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0587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321370.X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江苏扬中印刷有限公司
IPC: B41M1/00 , B41M5/00 , B41M7/00 , B41F31/00 , B41F33/00 , B41F23/00 , C09D11/102 , C09D11/14 , C09D11/03 , C09D11/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印刷的防油墨残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印刷材料放置在放料运输机上,预设放料运输机的放料运输速度;S2:启动放料运输机,检测预设的放料运输机中放料材料的表面张力,在达到印刷张力数值时继续提高张力数值2~5兆帕;S3:通过印刷机对待印刷材料的表面进行印刷,印刷后的材料通过出料运输机进行出料;S4:调整降低出料运输机的出料速度,同时对印刷后的材料进行快速加热干燥和吹风处理;S5:增大加热干燥的温度和干燥的风速,同时进行残留溶剂的清理,使得印刷后的油墨的彻底干透;S6:随后通过冷却机对材料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后对材料进行检查,完成所有印刷步骤,本装置有效的避免油墨残留或气味过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6583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80007022.4
申请日:2020-02-03
Applicant: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约翰内斯·沙德 , 拉尔夫·索科尔 , 阿赖恩·沃尔什 , 安娜·迪米特里耶维奇 , 丹尼尔·查索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根据凹版印刷方法印刷基材(S)的凹版印刷装置(500),包括印版滚筒(503),所述印版滚筒在其圆周上包括由凹部(514)形成的成像图案,并且其还包括用于对设置在印版滚筒(503)上的由凹部(514)形成的图案进行上墨的输墨装置(508),所述输墨装置包括第一输墨装置滚筒(512),所述第一输墨装置滚筒在其壳面(518)的区域中具有与印版滚筒(503)上的凹部(514)对应的凹部(513)并在下游与第二输墨装置滚筒(519)形成合压部位,所述第二输墨装置滚筒在其外周上包括传递油墨的凸起部(524、524’)或凸起的区域(522)。所述凹部(513)设置在油墨传递印版套筒(637)的壳面上。为此,第一输墨装置滚筒(512)包括可旋转地支承或能够支承在输墨装置(508)中的滚筒体(628),在所述滚筒体上可拆卸地设置或能够设置油墨传递印版套筒(637),所述油墨传递印版套筒(637)在圆周上闭合、在其指向外的表面(632)上承载所述第一输墨装置滚筒(512)的所述凹部(513)。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凹版印刷装置的印刷机、一种装备方法和一种油墨传递印版套筒(637)及其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77109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06302.3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郭余平
Inventor: 郭余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墨印刷机专用印刷装置,涉及印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本发明通过转动轮盘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对接齿条相互作用,由此带动固定板对承印物的上表面进行固定,由此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稳固性,通过转动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由此对油墨进行搅拌,避免油墨出现凝固的情况,并且,通过加热器和导热杆向圆环传输热量,再通过圆环和加热丝对外壳中的油墨进行预热,避免油墨中含有结块颗粒,防止影响印刷效果,由此提高了装置印刷的高质量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0397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18827.6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常州市天磊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印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数字印刷油墨饱和度的实时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通过第一升降组件还适于在带动涂墨组件上升时,将印版上多余的油墨进行回吸,避免油墨在印版上堆积,从而延长印版的使用时间;通过设置连接板、涂墨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两个抵持块,将印版抵持,在涂墨部与印版分离时,印版不会回弹,从而使涂墨部可以对多余的油墨进行吸收;通过在推动块的注墨口设置弹性收缩层,在导墨管插入到注墨口时,将弹性收缩层的直径扩张,从而将粘附在注墨口的油墨进行疏通。
-
