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43604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0830777.5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文 , 余杨 , 王敏 , 文寨军 , 包婷婷 , 姚广 , 沈鑫 , 刘云 , 王晶 , 王显斌 , 马忠诚 , 高显束 , 张坤悦 , 唐官保 , 郭随华 , 孙明明 , 刘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本底水泥及其制备方法。低本底水泥由92.0%~98.0%低本底熟料和2.0%~8.0%石膏共同粉磨制成。其中,低本底熟料通过1.0~5.0%低本底水泥晶种、1.0~5.0%C4AF晶须与90%~98%高镁生料均匀混合后于1400~1500℃条件下煅烧制得。本发明明确了不同原材料的放射性核素比活度,通过对低本底的原材料的控制和限定,保障低本底水泥的稳定制备。其中,低本底水泥晶种为一种高镁中热熟料,其Ra‑226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控制在50Bq/kg以内,熟料中MgO含量控制在4.0%~5.0%,50%≤C3S≤55.0%;C4AF晶须中游离氧化钙0.3%≤≤2.0%,尺寸控制在直径0.1~0.3mm,长度5.0mm~30.0mm,其Ra‑226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控制在50Bq/kg以内;依据本发明可实现低本底水泥的工业化稳定制备,获得Ra‑226放射性核素比活度低于50Bq/kg的低本底水泥,为低本底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2862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72873.3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文 , 沈鑫 , 王敏 , 包婷婷 , 姚广 , 文寨军 , 余杨 , 刘云 , 张坤悦 , 高显束 , 唐官保 , 郭随华 , 王晶 , 王显斌 , 马忠诚 , 刘奥 , 孙明明
IPC: C04B7/48
Abstract: 一种利用工业烟气提高熟料安定性的方法。涉及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常规水泥生料经常规煅烧工艺高温煅烧后,自然或加速冷却至室温,获得常规熟料;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熟料破碎或粉磨至粒径≤1mm,储存至熟料库;步骤3,将含CO2的烟气注入熟料库中,保证熟料库中CO2浓度至少为注入烟气的80%,制得安定性优异的熟料。步骤3中烟气注入时间为30min~360min。步骤3中含CO2的烟气中CO2浓度≥20%。本发明通过工业烟气对已制成熟料的碳化处置,有效降低熟料中对水泥安定性不利的主要成分(即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相应生成了性能稳定的碳酸盐,为改善或提升熟料安定性提供了新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3443845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722041.1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量调控水泥中方镁石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按照公式I计算煅烧温度;所述公式I如下:z=(y–x+3.767)/0.0012(I);其中,x代表水泥熟料中MgO的含量,单位为%;y代表水泥中方镁石的目标含量,单位为%;z代表煅烧温度,单位为℃。本发明提供的定量调控水泥中方镁石含量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获得水泥中预期的方镁石含量,更有利于利用水泥的膨胀特性指导工程中水泥的实际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43504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22005.5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8 , C04B7/4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量调控水泥熟料中方镁石尺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按照公式I计算煅烧温度;所述公式I如下:y=(1/0.0046)*ln[(x–0.502)/0.0075](I);其中,x代表水泥熟料中方镁石的目标尺寸,单位为μm;y代表煅烧温度,单位为℃。本发明提供的定量调控水泥熟料中方镁石尺寸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获得水泥熟料中预期的方镁石尺寸,更有利于利用水泥的膨胀特性指导工程中水泥的实际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4306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61355.2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退役风电叶片水泥生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退役风电叶片粉碎;粉碎后的退役风电叶片焚烧,得到退役风电叶片灰;将石灰石、粘土和铁质原料破碎;根据预设的率值确定各种原料的配比;按照配比将退役风电叶片灰与破碎后的石灰石、粘土和铁质原料配制为混合料;混合料粉磨,均化,得到水泥生料。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制备一种水泥生料,使其能够有效利用退役风电叶片等固废原料替代部分原料制备出综合性能好的水泥生料,降低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解决了周边退役风电叶片的占地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9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44466.1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工业大学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忠诚 , 郅晓 , 崔素萍 , 韩琳 , 李自强 , 刘晶 , 王亚丽 , 金春霞 , 魏丽颖 , 叶家元 , 刘云 , 王晶 , 闫浩春 , 高春勇 , 刘晨 , 王宏霞 , 郑旭 , 郭君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生产直接碳排放预测方法及装置,涉及水泥生产控制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直接碳排放预测方法无法对生产过程给予有效干预以确保直接碳排放达标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的技术方案为:获取当前目标生产环节中的目标参数集;将所述目标参数集中各目标参数对应的实际参数值输入至直接碳排放预测模型,得到直接碳排放预测值;判断所述直接碳排放预测值是否超过直接碳排放标准值;若超过,则根据预设调整规则确定下一目标生产环节中各目标参数对应的参数值,以控制整个水泥生产流程输出的直接碳排放值符合所述直接碳排放标准值。本发明用于预测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7724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21751.3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访问管理方法及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避免系统服务能力不足、响应速度变慢等性能受损问题。本发明主要的技术方案为:获取系统的多个预设访问策略;监控系统的当前运行负载情况;基于所述当前运行负载情况在所述多个预设访问策略中确定系统的目标访问策略;基于所述目标访问策略控制用户访问系统。本发明用于控制用户访问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632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21746.2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型管理方法及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采用固定封装方式造成的模型局限性较强,只能适用于固定场景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的技术方案为:接收用户的模型配置修改请求,所述模型配置修改请求中包括用户在模型配置界面中针对于模型中参数的配置修改操作;响应所述模型配置修改请求,以基于所述模型中参数的配置修改操作对模型进行修改,得到目标模型。本发明用于通过接收并响应用户在模型配置界面中进行的模型参数的配置修改操作来实现对模型参数的修改。
-
公开(公告)号:CN11761954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008324.3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压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及其数据交换与处理方法、模糊控制方法,该辊压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业务处理模块、分布式控制器、执行机构以及传感器。本发明辊压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在控制结构上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将系统的控制功能分散到多个控制器上,分为主控制器以及分布式控制器,按照功能和区域将传感器信号采集、执行机构的控制等任务分配给各个分布式控制器,能够适应复杂的工况和控制需求,并提升辊压机控制系统网络化及自动化水平,满足辊压机控制系统高性能、高可靠性、智能化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1622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364808.3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护釜内二氧化碳监测系统,属于建材制品领域。包括养护釜主体,养护釜主体为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结构,养护釜主体上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安装室,传感器安装室与养护釜主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传感器安装室内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多个二氧化碳传感器相互对监测数据进行补偿修正;养护釜主体上设置有与养护釜主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二氧化碳气源管道、二氧化碳气体补充管道、二氧化碳回收管道、真空泵和传感器组件。本发明将二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安装室内,避免外部热源以及釜内环境压力变化对精度的影响,多个二氧化碳传感器互相补偿,提高了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的精度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