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振荡器
    31.
    发明公开
    水力振荡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278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818346.2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振荡器,包括外壳、活塞组件、压力脉冲组件及涡轮组件;活塞组件沿着外壳的轴向可滑移密封安装在外壳内;压力脉冲组件安装在外壳内,且位于活塞组件的下方;涡轮组件固定在外壳内壁,且与压力脉冲组件传动连接;当涡轮组件带动压力脉冲组件转动时,压力脉冲组件的可伸缩端能够在外壳内壁上设置的锥形节流孔内伸缩,活塞组件和压力脉冲组件上分别开设有与外壳的内腔导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发明采用涡轮组件作为动力机构,避免了螺杆马达驱动导致的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通过压力脉冲在的伸缩端伸缩至锥形节流孔内位置变化实现过流面积变化产生压力脉冲波,避免了采用平面接触式的板阀结构造成的磨损冲蚀严重的问题。

    一种真三轴射流破岩模拟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35090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710128490.7

    申请日:2017-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三轴射流破岩模拟实验装置,利用高压泵将实验流体喷射入围压釜内的模腔中,产生高压射流并在模腔内形成围压,模拟Z方向静液柱压力;同时,液压站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水平方向,向两个液压油缸内注入高压液压油,推动活塞杆为液压推块加载压力,液压油缸提供的推力与静液柱压力共同作用在人造岩心表面,实现X、Y方向不同水平应力的加载。该实验装置将真三轴围压加载与射流破岩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解决现有射流破岩实验装置无法真实模拟钻井过程中井底岩石的真实受力状况的问题,分析得到所受X/Y两个方向地应力和井筒内静液柱压力对射流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为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的应用提供室内实验研究手段。

    一种高速磁力旋转的真三轴射流破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81113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710970794.8

    申请日:2017-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磁力旋转的真三轴射流破岩装置,主要由围压釜加压系统、强磁中心管控制系统与高压泵组成,所有测量及控制仪器均可实现远程控制与记录。该装置可模拟不同的X/Y水平方向地应力与Z方向静液柱压力,将真三轴围压加载与射流破岩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中心管可高速连续旋转,以解决现有射流破岩实验装置无法真实模拟钻井过程中井底岩石的受力状况与螺杆、涡轮等复合钻具井下高速旋转工况的问题,分析得到所受X/Y两个方向地应力和井筒内静液柱压力对射流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为明晰围压条件下不同物性岩心的射流破岩门限压力的变化规律与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的应用提供一种室内研究手段。

    一种安全钻井井下参数测量工具

    公开(公告)号:CN207393186U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21029878.3

    申请日:2017-08-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钻井井下参数测量工具,其环空压力测量组件中采用压力传感器和油囊并列结构,与钻井液直接接触,通过油囊调节压力传感器的零点范围;环空压力测量短节与钻铤短节采用环状异形连接件,其连接属于全接触刚性连接,环状异形连接件两侧带有圆环线接触密封圈,能有效阻止钻井液侵蚀,同时受力均匀保证内部压力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上述工具可直接采集井下环空压力值,持续测量和记录井下压力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环空压力数据,能有效了解各个环节对井底压力的影响,有效预防井下事故的发生。其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使用简单,适合现场推广应用。

    一种钻井辅助携岩套管保护工具

    公开(公告)号:CN211144404U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21069053.3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井辅助携岩套管保护工具,包括:工具主体,钻具的接头能够连接于工具主体内;工作部,工作部设置在工具主体上;保护套,保护套套设固定在工作部上,保护套的外径大于工作部的外径,且保护套能够与套管接触,且保护套上开设有旋转导流槽;及设置在工具主体上的第一铲槽部,第一铲槽部上开设有第一铲槽,第一铲槽的底端与旋转导流槽的顶端导通连接,第一铲槽的顶端与上部环空导通。由于保护套的外径大于工作部的外径,能够起到扶正钻具的作用,保护套能够直接与套管接触,避免了钻具的接头与套管的直接接触,减少了套管与钻具接头之间的磨损。第一铲槽部上的第一铲槽能够进行挖削和搅拌,提高了携岩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