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3503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210459302.6
申请日:2012-11-15
Applicant: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河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网运行监控的三维人机交互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双缓存机制在二维平面中绘制图像;读取二维平面中绘制的图像,并绘制在三维空间中;检测三维空间中的交互事件,判断操作面板中的组件类型;在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传递交互事件,按组件类型处理交互事件;读取二维平面中组件绘制的图像,更新三维空间中的对应画面。本发明克服采用OpenGL语言直接绘制相对繁琐的缺点,可以直接继承已有画面,实现组件在三维空间中的快速绘制,从而将多个报警画面引入到三维空间中,解决了报警画面在三维空间中引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58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010959.9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关键指标的电网安全运行特征提取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实时采集电网运行数据以计算电网指标,指标包括电网的线路过载安全裕度、主变过载安全裕度、母线电压安全水平、断面安全裕度、短路电流、电网供电能力、负荷预测误差、新能源预测误差和平均频率误差;跟踪指标的计算结果,并判定计算结果中的异常值,以及根据异常值对应的时间提取指标的异常阶段;以电网负荷数据、电网检修计划和电网发电计划作为自变量,以每一个指标作为因变量,基于异常阶段下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分别构建每一个指标的灵敏度函数;求解灵敏度函数从而获取当前异常阶段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自变量,基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自变量生成电网安全运行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4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10946.1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一种智能电网线路连接信息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输电线路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输电线路连接的母线分段上断路器的实时状态;步骤2,基于所述断路器的实时状态确认所述输电线路当前连接的母线分段,从而生成所述输电线路的连接关系;步骤3,在分层拓扑图界面上框选出待确认的输电线路范围,基于所述输电线路范围调用所述输电线路的连接关系,生成具有输电线路连接信息的可视化分层拓扑图。本发明确保了可视化分层拓扑图的生成速度,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基于调度人员的需求来精准的确认可视化分层拓扑图中线路连接关系信息的展示,节约网络资源和数据处理资源,提高可视化拓扑图的生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7569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19510.6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控制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并行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本发明将网调、省调机组构成一个联合控制区,即区域电网,以此将网省之间的联络线由外部联络线变换为内部联络线,使得网调、省调机组的控制目标一致,解决了网省调和调机组相互反向调节的问题,进而利于实现网调和省调之间的协调控制;本发明还可基于网省一体化的封闭控制区,实现多区域和多目标的自动发电并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9366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495899.3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碳排放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碳排放数据;输入预先构建并训练过的LSTM预测模型,获取碳排放预测结果;其中,所述LSTM预测模型的训练包括:获取预先采集的历史碳排放数据,对历史碳排放数据进行预处理;对所述数据集进行标签分类,得到数据标签类型;对所述标签分类后的数据集进行划分;将所述划分过的数据集输入LSTM预测模型,调整LSTM网络参数,进行训练,获取训练结果;分析所述训练结果,如果效果收敛则结束训练,如果效果较差则重复调整LSTM网络参数步骤,重新训练,直至结果符合要求,本发明研究了一个更为准确的碳排放预测的方法,为低碳调度提供有效的、可信度高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184657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510261404.0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电力系统的供电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确定进行评估的元件;搜索元件的供电路径,将元件的所有供电路径进行保存;搜索元件的供电范围,确定元件供电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并进行保存;根据元件的所有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对元件的风险进行定级,得到元件的风险等级。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风险定级的准确性。将风险评估建立在电网调度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的基础之上,实时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一步提高了供电风险评估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3091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434953.7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视化展示系统和方法,包括平台框架层、数据访问层、模型层和展现层;平台框架层用于将配置界面、部署界面以及数据管理界面进行关联,部署界面用于进行画面编辑,配置界面用于设置图元属性,数据管理界面用于存储数据;数据访问层用于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解析,得到解析数据;模型层用于对图元的外观进行配置以及对数据源存储信息进行配置;展现层用于展现所编辑的画面和图元,以进行画面浏览。本发明实现了图元画面编辑一体化、设计工程一体化以及图模数一体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84836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410835115.2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故障辅助决策可视化展示系统。其中,采集模块实时采集系统工作时的参数信息,传输至记录模块进行实时保存;当故障发生后,由告警模块向人机子系统传送告警信息;人机子系统接收到告警信息后,向事故追忆模块发送系统参数信息,事故追忆模块根据人机子系统发送的系统参数信息向记录模块进行查询,并生成事故场景文件,然后将事故场景文件复制到反演节点上在实时数据库中展示出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网故障辅助决策可视化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电网发生前后的故障设备所处的潮流、厂站、故障相关的设备以及灵敏度分析结果等全方位展现出来,有助于为调控人员对电网故障信息进行及时正确的判断处理提供辅助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04166941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410312897.1
申请日:2014-07-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网潮流图的告警信息可视化方法及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人机接收到告警事件体后读取告警信息,人机系统以靶心闪烁方式快速定位告警发生位置;根据电网拓扑关系裁剪出故障元件所连接的间隔图,对间隔图关联数据及进行拓扑着色;根据电网拓扑关系,把故障元件和裁剪出的间隔图进行拼接,自动生成故障详细信息图;把原潮流图的背景颜色变暗,将故障详细信息图进行突出显示。在电网出现异常信息时,利用本发明能够快速定位到电网的异常发生处,并根据具体异常通过裁剪和拼接自动生成局部详细画面,实现潮流图画面与详细画面的共同展示,让调度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快速洞察电力系统的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05976322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16718.0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3/403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综合信息监控图形生成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用户显示模块、数据接口模块、设计模块、配置模块以及文件接口模块;本发明的电网综合信息监控图形生成系统及方法,基于一体化生成的大屏幕整体设计方案与图形文件,以及与可视化图元组件建立映射关系库,可实现可视化组件的封装及灵活配置,可消除现有电网监控系统的大屏幕图形设计方案复用性比较低、后期配置与修改难度大的缺陷,可提高电网综合信息监控图形生成系统的利用率以及组件的复用性,进而可促进工程实施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