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959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91476.X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IPC: C12Q1/6876 , C12Q1/6806 , C12Q1/686 , C12Q1/6869 , G01N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过筛处理粪便的食性检测方法,涉及动物食性鉴定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对目标动物粪便样品所需的基因片段提取、质控、测序和分析;S2、采集目标动物的主要食物并制作参照标本;S3、对样品进行多重过筛,分离大小不同的颗粒并分别记录干重;S4、将分离后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制成显微镜玻片进行鉴定,并计算每种食物在整个粪样中的比例;S5、对获得的食性数据进行检验;该多重过筛处理粪便的食性检测方法,通过利用不同食物在动物体内中的消化程度不同,从而对粪便中的不同大小体积的颗粒进行预先地分离,以更便捷更精确地识别动物的食性,为动物生态学食性鉴定领域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快捷、精确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67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94566.2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地植被养分吸收估算方法,步骤是:(1)光能转化率(ε):基于CASA模型,利用温度和水分进行光能转化率计算;(2)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APAR):基于CASA模型进行计算;(3)温度胁迫系数(f(T)):结合3‑PG模型,计算温度胁迫系数;(4)植被生长:净初级生产力(NPP)可用总初级生产力(GPP)减去自氧呼吸(Ra)消耗后剩余的有机质量,利用光能转化率、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胁迫系数来估算;(5)植物N和P吸收,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累积的生物量;Xcon表示植物的N(P)浓度(单位:g/g)。本发明满足河流、湖泊等湿地管理与水污染防治中进行多个湿生植物物种选择,促进了湿地生态环境的高效恢复和功能群的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23177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935158.2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IPC: C02F3/32 , C02F1/00 , E02B3/02 , E02B3/18 , A01G22/00 , A01G20/00 , A01G31/00 , A01G31/02 , A01G33/00 , A01G17/00 , A01K61/10 , A01K61/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积型湖泊生态修复方法,步骤是:A、勘测规划:勘测淤泥厚度、面积和污染性质,确定淤泥和污染空间分布,调查水生植物分布范围,根据勘测结果规划清淤范围和深度;B、生态清淤:为减少施工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干扰,采用水下清淤方法,使用环保清淤设备将淤泥通过管道或驳船运送至造岛区域;C、生态造岛:其构建是:(1)建造围堤;(2)生态截污;(3)淤泥吹填;D、生态重建:对岛屿的陆地区域、季节淹水水域和永久淹水水域进行生态重建。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彻底解决了湖泊底泥淤积污染的问题,同时恢复了湖泊生态结构和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827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26144.8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IPC: C02F9/00 , C02F1/00 , C02F3/32 , C02F1/28 , C02F3/02 , C02F3/10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牛蛙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养殖塘,还包括沉淀池、第一过滤坝、曝气池、第二过滤坝、生物膜池、强化净化池和稳定池,沉淀池分别与养殖塘和第一过滤坝相连,曝气池分别与第一过滤坝和第二过滤坝相连,生物膜池分别与第二过滤坝和强化净化池相连,稳定池分别与强化净化池和养殖塘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处理牛蛙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本发明可大大降低尾水中氮磷物质的含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切实改进养殖环境,促进渔业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18072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530999.7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光伏湿地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包括连通水系、沟渠生态化、构建光伏湿地、建立水泵站四个主要步骤,其中构建光伏湿地包括构建沉淀池、构建过滤坝、构建曝气池、构建生态净化池等步骤,所述沉淀池、曝气池和生态净化池的面积比为30:1:69。