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6236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26880.8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3/1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式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第一直流母线电容、第二直流母线电容、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全桥功率变换电路;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依次连接光伏组件串和直流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直流母线电容连接直流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电容与第二直流母线电容串联后连接全桥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入端,全桥功率变换电路输出端外接电网,同时也公开了其控制方法。本发明降低了直流母线电容电压应力;仅有部分功率经过直流功率变换电路,功率变换级数少、功率损耗小;采用双降压式拓扑,不存在桥臂直通隐患,可靠性高;由独立二极管续流,功率开关管可采用MOSFET,有利于提高并网逆变器的变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262356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21195.6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H02M7/4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电平全桥并网逆变器输入电容自均压方法,属于变换器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根据五电平全桥并网逆变器调制比的变化,改变调制波信号或三角载波信号的幅值,实现输入电容电压的自然均压。有益之处在于:仅需采样总的输入电压即可实现分压电容的自然均压,节省了一组电容电压采样电路,控制电路成本低;省去了电容电压均压的控制环路,简化了控制程序。该方法适用于多种五电平全桥并网逆变器拓扑,在新能源并网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734148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15282.4
申请日:2015-03-1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计及分布式电源的三相配电网连续潮流算法,属于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的技术领域。所述算法通过引入负荷参数模拟分布式电源有功出力和负荷功率的增长关系,建立包含负荷参数的三相配电网连续潮流方程,采用预测-参数化-校正方法追踪三相配电网的P-V曲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分岔点类型的识别方法。本发明考虑了连续潮流计算过程中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注入电流越限,并采用节点类型双向转换逻辑进行处理,使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状态更加接近真实情况,从而可以准确追踪三相配电系统的P-V曲线、计算电压稳定临界点并识别分岔点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03208798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310100777.0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风电场电力系统概率潮流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计算风电场功率以及负荷功率的概率分布;步骤2:用牛顿法进行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确定性潮流的计算,求出灵敏度矩阵S0;步骤3:计算各节点注入向量的各阶半不变量;步骤4:根据注入量的各阶半不变量分别求解状态变量的各阶半不变量;步骤5:根据Gram-Charlier级数展开求解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常规的将风电场处理为功率因数恒定的简化PQ模型时半不变量法求解带来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3956773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96885.7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风电系统机组的备用配置优化方法。本发明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风电和负荷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式计算一定正负旋转备用容量下的停电损失和弃风损失两种风险成本的计算方法;给出系统总正负旋转备用容量分配到不同煤耗机组之间的最优分配方法;给出综合考虑风险成本和发电成本,电力系统最经济运行时系统总正负旋转备用容量、各机组发电计划及备用分配容量的决策方法。本发明适用于已接入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可为系统决策出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总正负旋转备用容量、各机组出力计划及最优正负旋转备用分配容量,同时备用容量在各机组的分配考虑了机组爬坡约束和网络安全约束,保证了各机组提供的备用完全可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354981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294628.3
申请日:2011-09-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的互联电网中子网电压稳定评估方法。本发明方法首先在互联电网各子网上建立仅保留区域联络线的简化外网模型。然后在进行电压稳定评估计算的主子网上采用连续潮流来计算负荷裕度,其余相邻子网配合以牛顿法潮流计算。通过外层循环中边界节点电压信息的交换和协调计算,不断修正各子网外边界节点等值注入功率,最终在主子网本地获得与全网统一计算相同的子网负荷裕度。本发明方法采用的各子网简化外网模型,无需Ward等值过程,减轻了协调层的参与程度与计算量;计算模式与当前EMS中计算模式基本一致,且各子网独立计算精度较高;可以较好的计及外部电网对于内部电网电压稳定的支撑和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742421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210408287.6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N3/126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电网深度调峰辅助服务的虚拟电厂优化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使用遗传算法随机生成一个初始虚拟电厂组建方案种群;其次,模拟各虚拟电厂参与基于典型日场景下的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在统一边际出清方式下,利用线性规划求解器ILOG CPLEX求解出清结果,计算调峰收益指标;然后,计算该配电网各节点间基于功率电压灵敏度的电气距离,得到体现虚拟电厂结构特性的模块度指标;最后,以调峰收益指标和模块度指标加权之和的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建立虚拟电厂优化组建模型并以遗传算法迭代求解,制定虚拟电厂优化组建方案。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需求侧分散、直控性差的灵活性资源的聚合组建问题,并满足了电网的深度调峰辅助服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86506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0032395.3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类型负荷接入的直流微电网阻尼增强控制方法,属于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领域,有效增强了电阻型负载、恒功率负载(constant power loads,CPL),以及感应电动机负载等不同类型负荷接入下,直流微电网的阻尼特性,提高了微电网系统的动态性能。本发明包含了一个基于双虚拟阻抗的阻尼增强环节,该环节附加在常规直流微电网下垂控制环节中,可以对系统发生外界扰动时关键电气量的高频暂态分量进行抑制,有效减小系统暂态时的高频振荡过渡过程,增强了直流微电网系统在不同负载接入下的阻尼特性,对提高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74242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08287.6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电网深度调峰辅助服务的虚拟电厂优化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使用遗传算法随机生成一个初始虚拟电厂组建方案种群;其次,模拟各虚拟电厂参与基于典型日场景下的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在统一边际出清方式下,利用线性规划求解器ILOG CPLEX求解出清结果,计算调峰收益指标;然后,计算该配电网各节点间基于功率电压灵敏度的电气距离,得到体现虚拟电厂结构特性的模块度指标;最后,以调峰收益指标和模块度指标加权之和的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建立虚拟电厂优化组建模型并以遗传算法迭代求解,制定虚拟电厂优化组建方案。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需求侧分散、直控性差的灵活性资源的聚合组建问题,并满足了电网的深度调峰辅助服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80346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16683.7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子模块电压波动特性的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扰动抑制方法,属于直流输电运行控制技术领域,有效增强了发生功率突变、非永久性故障等外界扰动时,MMC‑HVDC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MMC‑HVDC系统的抗外界干扰性能。本发明通过分析外界扰动与系统子模块电压波动特性的交互过程,提出了可以抑制外界扰动电流的附加控制环节,该环节附加在常规MMC‑HVDC系统控制中,改善了发生外界扰动时系统的内动态性能,有效减小系统暂态时的振荡过渡过程。所提方法无需附加任何电流/电压传感器,降低了系统设计投入成本,对提高MMC‑HVDC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具有指导意义。
-
-
-
-
-
-
-
-
-