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氮气诱发煤层自改造提高甲烷采收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61603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810468071.2

    申请日:2018-05-15

    IPC分类号: E21B43/00 E21B43/16 E21B43/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注氮气诱发煤层自改造提高甲烷采收率方法,在从煤层中开采甲烷时,下入生产套管至煤层中部,生产套管旁侧设置有与氮气源相连接的注氮气管线;还设置封隔器,封隔器将煤层顶部与下方的套管环空分隔开;并在煤层顶部和煤层底部进行射孔;打开注氮气管线上的注氮气阀门,氮气通过注氮气管线注入到封隔器上方的空间,煤岩储层中的地层水在注入氮气的驱替下经煤层内流动,然后通过套管底部的射孔进入井底,进行排水降压。注入到煤岩储层的氮气在加速地层水排采的同时,还降低煤层内的甲烷分压,加快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层的甲烷发生解吸,甲烷解吸后引起煤基质收缩,煤基质收缩和煤层应力的释放将产生新的裂缝,使得煤层渗透率提高。

    基于固相粒度降级的深井钻井液储层保护固相材料添加与补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6130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810176733.9

    申请日:2018-03-03

    IPC分类号: G01N15/02

    摘要: 本发明为基于固相粒度降级的深井钻井液储层保护固相材料添加与补充方法。深井超深井因钻井液条件下极为复杂,致使固相粒度降级现象尤为明显。针对经典固相粒度分布优化理论未充分考虑固相粒度降级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材料粒度降级的钻井液储层保护固相材料添加与补充方法。室内模拟储层条件下时间对固相粒度降级程度的影响。在适用于储层的固相粒度分布基础上,考虑粒度降级,适当增加大粒径颗粒复配比例,使优化后的固相颗粒循环至储层时,其粒度分布与储层孔喉尺寸或裂缝宽度相匹配。同时,在钻井液循环过程中,合理确定材料补充时机以补充材料,使钻井液内固相粒度分布始终适用于储层。本方法为考虑固相粒度降级下优化设计材料粒度分布及材料添加补充提供了依据。

    一种跨尺度广谱粒径堵漏配方粒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82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418464.7

    申请日:2019-05-20

    IPC分类号: G01N1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尺度广谱粒径堵漏配方粒度分析方法,涉及钻井完井工程堵漏配方粒度分析领域,本发明步骤包括:对堵漏配方中堵漏材料进行尺寸分类,根据尺寸差异对各颗粒堵漏材料选用激光粒度分析法和成像粒度分析法分析法获取该材料的粒度分布,依据各颗粒堵漏材料的粒度区间和加量,加权求和获取堵漏配方的粒度分布。本发明解决跨越多个尺度范围堵漏配方粒度分布无法有效获取问题,可对跨越微米、毫米、厘米及以上尺度范围的广谱粒径堵漏配方进行粒度分析,从而有效评价堵漏配方封堵裂缝能力,为研究人员对堵漏配方优化提供参考。

    一种基于流体环境的岩块摩擦系数测量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8228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94673.2

    申请日:2019-05-13

    IPC分类号: G01N19/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体环境的岩块摩擦系数测量方法与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滑动组件、恒温液槽组件、控制组件以及监测组件。通过螺帽调节对钢轮施加正压力。压力传递构件将钢轨对钢轮的力等效传递到上摩擦岩块上表面。电控液压装置作为切向力的动力系统,通过推力杆传递推力。盛液槽盛装实验流体,通过电加热丝对实验流体进行加热。压力传感器监测岩块所受正压力和切向力,温度和位移传感器分别监测实验流体温度和岩块摩擦的滑动距离,通过计算获得岩块摩擦系数。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液体环境的岩块摩擦系数测量方法与装置适用于不同正应力条件下流体环境的岩块摩擦系数测量,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油气井井下岩块所处的实际流体环境。

    高含可溶盐孔隙型储层保护钻井液配方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458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10542.4

