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53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74944.0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扬程水泵压水启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制气存储系统和工作系统;所述制气存储系统包括串联的空压机和气罐,所述空压机用于向气罐内充入压力气体,所述气罐与工作系统连接用于向工作系统中输出压力气体;所述工作系统包括水泵以及分别与水泵连接的压气管路和排水管路,所述水泵通过压气管路与气罐连接,所述压气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将压入水泵的气体排出的排气管路;所述压气管路包括第三压气管路和第四压气管路,所述第三压气管路和第四压气管路分别连接至水泵的前盖板和后盖板处。使用该控制系统及方法能有效克服了水泵机组因没有活动导叶而在水泵压水时压水体积远大于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479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30906.2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上风电柔直系统主动能量回收与交流耗能装置协调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输配电领域。本发明在交流电网发生故障后,首先抬升直流电压,并在岸上换流站电容能量达到预警值后,控制海上换流站电容能量抬升至预设最大值。若故障清除在交流断路器开断之前,则依次控制直流电压、岸上和海上换流站的电容能量下降至额定值;否则,投入交流耗能装置,将岸上换流站切换为能量‑交流电压控制。断路器重合闸后,退出耗能装置,将岸上换流站切换回初始控制,并依次控制直流电压、岸上和海上换流站电容能量降至额定值。本发明可减小盈余功率以热量耗散产生的浪费;相比于直流耗能装置,本发明还可大大降低耗能装置的成本和控制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6846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865451.1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光伏驱动的可灵活调节长距离渠道流量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组件安装;轻质钢结构平台横跨输水干渠;将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结构上;将新型潜水全贯流闸门泵组安装在输水干渠的闸门上;将太阳能光伏组件及配套储能蓄电装置与新型潜水全贯流闸门泵组连接;步骤二:调节新型潜水全贯流闸门泵组的启闭;当调节自流供水流速和闸门泵过流流量时,太阳能光伏组件及配套储能蓄电装置向新型潜水全贯流闸门泵组供电,新型潜水全贯流闸门泵组启动,调节前置活动导叶安放角,改变叶轮进口的速度场,进而改变自流供水流速和过流流量。本发明具有加快自流供水速度、缩短供水时间,实现水资源动态配置和最大利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6449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33687.X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安放角可调节前置导叶的潜水全贯流闸门泵,涉及水利水务和流体机械优化设计领域。它从水流入口到出口依次包括进水喇叭口、前置导叶体、泵壳、后置导叶体和拍门;前置导叶体、泵壳和后置导叶体内有叶轮轮毂;泵壳内有定子,定子内有转子;叶轮一端与转子的内腔焊接,另一端与叶轮轮毂连接;叶轮轮毂内有泵轴,叶轮轮毂内通过泵轴轴承与泵轴连接;后置导叶一端与后置导叶体的内腔焊接,另一端与叶轮轮毂连接。本发明通过调节前置导叶的安放角,可实现总干渠供水流量的精准智能调节,进而替代通过改变沿线闸门提升幅度来调节过流流量的传统工作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282138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004361.3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低频振荡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传播的控制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Pac设置为外环控制输入信号,将Pdc设置为外环控制输入备用信号;步骤二:对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分别做信号采集,得到其频谱结果;判断是否有低频振荡成分;步骤三:当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含有低频振荡成分时,则将外环有功功率控制单元的输入信号设置为Pdc;步骤四:对Pac进行快速傅里叶分析,得到其频谱结果;判断是否有低频振荡成分;步骤五:当Pac含有低频振荡成分时,则投入交流侧低频振荡抑制装置,跳转到步骤四。本发明具有可有效抑制交流低频振荡传播至柔性直流输电的直流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306517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28871.0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C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烟气控制与通风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升船机船舶用升降式排烟装置,包括通风井道,通风井道顶部设有屋顶排烟机,通风井道内设有牵引升降装置,牵引升降装置包括设在通风井道前道壁内的前导槽及设在后道壁内的后导槽,前导槽内安装有前传动链,后导槽内安装有后传动链,前传动链和后传动链首尾相接形成传动环链,传动环链上设有驱动机构,前导槽开有与外部连通的外开口及与风道连通的内开口,前传动链上设有伸出外开口的对外接口,对外接口内端与风道连通,外端连有排烟管路。本发明升船机船舶用升降式排烟装置,让排烟罩随着船舶在升船机上大高差升降,定点局部排出船舶烟气,防止船舶烟气对升船机箱体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156883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454704.5
申请日:2016-06-21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工程前期杆塔规划方法,步骤包括:工程地形数据的获取与整理和线路杆塔排杆、规划。工程地形数据的获取与整理可细分为确定工程地理坐标位置、数字地形数据的取得、平面地图规划选线和切取沿线地形断面图;线路杆塔排杆、规划可分为线路初步排杆、杆塔档距统计分析和杆塔档距规划。本发明将地理信息技术、数字高程模型技术服务应用于线路杆塔规划,可有效避免以往杆塔规划过程中无法考虑具体地形条件的问题,可操作性强,使得线路工程在设计上科学、合理、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4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567775.7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离子储能电站的辅助用电优化配置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统计钠离子储能电站的站用电负荷信息;获取各变压器的额定容量、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信息;基于钠离子储能电站的站用电负荷信息和各变压器的额定容量、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信息建立钠离子储能电站辅助用电优化模型;通过大M法处理钠离子储能电站辅助用电优化模型得到钠离子储能电站辅助用电优化快速求解模型,并求解钠离子储能电站辅助用电优化快速求解模型得到钠离子储能电站辅助用电最优容量配置策略。本发明能够在已知可选变压器的额定容量、空载损耗、负载损耗信息的情况下,以综合损耗最小为目标,高效、快速的求解得到钠离子储能电站的辅助用电方案及具体配置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134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74040.9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息模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面向能效服务业务的标准化信息模型,采用一种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标准化信息模型的构建模式,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标准化信息模型包括环境、客户、电力资源、变电站、母线、资产、量测、市场合约、监测站、计量点、服务合约、服务、项目等对象,并阐述了各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当需要对新的服务、数学模型、数据进行建模时,只需要在基础模型上进行扩展,无需再维护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模拟数据类、量测数据类等动态数据类之间存在关联,基于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模式构建的标准化信息模型能够很好地支持动态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51860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1910942306.1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电站自消纳氢电联供厂用电系统及方法。包括0.4KV母线供电端、直流用电系统、交流用电系统、AC/DC装置、DC/AC装置、电解制氢装置、储氧装置、储氢装置和氢燃料电池,0.4KV母线供电端通过AC/DC装置与直流用电系统和电解制氢装置供电端电连接,电解制氢装置的氧气输出端和氢气输出端分别与储氧装置和储氢装置连接,储氧装置的氧气出口和储氢装置的氢气出口均与氢燃料电池的燃气入口连接,氢燃料电池的电源输出端通过DC/AC装置与交流用电系统电连接。提升了厂用电系统设备利用率。采用本系统之后,设备将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用电过程的损耗比率低,经济性大大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