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中间包卷渣行为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983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95203.X

    申请日:2023-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铸中间包卷渣行为的评价方法,包括:获取连铸中间包的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根据相似原理建立对应的中间包水模型;进行中间包水模型卷渣实验,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卷渣行为的视频数据集;对视频数据集进行标定与划分;基于YOLO目标检测算法建立渣液位置和尺寸的识别模型并训练;验证识别模型的准确性;再次进行中间包水模型卷渣实验并得到实验过程视频;使用已验证的识别模型对实验过程视频进行检测,得到中间包水模型内渣液的数量,以及进入到结晶器内渣液的数量和其中大于预设尺寸的渣液的数量;基于上述统计结果对实际中间包卷渣行为进行评价。本发明能够对中间包卷渣行为进行有效评价,为后续作业提供充分的参考和依据。

    一种研究覆盖剂在中间包运动行为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084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1019219.7

    申请日:2022-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研究覆盖剂在中间包运动行为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金属熔体与渣层在冶金容器内运动行为的实验模拟装置及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钢包模型、中间包模型、长水口模型和中间包出水口模型;所述使用方法是通过选择与中间包液态渣和固态渣的物理及流动特性近似的油脂来模拟中间包覆盖剂,再将覆盖剂分散装入水溶性纸袋中,然后加入中间包水面溶解后释放油脂,控制水温、性纸袋的厚度和油脂的属性等,以模拟不同物性的覆盖剂在中间包的运动行为。本发明能够基于实际生产中中间包开浇和稳态浇注工况,通过调整加热速率和水流量等参数控制油脂在不同温度下的液态和固态比例,从而模拟出实际生产中间包覆盖剂的运动行为。

    LF精炼造渣石灰加入量预测方法、系统及LF精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6021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1257172.9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一种LF精炼造渣石灰加入量预测方法、系统及LF精炼方法,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S1:将KTH模型与最小二乘法结合,利用LF精炼参数,计算得到实际硫分配比;S2:依据硫质量守恒原理,利用LF精炼参数与所述S1中得到的实际硫分配比,计算得到终渣质量;S3:依据LF精炼过程中物料守恒原理,利用LF精炼参数与所述S2中得到的终渣质量,计算得到LF精炼造渣石灰加入量,实现对所需造渣石灰加入量的预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预测的一次加入石灰并成功命中终点S的质量百分比要求的偏差在20%以内,并且能很好地适用目标硫的质量百分比为0.004%‑0.005%的石灰加入量预测。

    一种控制包晶钢板坯角部裂纹的连铸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271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751148.4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包晶钢板坯角部裂纹的连铸冷却方法,涉及钢冶金连铸技术领域,能够消除包晶钢板坯角部裂纹,同时不产生其他表面裂纹缺陷,有效提高包晶钢连铸坯质量;该方法的内容包括:1)控制结晶器结晶过程中的能速比C不变;2)二冷区各段水量占二冷区总水量的比为:足辊段27~29%、弯曲段35~37%、扇形1段14~15%、扇形2段8~9%、扇形3~4段9~10%;拉速≤1.1m/min,扇形5~9段不喷淋;拉速≥1.1m/min,扇形5~6段2~3%,其余段不喷淋;拉速≥1.3m/min,扇形7~9段2~3%;扇形段距铸坯边部100mm区域内不喷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钢连铸冷却的过程中。

    一种改善包晶钢连铸中厚板坯中心偏析与表面裂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74546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0554045.9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包晶钢连铸中厚板坯中心偏析与表面裂纹的方法,涉及连铸坯质量控制技术领域,通过降低凝固前段冷却强度并加强凝固末段冷却强度,实现对包晶钢连铸中厚板坯中心偏析与表面裂纹的改善,该方法的内容包括:结晶器宽面冷却水量3400‑3600L/min,窄面冷却水量480‑530L/min;足辊段宽面冷却水量239‑298L/min,窄面冷却水量61‑65L/min;扇形段总冷却水量1517‑2166L/min,其中,第1‑4段总冷却水量840‑1101L/min,第5‑8段总冷却水量为633‑1001L/min。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连铸中厚板坯铸造的过程中。

    一种钢液浇注过程的模拟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9623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82006.2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液浇注过程的模拟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是基于相似原理制备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真实模拟出钢液浇注过程中引流砂在中间包内的运动行为和规律。结合该试验方法,以引流砂的上浮去除和流出率为评估指标,通过设计不同的中间包控流装置结构和连铸工艺参数,即可获得有利于引流砂上浮去除的最佳工况条件,从而得出实际连铸生产中有利于引流砂去除的中间包结构和连铸工艺参数。

    一种转炉炼钢冶炼后期碳含量预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108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63776.9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炉炼钢冶炼后期碳含量预报方法,具体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在指数衰减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引入了“历史脱碳曲线”、“参考脱碳曲线”、“计算脱碳曲线”的概念,不仅有效发挥了历史炉次脱碳曲线的参考价值,还充分利用了当前炉次实际脱碳曲线的特征,从而提出了一种具有更好适应性和更高准确率的冶炼后期碳含量预报的改进指数模型。

    一种基于钢种凝固特性与组织演变规律的微合金钢连铸冷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94834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1008293.3

    申请日:2016-11-16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一种基于钢种凝固特性与组织演变规律的微合金钢连铸冷却控制方法,其关键技术内容包括目标钢种凝固特性实验分析、连铸坯凝固组织数值模拟和连铸冷却过程水量调控等。首先实验确定目标钢种在不同冷速下热塑性和第三脆性温度区的变化规律,其次结合实验综合分析冷速对奥氏体/铁素体转变以及微合金元素第二相粒子析出规律的影响,最后提出微合金钢方坯连铸冷却精益控制策略“低过热度浇注+二冷三区弱冷+二冷四区强冷”,并制定相应调控方案,即“过热度23℃(原值37℃),二冷三区水量2.6L/min(原值51.5L/min),二冷四区水量165.6 L/min(原值18.4 L/min)”,构建了基于微合金钢特性的连铸二次冷却调控新机制,优化铸坯凝固组织结构并提高其表层微观组织强度。

    一种页岩气增产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796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159566.3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气增产装置,属于页岩气开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注入泵、温度控制开关、柔性电加热管、附耳、井底闭环、控制开关、输送管、内筒、外筒、页岩气进口与分离膜,注入泵提供超临界CO2。内筒的外壁涂有隔热层,外筒有控制流体进出的孔道,页岩气进口中有分离膜,通过温度控制开关来控制柔性电加热管的温度,附耳控制柔性电加热管的位置,并且支撑内筒与外筒,同时也控制超临界CO2的压力。该装置通过柔性电加热管及附耳控制超临界CO2的状态;通过分离膜阻止CO2的进入,以保持进入井筒的页岩气保持纯净;通过柔性电加热管提供热源可以加热地层;注入的超临界CO2可以补充地层能量;页岩气增产装置结构简单,投资小,增产效果好。

    一种测量搅拌釜混合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9082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251503.0

    申请日:2015-05-15

    Inventor: 刘青 刘庭耀 盛勇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量搅拌釜混合能力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实时测量搅拌釜的气含率,并在所测数据基础上,利用相关数学模型,将局部气含率转换为混匀时间,通过所得混匀时间可以快速便捷地测量搅拌釜的混匀能力;除了能反映搅拌釜的混匀能力外,本发明还将充气口位置设置在不同位置,并通过对比混匀时间长短,判断出搅拌釜内最佳物料进口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