集数据,计算预测值;步骤3:对产能转移指标简约化处理;步骤4:对电网负荷进行预测;步骤5:对电力公司应对产能转移能力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应对策略。本发明以构建产能转移指标为基础,量化产能转移过程对当地电网的影响,并对电力公司应对产能转移的能力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电力公司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与建议策略,给电力公司的稳定运行、合理规划提供保证。本发明有助于电网公司合理把握未来一段时间电网运行的变化,合理规划未来电网的建设与运行,显著提高电力公司在产能转移下的运营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对于电网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57421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2102.6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配电网在线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及历史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评估数学模型,并最终形成可以直观显示的风险评估图。本方法根据针对性的电网数据汇集,通过在线数据及历史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在大量的电网现有数据库设备基础上扩展出的分析模型,易于建立,并针对电网实际情况以二维图表及不同颜色配合的方式说明了风险预警等级,简单直观,一目了然,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系统的预测模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公式计算方法进行编辑,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数据报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更新与存储,不仅满足了用户当前的需要,而且还适应行业的发展、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技术的更新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9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36852.7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郝元钊 , 李慧璇 , 田春筝 , 杨钦臣 , 李鹏 , 岳显雨 , 王世谦 , 蒋小亮 , 张艺涵 , 祖文静 , 张泓楷 , 郑永乐 , 李乃洵 , 罗凤章 , 穆冉峰 , 王圣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系统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格的源网荷储分层分区平衡模型;包括:S1、将配电系统划分为用电网格、供电单元、供电网格三个层级;S2、确定用电网格的分区边界上网接口参数及相关的潮流约束方程;S3、确定供电单元的分区边界上网接口参数及相关的潮流约束方程;S4、确定供电网格的分区边界上网接口参数及相关的潮流约束方程;本发明可以有效控制需要输电系统供电的最大负荷水平,区分常规负荷及可控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差异,采取有效控制手段,降低系统最大负荷需求,改善系统负荷特性,对提高电网资产设备利用率及资产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促进配电系统中“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规划和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36858.4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郝元钊 , 李慧璇 , 田春筝 , 杨钦臣 , 李鹏 , 岳显雨 , 王世谦 , 蒋小亮 , 张艺涵 , 祖文静 , 张泓楷 , 郑永乐 , 李乃洵 , 罗凤章 , 穆冉峰 , 王圣元
IPC: H02J3/00 , G06Q50/06 , G06Q10/06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包括:S1、建立供电能力基本模型;S2、确定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所述步骤S1包括:S11、确定变电站站内供电能力;S12、确定网络供电转移能力;S13、确定配电系统最大供电能力;所述步骤S2包括:S21、进行变电站互联规模分析;S22、进行主变联络数分析;本发明通过对电网供电能力的分析,可以评估电网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风险水平,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以便在电网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电网供电能力的优化建议和方案,如增加变电站容量、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设备利用率等,以进一步提升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774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27933.5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勃源电气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青岛智电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8/23 , G06F18/213 , G06N3/0442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负荷辨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态特征匹配与云边端协同的电力负荷辨识方法,包括:构建负荷事件启动和关闭事件特征子集,建立负荷事件与用电设备相关性模型作为第一模型;利用Gini指数的节点顺序优化策略,开发有向无环图支持向量机的负荷辨识方法作为第二模型;构建基于Mediod shift聚类与稳态特征分析的负荷辨识算法作为第三模型;整合第一模型、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进行训练,以构建基于云端的深度学习Bi‑LSTM算法的深度神经网络负荷辨识模型,建立云边端协同辨识机制。本发明通过对不同电器的启停过程进行有效判断,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电力负荷辨识。
-
公开(公告)号:CN113705950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0638080.3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蒋小亮 , 唐晓骏 , 司瑞华 , 辛志磊 , 于琳琳 , 李晶 , 毛玉宾 , 谢岩 , 张丽华 , 罗红梅 , 李甜甜 , 陈萌 , 程昱明 , 李慧玲 , 贾鹏 , 李再华 , 苗福丰 , 张鑫 , 刘万勋 , 吉平 , 邵红博 , 李媛媛 , 邢鹏翔 , 李立新 , 袁鹏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H02J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级输电断面稳定约束的互联省级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提出了多级输电断面功率缺额的若干概念,建立了省级电网与外部、省级电网内部各分区电网间互联交流通道输送能力稳定极限的评估体系,计及电网频率响应因子评价指标,通过考虑新能源机组是否接入,常规机组承担的一次调频备用容量,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级输电断面稳定约束的互联省级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52622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10484.X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Inventor: 李文峰 , 马杰 , 张又文 , 蒋小亮 , 于昊正 , 全少理 , 郭勇 , 刘万勋 , 韩军伟 , 孙义豪 , 杨卓 , 樊江川 , 皇甫霄文 , 郭新志 , 向月 , 宋炎侃
IPC: H02H1/00 , H02H7/28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6/9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对配电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构建包含新能源发电单元的新型配电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对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将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本专利提出的基于数字孪生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装置,可以构建包含新能源发电单元的新型配电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并对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由于采用了配电网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自动构建方法,数模融合建模技术,数据流及业务流建模方法,提高了业务应用计算效率,减轻了电网调度及规划人员的负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