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识别壳内熔融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929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72974.1

    申请日:2021-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识别壳内熔融体的方法,包括构建岩石圈分层结构;测量岩石圈各结构层的大地热流值、岩石热导率、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构建岩石圈热结构模型,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法确定壳内低速体,并提取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获得的壳内低速体结合岩石圈热结构模型,识别所述壳内低速体是否为壳内熔融体;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建立的热结构模型,为壳内低速体提供更加准确的温度参考依据,再联合区域构造背景,可以有效识别壳内熔融体,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纯依据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速度变化探测得到的壳内低速体等效识别为壳内熔融体,更加准确有效,减少了非熔融体类型区的勘查损失,提高高温地热资源勘查准确率。

    大尺寸干热岩原位压裂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4207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15931.2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大尺寸干热岩原位压裂试验装置,涉及压裂技术设备领域。包括用于放置岩石的方形压裂箱,压裂箱的底部设置有下固定板,所述岩石置于下固定板上,压裂箱的四周与岩石之间分别设置有薄体重载荷加压板,薄体重载荷加压板连接有加压系统;岩石的中心预埋有注入井,岩石上方设置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入井的管路,上固定板上安装有液压加载缸,液压加载缸的上方设置有与压裂箱连接的上支撑座,上支座与上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推动上固定板下压岩石的液压加载缸。本发明采用柔性加载板,具有体积小、加载压力大的优点。薄体重载荷加压板内可以采用热流体,直接与岩石进行热交换,这样保证了干热岩真三轴加载情况下的高温加载。

    一种深层地热开采井的高效抽采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87641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417382.2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层地热开采井的高效抽采设备,包括伸入筒与抽采筒,所述抽采筒外壁与伸入筒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抽采筒外壁固定有两根衔接杆,所述伸入筒外壁固定有两根固定杆,两根所述衔接杆均通过固定机构与固定杆连接,所述伸入筒外壁设有多个折叠槽,多个所述折叠槽内均通过转动块转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端部固定设有插针。本发明通过将抽采筒设置成双层真空管,能采用双层真空管降低热损失,以便把井底温度较高的水抽采到井口,使温降低于10℃;同时通过设置折叠槽、顶杆与上顶机构,折叠槽可以为支撑杆提供收纳空间,同时借助顶杆与固定槽实现了折叠杆处于折叠槽内的稳定放置,避免对装置收纳造成阻碍。

    地热系统中的复合化学刺激剂

    公开(公告)号:CN11225121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1103701.X

    申请日:2020-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地热资源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热系统中的复合化学刺激剂,包括15%HCl+1%HF的土酸、颗粒稳定剂和强酸体系消泡剂,强酸体系消泡剂包括聚醚类消泡剂、聚醚酯类消泡剂和/或无硅消泡剂。该发明采用适宜的土酸配方,使得岩心中的钾长石、钠长石和石英发生溶蚀作用。加入了颗粒稳定剂,避免了化学刺激过程中加剧岩体颗粒脱落并堵塞流动通道,保持低浓度土酸优异的化学刺激效果,并且可显著提高化学刺激剂在热储层岩体中的渗透率,同时,消泡剂的作用下,将HCl与碳酸盐反应后生成物的大量泡沫实时消除,增强岩体人工裂隙的连通性,从而提高化学刺激剂在热储层岩体中的渗透率。

    一种碳酸盐岩深部地热水储层酸压增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43945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32785.5

    申请日:2022-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深部地热水储层酸压增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增产层段;步骤2:井筒处理;步骤3:电缆校深和目的层射孔;步骤4:抽水试验,落实目的层自然产能和液性;步骤5:判断产水量,若涌水量高于20m3/h或水产量为零,则对备用井段2908.0‑2923.0m重新执行步骤3、4;若有涌水量但低于20m3/h,则继续执行步骤5;步骤6:下入水力喷射压裂‑酸压管柱,并座封;步骤7:进行下部主水力喷射加砂压裂和酸压泵注施工;步骤8:放喷:视井口压力大小,采用高压管汇,控制放喷至井口压力为零,无返排液产出;步骤9:解封、循环、起钻;步骤10:试抽水试验,落实增产效果。通过现场应用,实现了增产30倍,收到了较好增产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