公开(公告)号:CN11457183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56158.2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温州鸣旭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贴合度高的柔印设备及印刷方法,属于柔印设备领域。一种贴合度高的柔印设备及印刷方法,包括凸印滚筒、缓冲层、支撑层撞击部、滚轮芯和摩擦部;凸印滚筒、缓冲层和支撑层均为圆柱状且由外至内依次嵌套固定设置,支撑层内部设置有加热腔,滚轮芯沿支撑层轴向固定安装在加热腔内且与支撑层轴心重合;凸印滚筒轴向转动安装在柔印设备的凸印滚筒的安装位,它通过撞击板与支撑层的撞击,产生振动,通过缓冲层传递至凸印滚筒,使凸印滚筒在印刷时通过轻微振动使油墨快速与凸印滚筒脱离接触,提高了油墨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印刷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140694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0952247.9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杭州伟成印刷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安全环保节能的凹印墨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属凹印墨槽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凹印墨槽罐体,凹印墨槽罐体内设有油墨混合液,凹印墨槽罐体上设有延伸至凹印墨槽罐体下部的油墨泵送管,凹印墨槽罐体上设有与凹印墨槽罐体相法兰式螺栓连接的防爆搅拌气泵,防爆搅拌气泵侧边设有与油墨泵送管呈对称式分布且与凹印墨槽罐体相连通的循环回油管,防爆搅拌气泵下端设有旋杆轴,凹印墨槽罐体下端设有墨槽冷却组件,油墨泵送管侧边设有与墨槽冷却组件相连通的进水管,防爆搅拌气泵侧边设有与进水管呈对称式分布且与墨槽冷却组件相连通的出水管。具有结构紧凑、流速稳定性好、油墨恒温效果好和使用方便的特点。解决了搅拌容易产生气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7921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231353.9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Inventor: W·施瓦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包括印刷辊(3)和用于给印刷辊的印模上色的网纹辊(2)或网纹套筒(2),其特征在于,给网纹辊(2)或网纹套筒(2)配属有机器可读的标识(2a);设有检测所述标识(2a)的传感器(4)或摄像机(4);计算机(5)将存储在数字存储器中用于所检测的标识的数据从存储器调用;以及计算机(5)基于所读取的标识或所调用的数据在印刷机上进行调设。
-
公开(公告)号:CN111532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608011.3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凹印油墨供应方法,包括恒温油墨桶、供墨装置和油墨输送机构;恒温油墨桶包括油墨桶体、恒温控制箱、循环泵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油墨桶体设有油墨容腔和夹层空间,夹层空间、恒温控制箱和循环泵上均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恒温控制箱的进液口与夹层空间的出液口连通,恒温控制箱的出液口与循环泵的进液口连通,循环泵的出液口与夹层空间的进液口连通;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油墨桶体的油墨容腔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恒温控制箱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供墨装置包括供墨槽体;油墨输送机构能够将油墨桶体的油墨容腔中的油墨输送至供墨槽体中。这种凹印油墨供应方法能够使油墨温度保持稳定,从而保证印刷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27753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94044.8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安徽兰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Inventor: 卓自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胶面的纺织胶辊,属于胶辊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纺织胶辊的胶面更换速度慢、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包括胶辊主体和挤压组件,挤压组件包括两个安装筒,两个安装筒分别固定在胶辊主体的两端,安装筒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的一端开设有平面螺纹,转动盘的另一端固定有碟形齿轮,安装筒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若干转动伞齿轮,安装筒的一端开设有三个调节槽,两个安装筒对应位置的调节槽上滑动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上方设置有更换组件,安装筒的另一端固定有安装盖,安装筒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本发明通过挤压组件和更换组件配合,可以对固定筒和覆胶层进行快速更换,降低了纺织胶辊覆膜所需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22832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55300.X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浙江方鼎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包装袋的薄膜的印刷装置及其印刷工艺,属于薄膜生产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印刷辊转动时容易存在把黏在上面的油墨在边缘位置弄飞走形成飞墨,飞墨黏在薄膜上影响薄膜印刷质量;以及现有的印刷设备存在缺乏对料槽内油墨浓度自动调节的功能,油墨过于浓稠对薄膜的印刷质量造成影响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按压手持压板控制卡板靠近印刷辊的一端翘起,利用卡板和夹持基板夹持卡纸,配合U型托架将卡纸悬置于印刷辊旋转起始端上方阻挡飞墨,在油墨槽一侧设置加料器,利用稠度传感器和电子粘度计检测油墨浓度,通过输液管、排料管和回液管连通油墨槽、油墨转移桶和油墨料筒对油墨进行循环调节添加;本发明有效解决飞墨和油墨浓度影响薄膜印刷质量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