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的装配过程质量特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3081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82364.X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发明专利申请涉及一种利用层次分析对装配过程质量特性数据进行评估与控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装配现场采集的质量特性进行分层建模,并针对模型进行层次分析,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解决了装配现场质量特性复杂、控制难度高、成品合格率低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装配合格率。

    一种变频电磁驱动的滚子-滚道失效原理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3967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510438.9

    申请日:2022-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频电磁驱动的滚子‑滚道失效原理试验装置,包括高刚度安装平台、内圈安装结构、外圈夹紧结构、交变电磁发生模块、高频转换模块、声发射检测模块和工控机。本发明使用高频交变电磁场中滚子受到磁力驱动在滚道上短程反复高速滚动的试验模式,相比传统电机驱动轴承一方面减小了电机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试验效率,同时试验过程中内、外圈能够随时快速拆卸,便于检验、记录试件失效过程数据。

    一种基于表面完整性控制的螺旋锥齿轮精密磨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3961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958425.9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专利为一种基于表面完整性控制的螺旋锥齿轮精密磨削方法,包括:1.螺旋锥齿轮机床调整参数及加工参数向通用的磨削三要素转换;2.构建螺旋锥齿轮表面粗糙度与残余应力计算模型;3.考虑粗糙度与残余应力的影响,计算接触点处的接触应力;4.基于粗糙度与残余应力控制以降低接触应力为目标优化磨削工艺参数。本发明准确计算不同机床调整参数与磨削工艺参数下的表面完整性,还能够根据给定的粗糙度和残余应力下,快速获得数控磨削机床调整参数以及砂轮的磨削工艺参数,大大缩短工艺设计周期,降低螺旋锥齿轮设计计算成本。

    一种适用于高速重载双螺旋齿轮珩磨复合磨削加工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20818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11501588.0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重载双螺旋齿轮珩磨复合磨削加工的装置,属于珩磨复合磨削加工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径向定位键,偏心柔性刀杆,主轴套筒,刀杆端盖,金属阻尼钢丝环,法兰盘,连接螺钉,连接螺母,端盖螺钉。珩磨复合磨削加工装置一端通过高精度数控ER刀柄和机床连接,另一端和磨削砂轮连接,并用螺母拧紧固定砂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刀杆部位设计成偏心结构,在高速旋转时获得离心力,通过旋转离心作用及惯性力的作用来实现柔性刀杆沿径向的周期性振动,同时实现蝶形砂轮沿齿向方向的周期性滑移运动。此外,为保证刀具的整体稳定性和强振动下的有效抑制,在柔性刀杆的四周增加金属钢丝阻尼圈,一方面可以作为柔性轴承承担刀杆重力,另一方面形成弹簧—阻尼系统来稳定珩磨复合刀具的整体结构。

    一种高能容干式摩擦元件耐热性能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464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10081342.9

    申请日:2018-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能容干式摩擦元件耐热性能设计方法。该方法在考虑形貌、结构、散热因素情况下对高能容干式摩擦元件进行耐热性设计,保证元件具有一定耐热极限下,满足扭矩设计指标。本发明能够实现摩擦副微观与宏观的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将氧化过程用于耐热性能设计分析,相比于传统设计方法本方法的计算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并且设计过程融合了测试、仿真和计算过程,使得设计过程考虑的因素大大增加,不仅考虑了结构因素,还包括:微观表面特征,流体散热特性,材料氧化特征等。本发明整合了试验的准确性与仿真的全面性的优势,为摩擦副耐热性设计提供直接的应用方法。

    一种含表面形貌信息的摩擦片接触压力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8796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0081315.1

    申请日:2018-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表面形貌信息的摩擦片接触压力仿真方法,本发明利用图像处理与接触分析的手段概念,把表面形貌信息叠加到模型网格中,实现了摩擦片的接触详细信息的仿真。其能够实现含表面形貌信息的摩擦片接触压力仿真,把微观表面信息添加到宏观摩擦片接触模型上,使得摩擦片的接触压力仿真分布更接近实际情况。通过微观接触理论与宏观实际工程结合起来,使得摩擦片的接触压力仿真具有理论支撑且更具使用意义。

    一种适用于高速重载双螺旋齿轮珩磨复合磨削加工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2081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01588.0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重载双螺旋齿轮珩磨复合磨削加工的装置,属于珩磨复合磨削加工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径向定位键,偏心柔性刀杆,主轴套筒,刀杆端盖,金属阻尼钢丝环,法兰盘,连接螺钉,连接螺母,端盖螺钉。珩磨复合磨削加工装置一端通过高精度数控ER刀柄和机床连接,另一端和磨削砂轮连接,并用螺母拧紧固定砂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刀杆部位设计成偏心结构,在高速旋转时获得离心力,通过旋转离心作用及惯性力的作用来实现柔性刀杆沿径向的周期性振动,同时实现蝶形砂轮沿齿向方向的周期性滑移运动。此外,为保证刀具的整体稳定性和强振动下的有效抑制,在柔性刀杆的四周增加金属钢丝阻尼圈,一方面可以作为柔性轴承承担刀杆重力,另一方面形成弹簧—阻尼系统来稳定珩磨复合刀具的整体结构。

    一种基于弹塑性碰撞的传动轴喷丸表面残余应力快速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6025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58395.1

    申请日:2020-12-11

    Inventor: 王延忠 张炜 余博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弹塑性碰撞的传动轴喷丸表面残余应力快速预测方法,包括:1.获得传动轴典型材料的J‑C本构模型;2.基于传动轴典型材料的J‑C模型研究该材料的弹塑性碰撞机理;3.分析单丸粒碰撞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及残余应力形成机理;4.基于蒙特卡洛的覆盖率计算方法计算喷丸覆盖率;5.基于材料硬化研究多丸粒喷丸残余应力计算模型。本发明通过基于材料的单丸粒碰撞过程应力变化及残余应力形成规律,借助蒙特卡洛的覆盖率计算方法及多丸粒喷丸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实现对传动轴喷丸表面残余应力的快速预测,能快速预测不同喷丸工艺条件下传动轴喷丸表面残余应力,为传动轴的喷丸加工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一种用于干式摩擦副的仿真与试验耦合的动态测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14105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810081341.4

    申请日:2018-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干式摩擦副的仿真与试验耦合的动态测温方法,把摩擦副工作温度试验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动态结合,获得基于测量过程的摩擦副温度场分布计算结果。该方法相比仿真计算有更高的准确度、相比于试验测量有更全面的温度信息。本发明能够实现摩擦副温度的静、动态测试,在不改变摩擦副表面接触和滑摩状态的前提下,实现了对于温度的动态实时仿真修正计算,其特点在于将试验测量信息与仿真计算信息相结合,整合了试验的准确性与仿真的全面性的优势,确定了摩擦副精确温度边界条件,为摩擦副动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