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燃料电池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950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16936.3

    申请日:2022-08-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燃料电池。膜电极包括CCM结构、阳极密封层以及阴极密封层;CCM结构包括质子交换膜、阳极催化层和阴极催化层,阳极密封层覆盖于阳极催化层的边缘,阴极密封层覆盖于阴极催化层的边缘,阳极密封层在阳极催化层上的边缘与阴极密封层在阴极催化层上的边缘错开。如此,能够降低阳极密封层和阴极密封层对质子交换膜的剪切力,有效减缓质子交换膜在高低湿度循环工况下机械性能的下降。并且,由于阳极密封层的边缘与阴极密封层的边缘错开,阳极催化层和阴极催化层不对称,使得交界处空腔中不发生化学反应,成为惰性区域,有效解决自由基对催化剂和质子膜受引起化学降解问题,从而提高膜电极的寿命。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1314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469476.4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其包括缸盖、活塞、进气门、排气门、进气组件、分流件以及热射流点火机构,缸盖上开设有进气道和排气道;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活塞的顶端和缸盖之间围设成燃烧室,进气道和排气道均能够与燃烧室连通;进气门和排气门均设置于缸盖上,且部分位于燃烧室内,进气门能够封堵进气道,排气门能够封堵排气道;进气组件与进气道连通,混合气能够通过进气组件和进气道进入燃烧室;分流件部分设置于进气道,部分设置于所述进气组件内,分流件用于分流混合气;热射流点火机构设置于缸盖上,热射流点火系统包括凸轮轴、凸轮、柱塞、预燃室以及火花塞。

    燃料电池系统温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344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183708.5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燃料电池堆入口冷却液的温度变化阶段;确定节温器PI控制目标温度值和风扇PI控制目标温度值;计算节温器的需求反馈值和风扇的需求反馈值;计算节温器的需求前馈值和风扇的需求前馈值;根据节温器的需求反馈值和节温器的需求前馈值获得节温器的输出值,以及根据风扇的需求反馈值和风扇的需求前馈值获得风扇的输出值。本方法对节温器开度和风扇转速分别进行PI控制,并将节温器和风扇解耦,实现热管理系统能耗优化并降低软件计算复杂度,引用节温器和风扇的需求前馈值,提高热管理系统控制响应性,降低瞬态温度超调,易在产品控制器中运用。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8865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1040443.2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流体驱动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和电导率测量装置,由流体驱动装置输送的冷却液流经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后,汇聚并流经燃料电池电堆,并回流至流体驱动装置,第一支路上设有去离子器,流量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调节冷却液分别流经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流量,电导率测量装置被配置为测量冷却液的电导率。本发明电导率测量装置实时测量冷却液的电导率,以随时调节流量控制装置的开度,控制流经第一主路的冷却液的流量,即控制经去离子化处理的冷却液的占比,进而调节整个系统的冷却液的电导率,保证燃料电池电堆内反应的安全性。

    氢能混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500926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0616796.8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氢能混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氢能混动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氢能动力系统,不同的氢能动力系统在不同的整车运行功率时输出动力。通过获取整车运行功率,并根据整车运行功率动态控制至少两个氢能动力系统的共用设备的输出,以及根据整车运行功率动态控制至少两个氢能动力系统中的一个输出动力,保证了各氢能动力系统输出动力的稳定性,使得氢能混动系统的动力输出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单一氢能动力系统输出动力的持久性。且该氢能混动系统中的至少两个氢能动力系统共用一套共用设备,能有效降低系统的初装成本。

    柴油机燃烧系统及车辆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24766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1073067.9

    申请日:2022-0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公开了柴油机燃烧系统及车辆。该柴油机燃烧系统由缸盖、活塞和缸套围设而成,喷油器能向柴油机燃烧系统中喷油,以能够形成高温燃气;活塞朝向缸盖的缸盖内端面的一端与缸盖之间形成ω形旋转腔以及环设在ω形旋转腔边缘的活塞导流腔,活塞导流腔背离缸盖的一端比ω形旋转腔朝向缸盖的一端更靠近缸盖;活塞导流腔设有与活塞的轴线平行的活塞导流腔壁,以减少高温燃气流向缸套内壁;缸盖内端面环设有缸盖导流腔,缸盖导流腔能与活塞导流腔壁相配合,以使高温燃气能脱离缸盖内端面。本发明提供的柴油机燃烧系统及车辆,能有效解决柴油机的传热损失较高、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