本发明利用光伏池塘构建人工湿地,可以有效拦截、净化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成本,并收获一定量的水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4087471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22607.8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国家气候中心 , 衡水润邦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萨维福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象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仪器安装高度的装置,所述装置安装于四柱钢塔,其包括:基座、塔体。所述的装置,即一种调节仪器安装高度的装置,包括:固定梁架、滑轨系统和滑动板系统,固定梁架将滑轨系统固定于塔体上;滑轨系统承载滑动板系统;滑动板系统搭载观测仪器并实现在滑轨系统内的垂直上下移动,达到将观测仪器调节至满足观测要求的高度。本发明实现了随下垫面高度的变化与相应地便捷调整搭载仪器的安装高度,从而满足保持仪器与下垫面间有效高度不变的观测技术要求,解决了传统钢塔难以随下垫面高度变化而相应调节仪器目标高度的技术难题,是对传统钢塔的结构与功能拓展与革新。
-
公开(公告)号:CN10973190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93303.5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IPC: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蒌蒿修复轻中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步骤是:1)选择蒌蒿品种;2)大田准备:施入腐熟有机肥,将土与肥耙匀耕平后分厢;3)芽前除草:扦插前喷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喷雾处理;4)扦插育苗:从野外采集粗壮的蒌蒿枝条,剪去中下部的叶片及嫩梢,插后将土压实,浇水以使土壤含水量饱和;5)水分管理:蒌蒿为湿地植物,不耐干旱,保持田间湿润;6)田间除草:结合人工除草,去除莎草科和双子叶杂草;7)病虫害防治;8)蒌蒿地上部分收获:将田间枯枝残叶移出稻田;9)收获物无害化处理。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成本低,重金属移除效率高,满足了中国南方地区轻中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治理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5701354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0049634.5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茎型克隆植物在干扰后种群更新潜力的评估方法,其步骤:A、样地选择;选择三个种植物集中分布的野外样地;B、野外取样;每年进行野外取样,分别在种植物的休眠期、春季萌芽后,生长旺盛期和生长季末期;C芽体计数;用自来水将样品带的泥土冲洗干净,将根茎放在解剖镜下进行芽体辨认;D、密度统计:根茎芽的密度为每平方米内的根茎芽的平均数量;E、萌发实验;野外取样结束后进行活动腋芽的萌发实验,将带活动腋芽的根茎段用枝剪剪下;F、量化评估;根茎型克隆植物在第i个生长季受到干扰后的种群更新。采用地下根茎芽的密度和萌发能力对克隆植物的更新潜力进行评估,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适用于多数根茎型克隆植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94115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10375.4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IPC: A01H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来眼子菜单节茎段的快速扩繁方法,步骤是:(1)野外取材:选取浅水湿地的马来眼子菜群落,采集无病虫害的马来眼子菜的茎;(2)挑选茎段:将取回的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剪刀将茎剪成茎段;(3)浸泡生根粉溶液:将茎段放入生根粉溶液中浸泡;(4)基质配制:将石英砂用自来水洗干净备用;(5)培养器皿准备:将培养基质平铺在培养器皿上;(6)栽培:将茎段垂直插入基质;(7)培养:每天加一次水,水量以保持覆盖茎段顶端;(8)移栽:将幼株从基质中取出,移栽于自然水体中。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扩繁周期短,分枝率达95%以上,生根率达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0%。
-
公开(公告)号:CN105701354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49634.5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 A01H4/005 , G06F22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茎型克隆植物在干扰后种群更新潜力的评估方法,其步骤:A、样地选择;选择三个种植物集中分布的野外样地;B、野外取样;每年进行野外取样,分别在种植物的休眠期、春季萌芽后,生长旺盛期和生长季末期;C芽体计数;用自来水将样品带的泥土冲洗干净,将根茎放在解剖镜下进行芽体辨认;D、密度统计:根茎芽的密度为每平方米内的根茎芽的平均数量;E、萌发实验;野外取样结束后进行活动腋芽的萌发实验,将带活动腋芽的根茎段用枝剪剪下;F、量化评估;根茎型克隆植物在第i个生长季受到干扰后的种群更新。采用地下根茎芽的密度和萌发能力对克隆植物的更新潜力进行评估,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适用于多数根茎型克隆植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