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36027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62815.5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电网内变电站直流偏磁治理效果的评价方法,所述的区域电网内包括多个变电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待评估的直流偏磁治理方案信息;2)计算各直流偏磁治理方案下区域电网内各变电站主变的每相绕组中最大直流偏磁电流Ii,i表示第i个变电站;3)计算各直流偏磁治理方案的综合评价结果因数K。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靠性高、计算简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73713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110095055.1
申请日:2011-04-15
Applicant: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短路电流分布的变压器短路损坏概率估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处理器中的函数分布模拟单元建模,得到短路电流发生概率函数fshort(I)及设定变压器短路损坏累计故障概率函数F(I)模型,参数待解;步骤S2:根据故障概率定义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故障率R的函数分布,其中函数分布含有未知参数;步骤S3:通过多次检测得到变压器短路损坏统计故障率H,根据变压器短路损坏故障率R与统计故障率H成正比的关系,通过统计故障率H处理得到所述未知参数值,从而最终估算出变压器短路损坏概率。本发明还提供基于短路电流分布的变压器短路损坏概率估算系统。本发明基于短路电流分布的变压器短路损坏概率估算方法及系统提高了估算效率,且获得了较准确的故障概率数据。
-
-
公开(公告)号:CN11988174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61881.8
申请日:2025-03-26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宽频带的变压器PD源智能检测平台及方法,涉及电变量测量相关领域,包括:配置模块,用于配置传感器组,初始解构建模块用于对所述脉冲信号集进行小波分解后,获取各尺度下的小波分解系数,关联分析模块用于对m个初始粒子进行粒子相似度计算,更新迭代模块用于对所述粒子关联进行关联选择后,通过当前迭代次数和迭代状态生成关联优化,去噪处理模块用于动态调整惯性权重,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对所述去噪信号集建立特征提取结果,异常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提取结果进行变压器异常分析,生成异常报告。解决超宽频带PD信号检测与噪声源的区分准确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提取PD脉冲特征参数并实现智能聚类和分离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12305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010074373.9
申请日:2020-01-2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复合耐压试验电源发生系统,包括:复合电压综合控制测试和显示平台;隔离变压器,与复合电压综合控制测试和显示平台连接;电源模块,分别与复合电压综合控制测试和显示平台、隔离变压器连接;程控高压开关,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高压试验回路元件,一端与程控高压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试品变压器,一端与高压试验回路元件的另一端连接;局放耦合单元,一端与试品变压器另一端连接;泄漏电流监测单元,一端与局放耦合单元另一端连接;分压器,分别与试品变压器的一端、泄漏电流监测单元的另一端、以及复合电压综合控制测试和显示平台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节约了试验场地和购置成本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0472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34749.7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7/12 , G06F17/1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比例缩放的隧道多回电缆线芯温升快速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多回电缆的辐射角系数矩阵;在忽略热辐射的情况下,通过比例缩放求取多组工况下隧道多回电缆中相外皮温升;基于求取的隧道多回电缆中相外皮温升数据进行数学建模,获得隧道多回电缆对流热阻的拟合表示;利用辐射角系数矩阵与对流散热热阻的拟合表示,共同构成隐函数方程组,求解每回隧道电缆中相外皮温升,从而获取每回隧道电缆中相线芯温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隧道多回电缆线芯温升的获取高效及稳定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42661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1910872790.5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茂荣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法兰盘螺栓的GIS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包括GIS设备、与GIS设备相互连接的脉冲电流传感器以及与脉冲电流传感器相互连接的测量器,所述的GIS设备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GIS壳体、设置于GIS壳体两端的法兰盘、法兰盘螺栓、垫片、螺帽以及分别设置于GIS壳体内部且相互连接的盆式绝缘子和母线导杆,GIS壳体和盆式绝缘子通过法兰盘和法兰盘螺栓相互连接,垫片和螺帽分别设置于法兰盘螺栓的两端,脉冲电流传感器通过法兰盘螺栓安装于法兰盘的侧面,GIS壳体、法兰盘、螺帽、垫片、法兰盘螺栓和脉冲电流传感器金属外壳形成脉冲电流流通路径,所述的脉冲电流流通路径经过脉冲电流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适用于多点接地GIS设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922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68590.3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北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湿迁移作用下直埋电缆缆芯温升计算方法、介质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电缆数据和环境数据,构建直埋电缆热湿迁移计算模型;基于电缆历史运行数据,利用所述直埋电缆热湿迁移计算模型,计算不同电缆损耗下的直埋电缆缆芯温度随时间的关系曲线;根据所述直埋电缆缆芯温度随时间的关系曲线计算不同电缆损耗下的可变热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基于所述可变热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拟合获得可变热阻与时间的关系式;获取计算时刻日期,基于所述可变热阻与时间的关系式得到可变热阻,进而计算获得不同电缆损耗下的直埋电缆缆芯温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效率高、有助于提高电力电缆利用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4060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720771.3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Inventor: 司文荣 , 傅晨钊 , 药炜 , 俞华 , 吴旭涛 , 李敏 , 王奔 , 胡帆 , 靳镕光 , 顾振飞 , 赵金 , 肖春 , 周秀 , 李秀广 , 何宁辉 , 孙昌雯 , 王海伟 , 关少卿 , 郭子强 , 胡燕 , 古海生 , 赵莹莹 , 江翼 , 刘诣 , 张光炜 , 刘宏 , 任树贞 , 朱晨力 , 任健萍 , 赵锐 , 马晶晶 , 李新秀 , 葛令源 , 于倩 , 武鑫 , 陈立梅 , 李冉 , 秦剑 , 张剑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的局部放电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到电力设备中多个监测区域的电力数据和环境数据;数据分析模块,基于多个监测区域的电力数据和环境数据,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电力定性数据和电力定量数据;在线监测平台,基于电力定性数据和电力定量数据,进行阈值比较,对电力设备运行进行初步监测判断,本发明实现对从环境因素、电力因素对电力设备以时间为参照轴,对电力设备的在线实时监测分析判断,该监测方式具有在线实时性、以及快速准确性的优点;以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精准地对电力设备存在的故障进行监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686426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63449.2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用片式组合强化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对集油管中流经变压器的热油进行散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并排安装于集油管间的散热片,还包括机架、强化换热系统和侧面导流系统;所述机架边框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安装布置于散热片间隙的强化换热系统和布置于散热片两侧的侧面导流系统;所述强化换热系统用于形成纵向涡流,所述侧面导流系统用于调控散热装置的侧面进风量和进风角度,在应对不同工况时,所述强化换热系统和侧面导流系统协同发挥作用,使得产生的纵向涡流最大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能应对不同工况提高散热性能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