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63963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347466.0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网络对互感器进行在线监控的系统。其中,系统包括互感器监测组件、互感器性能评估组件、互感器台帐维护组件以及监测设备管理组件,互感器监测组件对互感器以及互感器监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告警;互感器性能评估组件根据预先采集的互感器参数,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确定互感器计量性能评估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输出互感器性能评估结果,并对互感器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展示以及对互感器性能评估结果的趋势进行分析;互感器台帐维护组件对互感器台账进行维护;以及监测设备管理组件对厂站的台账信息、互感器的台账信息、监测设备的台账信息以及检测设备的体系进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98354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10315.0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5/02
Abstract: 一种多绕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负荷误差的计算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所述一次绕组内阻抗Z1和所述一次绕组励磁导纳Ym,计算得到空载电压互感器复数误差ε;根据获取各个绕组的二次导纳,各个绕组折算至一次的二次绕组内阻抗,以及一次绕组内阻抗Z1,计算得到各个绕组的附加误差;在空载电压互感器复数误差ε的基础上,分别加上各个绕组的附加误差,得到各个绕组的误差。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单绕组受其他绕组所带二次负荷误差的影响,可以实现各个绕组的误差更加准确的计量,从而可以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22420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274963.1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Inventor: 古雄 , 王海燕 , 刘浩 , 姜春阳 , 王雪 , 姚腾 , 熊博 , 项琼 , 周峰 , 殷小东 , 雷民 , 刁赢龙 , 肖凯 , 吴良科 , 杨洪 , 刘方明 , 徐晨 , 陈泽远 , 彭淑华 , 佘在安
IPC: G01R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计量用标准互感器的全流程自动化校验系统,包括:收样库区、智慧物流区、智能检测区、智能运维区和归样库区;实现了计量用标准互感器从设备到货运输、分配、检测、返还、出具报告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保证了设备和检测过程的管理规范统一,有利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公平公正。
-
公开(公告)号:CN11399272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96001.3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 , H04L67/566 ,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管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建立软件定义终端代理;通过软件定义终端代理进行物联管理平台、电力物联终端以及边缘侧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互,该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不同平台之间出现的传输协议之间存在差异以及设备型号不兼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100558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810574260.8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罗氏线圈及电流测量装置,属于电流互感器领域。本发明一种罗氏线圈包括:线圈上层、回线层与线圈下层,所述线圈上层、回线层与线圈下层均设置多个导电通孔和金属电镀物,所述多个导电通孔均匀排布、沿半径方向对齐形成环形,所述线圈上层环形内圈的导电通孔通过所述金属电镀物斜向连接至所述环形外圈的导电通孔,所述回线层的金属电镀物围成环形镀于所述环形导电通孔中部,所述线圈下层环形内圈的导电通孔通过所述金属电镀物沿径向连接至所述环形外圈的导电通孔,所述金属电镀物和导电通孔形成环形线圈。本发明通过对罗氏线圈设置多层PCB板,使得罗氏线圈的厚度增加,从而增大罗氏线圈的互感系数,即输出的感应电压,进而提高线圈的灵敏系数,有利于较低幅值的电流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431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94277.6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6/901 , G06Q10/067 , G06Q50/06 , H04L67/12 , H04L67/125 , H04Q9/00 , H02J3/00
Abstract: 一种面向电力设备系统的物模型构建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将电力设备系统的数据类型分为结构化数据模型、非结构化数据模型和时序模型;将电力设备系统的数据间关系分为属性关联、包含关系、继承关系、计算关联;根据电力设备系统的数据类型及数据间关系,通过系统模型和连接模型对电力设备系统结构进行柔性分解,系统模型描述节点、分类及拓扑特征,连接模型描述边、连接的I/O特征、连接所传递物质的基本特性、连接的拓扑特性;配置最小化采集测点,根据业务配置电力设备系统采集任务描述及控制描述,通过系统层面的配置实现系统物联终端的数据采集与控制,本发明能够适应电力设备系统设备为大型复杂的、组合型设备的管理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03464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20264.9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力物联网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基于相依网络理论,建立电力物联网的信息网图、电力网图和网间依存关系;获取信息网图中受攻击节点并将其状态值赋值为预设攻击成功概率,然后根据信息侧图计算方法,更新信息网图中各节点的状态值;根据更新后的信息网图中各节点的状态值,通过网间依存关系,确定电力网图中各节点的攻击成功概率;根据电力网图中各节点的攻击成功概率,通过物理侧图计算方法,确定电力网图中各节点的状态值;根据电力网图中各节点的状态值,得到电力物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值。在安全评估准确性和全面性方面上有较大提升,为设计或改善电力物联网的拓扑提供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5730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69062.6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自动训练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设计面向卷积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图卷积神经网络等一系列网络搜索框架,设计电力模型结构相适应的基本操作子,探索可行的模型搜索策略,实现电网应用场景下多任务的自动化训练,降低人工智能模型开发难度,解决传统人工智能算法中特征选择、模型评价等依靠个人经验和繁琐耗时的问题,提高人工智能模型开发效率。本发明可面向调度、运检、安监等领域提供图像识别、视频分析、文本分析、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训练,构建电力输变电设备巡检缺陷故障识别、安全生产监控违规操作识别、电力实体识别等模型,支撑电力调度、运检、安监、营销等各业务人工智能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80656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111172149.4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6/901 , G06N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数据知识图生成方法及系统,所述电力数据知识图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预选中电力专业的各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和数据模型;将业务数据转换为子图数据;获取各子图数据中各图节点的低维图表示向量;利用预训练好的节点连接预测模型,获得各子图数据中各图节点存在连接的概率;基于图节点的分类及存在连接的概率,更新子图数据内图节点间关系以及子图数据间图节点间关系,获得电力数据知识图。本发明能够根据模型预测的图节点连接概率来完成图数据间关联建立与修正,实现了电力多专业领域分散图数据的高效融合生成,提升了电力数据知识图表达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8534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209271.9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Inventor: 古雄 , 王海燕 , 刘浩 , 姜春阳 , 王雪 , 姚腾 , 项琼 , 孟静 , 张密 , 周峰 , 殷小东 , 雷民 , 刁赢龙 , 肖凯 , 杨玉博 , 吴良科 , 杨洪 , 刘方明 , 赵威 , 徐晨 , 陈泽远 , 彭淑华 , 佘在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计量仪器设备集采集控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多协议计量试验集控交互装置接收实验管理平台下发的多个实验任务;多协议计量试验集控交互装置根据所述实验任务,通过标准格式协议,同时采集每个实验任务对应的多种电能计量仪器的数据;通过实验检测控制软件将采集的多种电能计量仪器的数据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并将所述结构对化数据上传至所述实验管理平台。解决电能计量仪器设备种类多、生产厂家不统一,接口规范不统一,导致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改造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