    申请日:2019-03-19

    IPC分类号: E21B49/00 G01N15/08

    摘要: 针对钻遇富含可溶盐孔隙型储层,钻井液漏失与储层损害问题严重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可溶盐溶解的钻井液储层保护性能优化方法。方法首先测定储层岩心孔喉分布,并开展逐级降低矿化度流体驱替实验,明确岩心渗透率随流体矿化度的变化,以此为依据设计钻井液矿化度。其次,测定盐溶后岩心孔喉分布,基于此,优化钻井液固相粒度分发布,并保证固相最大粒径略大于储层最大孔喉尺寸。配制钻井液,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优化钻井液储层保护性能。本发明充分考虑钻井液对储层可溶盐的溶解及其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优化设计钻井液矿化度与固相材料粒度分布,为钻遇富含可溶盐孔隙型储层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一种激发页岩吸附气解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07859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510822205.2

    申请日:2015-11-24

    IPC分类号: E21B43/16 E21B43/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发页岩吸附气解吸的方法,该方法依次向水力压裂后的含吸附气页岩气层注入盐酸、氧化剂溶液,首先利用盐酸溶蚀页岩碳酸盐矿物组分,再利用氧化剂氧化分解有机质。酸溶碳酸盐矿物目的是形成微米级溶蚀孔隙,提高页岩基质渗透能力,增大有机质暴露面积,从而有利于加速氧化剂与有机质的氧化分解反应,并氧化分解更大范围内的有机质。该方法主要利用氧化剂氧化分解有机质,以减少有机质孔隙数量,扩大有机质孔隙直径,减小CH4吸附表面积,从而促使吸附态CH4气体解吸,达到激发页岩吸附气解吸目的。本发明通过化学作用氧化分解有机质,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能够大范围激发页岩吸附气解吸,协同页岩气层水力压裂,能够进一步增加页岩气井产量和采收率。

    一种破碎性地层钻井液加固井壁能力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14746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199762.2

    申请日:2017-03-30

    IPC分类号: G01N19/02

    CPC分类号: G01N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碎性地层钻井液加固井壁能力的评价方法,从破碎性地层的岩块上切割一定尺寸的岩块,进行抛光预处理,将两块岩块抛光面边缘之间加入两条一定厚度钢片后固定,最后测试钻井液润湿条件下岩块间的摩擦系数,根据最大静摩擦系数来评价钻井液加固井壁的能力;本发明考虑地层温度、钻井压差、实际钻井液浸泡时间以及地层裂缝宽度条件,更加真实模拟含钻井液滤饼的岩块裂缝面之间摩擦行为;本发明根据破碎性地层两岩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来评价钻井液加固井壁的能力,更加科学地反映破碎性地层井壁失稳的突变特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井液加固井壁能力评价的新思路,为防塌钻井液体系的研制与优选提供借鉴。

    一种页岩孔隙度测量方法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23840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19196.6

    申请日:2016-09-13

    IPC分类号: G01N15/08 G01N5/02

    CPC分类号: G01N15/0893 G01N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页岩孔隙度的测量方法,旨在解决常规页岩孔隙度测量精度低,耗时长且不经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选取整块待测页岩样品,将页岩抽真空4小时,真空条件下,加热到150℃,24小时后取出,称量干重M1;采用3%KCl溶液进行加压饱和48小时,天平称量饱和后页岩的重量M2;测量3%KCl溶液密度为ρ,计算样品的孔隙体积V1, 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页岩样品放入盛有指甲油的容器中,测量页岩样品的体积V2;计算样品的孔隙度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消除粘土束缚水、结晶水对孔隙度测量精度的影响,对岩样是否规则没有要求,该方法测量孔隙度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强。

    基于液体压力脉冲的页岩基块动态损害评价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378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53336.X

    申请日:2016-07-14

    IPC分类号: G01N15/08

    CPC分类号: G01N15/08 G01N15/08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体压力脉冲的页岩基块动态损害评价装置与方法,包括上游标准室、下游标准室,岩心夹持器、围压泵、真空泵、恒压恒流泵、中间容器、压力传感器、恒温系统等;实现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开展损害实验,模拟了钻完井和压裂过程中工作液对页岩基块的动态损害过程;通过监测动态损害前后,标准盐水通过待测岩心的脉冲衰减曲线的差异,利用液体压力脉冲模型计算了动态损害前后的岩心液测渗透率,实现了工作液对页岩基块的动态损害程度评价。本发明,有助于完善页岩气钻完井和压裂过程的工作液损害评价方法体系,为工作液配方优选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